湯陰縣農業農村局 田艷云 胡偉利
近年,湯陰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會議精神,將鄉村振興、鄉村建設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通過文化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硬件水平,通過村莊清潔、廁所革命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經過幾年的努力,湯陰縣鄉村的村容村貌、村風村俗以及基礎設施都有了明顯變化。加快發展的城市化對鄉村建設良好發展提出了新機遇和新挑戰。因此,湯陰縣必須積極進行相關探究、發現并總結在推進鄉村建設實踐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措施,從而進一步提升鄉村建設成效,讓城鄉居民在鄉村建設中受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村建設,湯陰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思路和框架,夯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以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力求把鄉村建設為農民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湯陰縣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為7.27 萬hm2,總產量58 萬t。湯陰縣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先后引進益海嘉里、今麥郎、嘉士利、甘源食品等28 家規上食品企業,擁有“金龍魚”“今麥郎”“嘉士利”等26 個中國馳名商標及多個系列名牌產品。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根據資源稟賦和種植傳統,湯陰縣充分發揮優質小麥、優質艾草、優質食用菌、優質畜牧、優質林果等五大農業產業,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1.33 萬hm2,優質艾草種植面積0.07 萬hm2,優質食用菌種植面積4.2 萬t,優質林果近0.87 萬hm2,優質肉雞年產2000 萬只,優質奶牛年產3000 頭。湯陰縣以招商引資為手段,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建成省級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1 個、國家級艾草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引進培育益海嘉里、今麥郎、安井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6 家。
湯陰縣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共清除陳年垃圾15.3 萬t,拆除違建房屋12.9 萬m2,農村環衛市場一體化保潔率達到100%,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接近40.6%,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通過采用“專業公司特許經營、建管運維一體推進”的做法,湯陰縣破解了資金、建設、管護“三大難題”,實現了建設、管理、運營、維護同步推進。全縣共完成7.4 萬戶廁所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87.06%。其中,水沖式(納管入場和村建污水處理站模式)涉及130 個村共5.1 萬戶,三格式化糞池模式涉及105 個村共2.3 萬戶。湯陰縣以農村改廁為切入點,加快“智慧人居”試點建設,建設鎮、村公廁93 座;污水處理站55 座;鋪設主、支污水管網645.938 km,入戶管882.66 km,積極探索建立了農村“廁所革命”后期運營維護長效機制,并初見成效。畜禽糞污治理成效顯著,全縣146 家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配套率實現了全覆蓋,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6%。
深入推進縣域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工程。湯陰縣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成果,持續推進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建設,探索將30 km的韓莊鎮環線創建為省級“美麗農村公路”,推動農村公路由“暢”向“美”轉變;推進交旅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農村路”;推動供水管網從縣域向農村覆蓋。全面完成全縣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以全省農村客貨郵樣板縣示范創建為抓手,湯陰縣打造“縣級農村物流共配中心、鄉鎮綜合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三級物流網絡節點。
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湯陰縣做好縣域內中小學布局規劃工作,推進學前教育普及發展,招聘特崗教師200 人,推進鄉村教育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提升工程;加強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責任,完成招聘醫療衛生專業人員120 名;實施千兆光纖寬帶和5G 網絡“雙千兆”建設工程,全縣5G 基站數量累計達到769 個,千兆光纖實現縣域全覆蓋,選樹5G 試點示范應用場景和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項目;推進5G 技術賦能行業,重點圍繞制造業、城市建設、醫療、教育、文化旅游、交通出行、金融等領域選樹10 個5G 試點示范應用場景或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項目;促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全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309 個,實現縣、鄉、村全覆蓋;加快推進6 座甲骨文書屋開放工作,新建3 座甲骨文書屋。
推進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任重而道遠,湯陰縣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全縣各有關部門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解決方法和途徑。
農業產業布局不合理、鏈條不完善,精深加工等相對滯后,產業發展提速提質提效較少,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村莊空心宅院和殘垣斷壁整治、村莊背街小巷硬化、排水設施建設等整治方面任務較重,推進速度相對較慢。
農村道路建設標準不高,供水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一些重點項目進展不快,農村物流專業化水平較低。
農村教育、醫療水平、養老等社會服務方面與城市相比差距較大,硬件跟不上,人才留不住。
湯陰縣在推進鄉村建設過程中,既要結合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又要吸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經驗成效,力爭把湯陰的鄉村建設成為豫北地區的后花園。
湯陰縣應加快優質強筋小麥、優質畜牧、優質艾草、優質食用菌、優質林果等優勢特色農業發展,拓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供應鏈,推進農業延鏈增效;重點培育壯大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形成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園體系,著力建設一批產業優勢突出、輻射帶動農民收入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農業的潛在價值和多維功能,大力發展休閑、娛樂、養老于一體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湯陰縣要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發展提速、提質、提效,深化開放招商,主動與發達地區“聯姻”,爭當發達地區“科創飛地”,發揮好土地、人力等要素優勢,實現更多先進技術成果在湯陰轉化。
1.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切實提高改廁質量,強化后期管護服務。堅持建管并重,突出精準管理,規范農村改廁檔案,實現改廁質量可追溯、可監管。
2.深入實施“鎮容鎮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建設凈、綠、亮、美村莊。統籌推進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和農村“廁所革命”工作,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文明生產生活方式。
3.深化“百家縣直單位包百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治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整治殘垣斷壁,推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實現整體提升。
湯陰縣要推動農村公路提檔提質,推進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創建,加強通村公路與村內道路連接,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農村公路現存危橋“消危”行動;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以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表化工作為突破口,推進城鄉供水保障一體化;改善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增強農村電網保障能力;圍繞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推動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實施“氣化鄉村”工程,推動天然氣管道向開發區、重點鄉鎮、農村新型社區延伸;擴大5G 網絡覆蓋面,豐富拓展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融合應用;推進縣域城鄉物流體系建設行動,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深化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實現行政村快遞物流服務通達率達到100%。
1.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常態化開展文化活動,讓群眾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2.積極開展教育資助工作,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提高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
3.深度融合發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投入,提升縣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4.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優化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更好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方位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5.適度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標準及補助水平,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確保社會救助政策及時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