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恒 胡燕華
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的競技格局與發展特征探析
許嘉恒 胡燕華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以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的競技格局與發展特征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歷屆女子籃球國際性賽事前八名成績作為數據支撐,運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帕累托分析等方法對其深入剖析,旨在總結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的競技格局與發展特征,從而為中國女籃的后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結果與結論: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的競技格局方面,美洲占據統治地位,引領世界女籃的發展;歐洲占據主流地位,整體實力強勁,是世界女籃的中流砥柱;大洋洲異軍突起,對世界女籃有著重大大影響;亞洲鋒芒畢露,但整體成績仍需進一步提升,是世界女籃的重要支撐;非洲競技實力不足,仍難以躋身世界女籃前列。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的發展特征方面,美國女籃繼續引領美洲,霸主地位難以撼動;歐洲諸國表現搶眼,整體實力位于世界前列;澳大利亞女籃屹立大洋洲,比賽成績穩定;中日兩國女籃雄踞亞洲,但亞洲整體發展欠佳;非洲女籃不容樂觀,但具備一定發展潛力。
21世紀;世界女子籃球;競技格局;發展特征
21世紀以來,籃球運動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世界女子籃球競技格局也發生了新變化。那么,當前世界女子籃球的競技格局如何?有什么發展特征?未來呈現什么趨勢?值得深入探討。受到各國重視以及齊聚最優秀運動員參加的國際性賽事成績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各國籃球的競技水平,因此,通過梳理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的成績數據,對當前世界女子籃球的格局和發展特征進行梳理、闡述以及分析總結,對于提升中國女籃的競技水平具有現實意義。
以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的競技格局與發展特征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歷屆國際性賽事前八名成績作為數據支撐,涉及的國家主要包含: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西班牙、法國、中國等22個國家。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相關的籃球教材、專著等文獻資料;利用中國知網檢索相關的學位論文、期刊;登錄FIBA官網、國際奧委會官網搜尋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的成績及相關數據。
1.2.2 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統計軟件對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3 帕累托分析法
帕累托分析法(又稱ABC分類法),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首創,該分析方法是儲存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在管理學、經濟學上廣泛應用。它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以及主要特征,進行分類排列,分清重點和一般,根據累計比率將多種因素或對象劃分為A、B、C類[1]。

表1 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成績統計
注:1.主要選取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作為代表性的國際賽事;2.自2018年起,女籃世錦賽更名為女籃世界杯
由表1可知,自21世紀以來,共舉辦了6屆奧運會、4屆世錦賽以及2屆世界杯,有22個國家進入了這12屆賽事的前八名。在2000—2008年期間,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三國女籃幾乎占據著國際性賽事的前三名,大有三足鼎立之勢;巴西、捷克、法國等國則多次進入前八名,志在沖擊獎牌榜,雖然未能如愿以償,但也具備一定的實力,不容小覷;斯洛伐克、波蘭、希臘等國曇花一現,未能真正“站穩腳跟”。在2010—2018年期間,美國依舊坐穩頭把交椅,其他國家競爭激烈,捷克、西班牙、法國、塞爾維亞、澳大利亞等國都對美國形成沖擊之勢,但是最終都是無功而返。中國、加拿大、土耳其等國鋒芒畢露,擁有一定的實力與傳統強隊“掰掰手腕”,說明各國競技實力逐步接近,彼此間競爭逐漸激烈。在近兩屆大賽上,美國女籃繼續強勢奪冠,但是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日本、中國兩國女籃分別在東京奧運會以及2022年世界杯對美國女籃發起挑戰,雖然屈居亞軍,但兩個亞洲國家能取得如此的成績在過去實屬罕見;此外,其他沖擊獎牌的國家也十分強勢,八強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各國之間的競技實力進一步縮小。
2.2.1 21世紀以來各大洲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情況分析
由表1、圖1可知,依據上述所舉辦的歷屆賽事來看,各大洲的成績表現各不相同,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美洲方面,以美國女籃引領的美洲奪得了11次金牌,占比高達91.7%,幾乎包攬了金牌榜,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21世紀初期,巴西也多次進入前八,并獲得一枚銅牌;近年來,加拿大嶄露頭角,競技實力不容忽視。歐洲方面,歐洲各國女籃共奪得了6銀、6銅,進入前八名的總次數高達47次,占比接近50%,其中,早期的俄羅斯、捷克實力強勁,多次進入八強;近幾屆賽事的法國、西班牙、比利時、塞爾維亞等實力不容小覷,對其他國家構成重要威脅,可見,歐洲女籃整體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整體實力強勁,是世界女籃的中流砥柱。大洋洲方面,澳大利亞引領大洋洲的籃球水平,12屆賽事都進入了八強,并且取得了1金、4銀、4銅的好成績,是除美國外表現最為搶眼的國家,實力非常強勁。亞洲方面,入圍八強的國家主要是中日韓三國女籃。其中,中國和日本各奪得過1枚銀牌,但整體表現不夠穩定;21世紀初期的韓國表現尚佳,是主要入圍八強的亞洲國家,近年來實力有所下降;總的來說,亞洲除中日韓以外,其他國家競技水平一般,未能有所突破。非洲方面,在12屆大賽中僅一次進入前八,整體競技水平比較落后,表現比較羸弱,與其他各大洲的差距仍然較大。

圖1 21世紀以來各大洲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進入前八名統計
2.2.2 21世紀以來各國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情況分析

表2 21世紀以來各國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進入前八名統計
由表2可知,美國女籃霸主地位穩固,成績一騎絕塵。在21世紀以來的歷屆國際性賽事中,共奪得11金、1銅的亮眼成績,霸主地位難以撼動;期間,眾多國家對美國女籃發起沖擊,最終只有澳大利亞在2006年世錦賽成功擊敗美國女籃,獲得一枚寶貴的金牌。澳大利亞、法國、西班牙等國實力強勁。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女籃從未缺席歷屆國際性賽事的前八名,并奪得了1金、4銀、4銅,有著極高的競技水平,是除美國女籃外最具威脅的隊伍。法國女籃在歷屆賽事中共取得1銀、1銅的成績,并多次進入前八名,實力不容忽視,是歐洲的老牌勁旅。西班牙女籃則9次入圍前八,獲得2銀、2銅,整體表現比較穩定,同樣是歐洲不容忽視的力量。俄羅斯、中國、塞爾維亞、捷克、加拿大等國是中堅力量。在2012年以前,俄羅斯與捷克女籃都是進入八強的“常客”,并且取得過一定輝煌戰績,但近幾年成績有所下滑,未能保持良好的勢頭。部分國家迅速崛起,對傳統勁旅造成一定沖擊。例如近幾年的中國女籃,競技成績穩中有進,多次力克歐洲強隊,展現出不錯的實力;再如加拿大女籃,近幾屆大賽都進入前八,對其他國家形成沖擊之勢。斯洛伐克、波蘭、希臘等國曇花一現,表現不穩定。部分國家在歷屆大賽中僅入圍一次前八,競技水平比較不穩定,賽事成績仍需進一步突破。
2.2.3 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的帕累托積分統計與分析
根據研究目的以及ABC分類法的原則,對21世紀以來女子籃球歷屆國際性賽事前八名國家的成績進行賦分計算,即第1-8名的分值分別為:9、7、6、5、4、3、2、1分。同時,將進入過前八名的22個國家進行分類劃分,累計比率占比0%-70%之間的國家隊伍劃分為A類,70%-90%之間的國家隊伍劃分為B類,90%-100%的劃分為C類。其中,A類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俄羅斯、法國,屬于第一集團;B類國家包括中國、塞爾維亞、巴西、捷克、加拿大、比利時,屬于第二集團;C類國家包括:韓國、土耳其、日本、白俄羅斯、立陶宛、斯洛伐克、希臘、波蘭、新西蘭、波多黎各、尼日利亞,屬于第三集團。
由圖2可知,第一集團與第三集團國家的積分差距巨大,同時,第二集團國家的積分占比不高,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直觀反映出各國的實力相差比較大。第一集團的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5國的累計比率達到了65.3%,其中,僅美國的帕累托積分就高達105分,總占比率達23.65%,澳大利亞同樣不容小覷,積分達到70分。這說明第一集團國家進入前八名次數多,帕累托積分高,占主導地位。第二集團的中國、塞爾維亞、加拿大、比利時等6國,累計比率為20%,雖然第二集團的積分和累計比率不高,但以上國家在歷屆國際性賽事的表現可圈可點,有著重要的地位,有著沖擊第一集團的實力。第三集團的韓國、日本、土耳其等國累計比率不足10%,其中,波蘭、新西蘭等國的積分僅為1,說明以上國家的積分與第一、第二集團的差距仍較大,競技表現比較不穩定,仍需進一步加強自身實力。
2.2.4 21世紀以來中國女籃歷屆國際性賽事情況分析

表3 21世紀以來中國女籃歷屆國際性賽事成績統計
由表3可知,自21世紀以來的12屆國際性賽事中,中國女籃共參賽11次,7次進入前八名,表現可圈可點,但略有起伏。2000—2010年,中國女籃處于新老交替、表現起伏階段。2000年,由于中國女籃面臨新老交替問題,實力迅速下滑,國際賽場上接連失利,負于日韓,痛失進軍2000年奧運會的機會[2]。隨后的2002年,宮魯鳴指導帶領年輕的中國女籃卷土重來,取得第六名的佳績,讓廣大籃球工作者和愛好者看到了鄭海霞退役后新一屆中國女籃的希望[3]。但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及2006年世錦賽,中國女籃未能再接再厲,表現不夠穩定,最終兩屆大賽都未能入圍八強。2008年,中國女籃在家門口的北京奧運會上頑強拼搏,闖進半決賽,但最終與獎牌失之交臂,獲得第四名。而在2010年,中國女籃未能繼續帶來良好的表現,表現較為低迷,僅獲第13名。
2012年至今,中國女籃處于摸索前行、穩扎穩打階段。2012年奧運會和2014年世錦賽,中國女籃在外籍教練馬赫的帶領下,連續取得第6名的成績,實力不容忽視,讓中國球迷充滿期待。但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籃被分到“死亡之組”,屢次遭遇強隊,并且隊員經驗、技戰術等并未達到最好狀態,最終未能在小組賽上出線,僅獲得第10名的成績。隨后的2018年世界杯以及2021年東京奧運會,中國女籃整個團隊更加緊密與融洽,隊員們各司其職,展現出敢打敢拼、朝氣蓬勃的氣質,最終分別取得第6、第5名的不錯成績。最近的2022年女籃世界杯,隨著韓旭、李月汝、李夢等隊員得到了歷練與成長,在鄭薇指導的帶領下,女籃姑娘們奮勇拼搏,連克眾多老牌強隊,但最終不敵衛冕冠軍美國女籃,獲得銀牌,取得了自1994年來的最好成績。
2.3.1 美國女籃繼續引領美洲,霸主地位難以撼動
21世紀以來,美國女籃幾乎壟斷了世界大賽的金牌榜,整體實力在世界籃壇屬于獨一檔。在籃球底蘊上,美國是籃球的誕生之地,擁有龐大的籃球運動人口,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完善,訓練體制完備,職業聯賽運營成熟,籃球文化厚重,以上種種利好因素鑄就了美國籃球的霸主地位。美國女籃隊員的基本功扎實,身體素質強勁,攻防能力全面均衡,拼搶兇狠,擅長防守反擊,技戰術打法愈來愈男性化[4]。因此,美國女籃的霸主地位在短時間內難有國家可以撼動。而加拿大女籃近年來異軍突起,表現也越來越出色,儼然成長為美洲的一只勁旅。加拿大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美國,整體的籃球文化氛圍,賽事體系、技戰術打法等方面與美國相似,因此,在后續的大賽中,加拿大女籃是值得注意的對手。
2.3.2 歐洲諸國表現搶眼,整體實力位于世界前列
21世紀以來,在歷屆國際性賽事中每屆進入前八的歐洲女籃隊伍不少于3支,2006年和2010年,達到了5支,可見,歐洲女籃的整體實力十分強勁,是世界女籃的中流砥柱。雖然近些年俄羅斯、捷克等歐洲老牌勁旅實力有所下滑,但是法國、西班牙依舊實力不減,表現十分搶眼,比利時、塞爾維亞等也嶄露頭角,表現非常強勢。在籃球發展上,歐洲籃球聯賽的水平很高,各國之間的競爭也比較激烈。另外,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傳統強國通過借鑒美國NBA聯盟的發展理念與商業運作,輸送球員到美國進行歷練,并擁有眾多出色執教水平和先進籃球發展理念的籃球教練員,使得歐洲籃球的競技水平更加穩定、整體發展較好[5]。歐洲女籃講究整體配合、全攻全守,作風硬朗強悍,擅長利用身體壓迫,憑借體型優勢壓迫對手,同時有著出色的技戰術素養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因此,在后續的發展來看,歐洲女籃彼此間競爭激烈,整體表現仍比較強勁,在世界女籃占有重要的地位。
2.3.3 澳大利亞女籃屹立大洋洲,比賽成績穩定
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女籃存在感十足,在歷屆國際性賽事上取得了1金、4銀、4銅的輝煌成績。澳大利亞國內大力發展籃球運動,促進其籃球競技運動的蓬勃發展,不管是男子運動員還是女子運動員,都有代表性的球員進入美國的職業聯賽打球。同時,澳大利亞還有著較為完善的籃球發展治理體系、濃厚的體育氛圍、開放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等優勢條件,使得澳大利亞能夠在世界籃壇占有重要的地位[6]。而在賽場上,澳大利亞女籃屬于高大強悍型的風格,球員體型高大,防守兇悍,拼搶積極,其鮮明的籃球風格令人記憶深刻[7]。因此,在后續的發展來看,澳大利亞女籃整體實力依舊強勁,依然是國際性賽事的獎牌有力爭奪者。
2.3.4 中日兩國女籃雄踞亞洲,但整體發展欠佳
在21世紀以來,亞洲地區入圍國際性賽事八強的國家主要是中、日、韓三國。近幾年,中國女籃展現出不錯的競技狀態,國際性賽事的成績排名有所上升;日本女籃前些年則通過布局東京奧運會,謀劃歸化球員等一系列措施補強實力,頗有快速崛起之勢;韓國女籃近些年實力逐漸衰退,未能繼續沖擊前八。在風格打法方面,中國女籃注重高快結合,內外多點進攻,靈活多變,技術全面,基本功扎實[8]。日本女籃與韓國女籃相似,以“快速、靈活、準確、全面”的技戰術風格著稱,主要依靠快速靈活、外線進攻的打法,用默契的配合和積極防守彌補身高不足的缺陷[9]。因此,在后續的發展來看,亞洲方面主要以中日兩國女籃競爭為主,韓國實力有所下降,其他亞洲國家實力仍不足,難以取得進一步突破。
2.3.5 非洲女籃不容樂觀,但具備一定發展潛力
21世紀以來的歷次國際性賽事中,非洲女籃中僅尼日利亞入圍過一次2018年世界杯前8名,其他國家未能打破僵局。非洲國家由于物質條件、經濟發展等原因,籃球運動發展比較緩慢,后備人才體系不完善,女子籃球項目發展也較為之落后,整體實力較弱。但隨著經濟全球化,人文交流更多元、開放,許多非洲人才被挖掘到美國,例如恩比德、西亞卡姆等NBA球星,已經在美國打出名堂。因此,在后續的發展來看,非洲女籃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躋身世界大賽前列,但隨著籃球運動的普及、科學訓練方法的運用,再加上非洲球員強勁的身體天賦,非洲女籃具備較好的發展潛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所突破。
3.1 21世紀以來世界女籃歷屆國際性賽事的基本情況:在2000—2008年期間,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三國女籃幾乎占據著歷屆賽事的前三名,大有三足鼎立之勢,其他國家逐漸崛起;在2010—2018年期間,美國依舊坐穩頭把交椅,其他國家競爭激烈,在近兩屆大賽上,美國女籃雖然強勢奪冠,但其他沖擊獎牌的國家非常強勢,八強集團的競爭十分激烈,各國之間實力進一步縮小。
3.2 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籃球的競技格局:在各州競技格局方面,美洲占據統治地位,引領世界女籃的發展;歐洲占據主流地位,整體實力強勁,是世界女籃的中流砥柱;大洋洲異軍突起,對世界女籃有著重大大影響;亞洲鋒芒畢露,但整體成績仍需進一步提升,是世界女籃的重要支撐;非洲競技實力不足,仍難以躋身世界女籃前列。在各國競技格局方面,美國霸主地位穩固,成績一騎絕塵;澳大利亞、法國、西班牙等國實力強勁;俄羅斯、中國、塞爾維亞、捷克、加拿大等國是中堅力量;斯洛伐克、波蘭、希臘等國曇花一現,表現不穩定。在中國女籃的歷屆國際性賽事成績方面,21世紀以來的中國女籃歷經新老交替、表現起伏以及摸索前行、穩扎穩打的階段,近年來表現尚佳,值得期待。
3.3 世界女子籃球的發展特征:美國女籃繼續引領美洲,霸主地位難以撼動;歐洲諸國表現搶眼,整體實力位于世界前列;澳大利亞女籃屹立大洋洲,比賽成績穩定;中日兩國女籃雄踞亞洲,但亞洲整體發展欠佳;非洲女籃不容樂觀,但具備一定發展潛力。
[1]劉小明.奧運會男子籃球競技格局與發展特征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2):123-128.
[2]孫繼新.韓日女籃實力分析及對策研究[J].體育學刊,2003,10(2):143-144.
[3]孫義良.從第14屆女籃世錦賽看中國隊與世界強隊的差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1):61-63.
[4]方儒欽,黃希斌.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競爭格局及特征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7,35(4):78-82.
[5]勝廣鑫.歐洲男子籃球運動競爭格局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5.
[6]王一帆.澳大利亞競技籃球崛起因素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22.
[7]郭永波,顧春雨.論籃球運動風格的時代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120-123+128.
[8]李鴻亮,韓學民.我國籃球技戰術風格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48-51.
[9]閆藝.從日本女籃的崛起審視中國女籃的發展方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2):64-69.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Women's Basketball Since the 21stCentury
XU Jiaheng, etal.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Guangdong, China)
許嘉恒(1999—),碩士生,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