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顏 山東省棗莊市中心血站

人體的總血量正常占體重的7%~8%,如體重為50kg 的人,大約有3 500 ~4 000ml 的血液。人體全部血液的80%在循環,而另外20%存儲在肝、脾等器官處。為此,醫學領域常常將脾臟視為人體的“血庫”。單次獻血量為200 ~400ml,僅占全身血量的5%~10%,獻血后身體中所儲存的血液會立即補充,不會減少血循環容量,造血器官很快會制造新的血細胞,使身體恢復到正常水平。
增加造血能力。大學生通過適當獻血,可逐步提高其體內造血干細胞的活性,增強造血能力,促進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細胞數量增多,有助于保障身體健康。
降低疾病發生率。大學生在獻血過程中可稀釋自身血液,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同時還能加快體內的血液流通速度,為機體細胞和組織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和氧氣,減少疾病的發生。
調節心理健康。大學生適當獻血能保持內分泌系統的穩定性,調節其心理健康,降低產生焦慮、抑郁等疾病的概率。
合理飲食。獻血之前飲食應清淡,少吃油膩的食物,避免血液乳糜,進而影響血液質量。同時不得空腹,以避免在獻血時出現頭暈,心慌、出汗等反應。
注意休息。獻血前一晚應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熬夜,易引起身體虛弱,獻血以后血容量降低,可能會導致身體乏力,甚至出現頭暈、眼花等癥狀。
禁止服藥。在獻血前1 周不可服用抗血小板凝集或抑制血小板代謝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維生素E 等,避免獻血后針眼處血流不止。
避開經期。女性需避開月經期和經期前后3天,因為女性在經期一直處于失血狀態,且抵抗力較弱,此時獻血不利于保障其身體健康。
注意休息。大學生獻血以后需立即在采血位置上稍作休息,不要急于起身,避免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現象。
合理飲食。大學生獻血以后需適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動物血液、大棗、桂圓等食物,以促進血紅蛋白的快速合成。另外,獻血后也需要多吃瘦肉、雞蛋、豆制品、新鮮水果和蔬菜,以促進血液成分更快恢復,但注意不得暴飲暴食。
保護針眼。注意穿刺針眼部位的衛生問題,如在洗澡的時候要避免臟水、肥皂水接觸到針眼,引起感染。
避免劇烈運動。獻血后身體損失了一部分血液,若此時進行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球等,可能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
綜上,大學生獻血對個人和社會都有較大的意義,因此,大學生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積極參與獻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