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軍,李 浩,袁振文,王 鵬
(首鋼技師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北京 100144)
在職業教育領域,教學實訓設備大都是教學裝備制造企業研發生產,職業院校采購使用,也有相關的教科研文獻,但設備的開放性和適用性與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與企業現場崗位技能的相關性,存在較大差異。隨著科學技術的跨越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在改變。近些年“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由概念轉為生產力,大大促進了智能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作者從事職業教育十幾年,教研專業也一直是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相關領域,見證了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和騰飛。我國職業教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國家的重視,社會的需要,將催生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職業教育的實踐者和引路人,有責任、有義務進行行業技術研究和創新,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在職業教育教學中利用教研課題進行研究和創新,研制教學試驗載體,創造條件完成知識技能一體化實訓模型,力求完成對職業院校學生和企業技能人才進行實踐教學和技能培訓,本文研制了一套教學裝置。其中的機械結構和零部件的設計與裝調,核心電氣控制設備和元器件的選型與測試,控制程序的編制與聯機調試等,都是DIY 形式,靈活搭配,“簡約而不簡單”,低成本、超實用、可拓展、全開源,可以參照開發與完善,學為所用、練為提升,注重安全實踐,供交流學習之用。希望本文能夠解決職業教育教學中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學生或學員層面的技能操作訓練不夠深入、昂貴設備“不敢”操作、與將來就業崗位技能需求脫節等問題;二是職業院校層面的設備預算資金有限、“好鋼用在刀刃上”、工學矛盾突出、提高教師的科研和動手操作能力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還對職業院校教師的“雙師”能力也得到訓練提升,也可以把院校的設備資產“盤活”,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僵尸”設備的存在。
該裝置設計靈感來源于校企合作實際項目,某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計劃升級改造一套產品自動檢測、搬運、碼垛控制系統,系統旨在解決:多種產品的自動識別,并通過機械手進行搬運,最終將產品碼垛放置在設定的倉位,以備下游環節進一步處理。該系統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案例,作為該項目的主要成員,筆者參與了整個系統的設計與現場裝調工作,實際中企業現場購置了一臺六軸工業機器人進行搬運和碼垛,效率更高、精度更準,成本自然高出了許多,畢竟企業的需求和學校的需要不盡相同,最終項目順利驗收交付,此過程前后經歷了近一年時間,筆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也在不斷的總結和思考,明確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理清關鍵技術、核心知識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
企業現場的設備是生產型的,要求精度高、效率高、穩定性更高,還有食品生產環境的特殊要求,不可能讓學生或學員隨時進行測試和裝調,基于此研發一套教學載體試驗裝置勢在必行,綜合考慮實訓教學設備的數量和損壞概率,不能選取昂貴的設備元件,也不太可能購置大批量的工業機器人進行集成,要盡可能地降低成本,但又不能減少技術含量,綜合考量,裝置的基本設計方案如下。
自制“多功能移動式載盤小車”(已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關于“小車”設計與制作本文不再贅述。小車工作臺面可根據實際情況自由拼裝,此裝置臺面尺寸為800 mm×600 mm,采用歐標30150-槽8 的鋁型材板切割拼裝。自動識別模塊由工業相機進行圖像采集,再由PC 圖像數據處理軟件進行實時運算和輸出,驅動PLC 控制系統;三維機械手模塊由步進電機驅動XY軸,Z軸由氣缸搭配吸盤執行取放作業,按照既定程序搬運產品;系統核心控制模塊由PLC 來完成,安裝HMI 進行操作和實時監測,考慮環境保護原則,采用清潔氣源和密封滾珠絲杠模組作為驅動,集成電氣動控制裝置。裝置樣機實物圖片,如圖1所示。
圖1 裝置樣機前視圖
(1)全系統由人機界面(HMI)進行操作和狀態監測,要求能夠完成:頁面I,系統的用戶登錄和權限認證、企業LOGO 信息、設備名稱及功能描述等;頁面II,手動調試頁面,具備所有執行元件的手動調試功能,比如供料氣缸的動作、檢測氣缸的動作、XY軸的點動運行控制、Z軸氣缸的動作、吸盤開閉、貨架定位、回零等;頁面III,自動運行頁面,能夠完整、連續、周期運行自動搬運及碼垛程序,具有啟動、停止、計數、回零、狀態監測等功能;頁面IV,動態監視、數據統計、報警確認等(可拓展)。
(2)井式供料機構控制:要求推料氣缸,能夠平穩的將料倉中的模擬產品,推送到供料平臺,并具備聯鎖保護、缺料報警等功能。
(3)檢測模塊控制:要求檢測氣缸初始為伸出狀態,產品到達檢測位置一時(材質檢測),短暫停頓,然后檢測氣缸縮回,產品到達檢測位置二時(視頻檢測),短暫停頓,然后檢測氣缸復位,等待下一步處理。
(4)“三維”搬運機械手功能較為復雜,總體要求是:能夠在產品到達指定位置時,通過XY軸二維絲杠模組將Z軸移動到指定位置,通過電磁閥控制Z軸氣缸的“升降”運動,同時控制“吸盤開閉”進行產品的搬運及碼垛,特別要求,在完成一個周期(至少10 個貨物的擺放)后,機械手能夠自行判定自動循環運行或回到“零點”。
(5)裝置機電控制系統的安裝與接線:要具備緊急停止功能;具有“啟動、停止、復位”自動運行時的實物按鈕;具備“電源指示、運行指示、報警指示”等狀態燈的顯示等。
(6)裝置可根據實際教學、培訓和開發情況,靈活搭配,自行拓展,完成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
裝置的核心設備為PLC、HMI 和工業相機,PLC 為可編程控制器,在工業控制領域應用非常普遍,具有結構簡單、性能優良、易于使用等優點,又有種類較多、價格差異較大、編程語言各異等情況,但控制原理和編程思路基本相同,所以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須注意的是,本裝置有步進∕伺服電機控制,需要配置至少具有兩路高速脈沖輸出的PLC型號。本裝置選擇應用廣泛、性價比較高的西門子S7-200Smart 系列,具體型號為ST40 DC∕DC∕DC。HMI 為人機界面,俗稱“觸摸屏”,品牌型號種類也很多,這里選擇易學易用、性價比較高的國產品牌,昆侖通泰MCGS 7062Ti DC24V。工業相機及配套采集處理模塊,選擇“智海合達”多功能視頻檢測平臺,XG200 及MD:190629 模塊,該檢測平臺具有高效快捷、簡單易用、功能強大、綠色軟件等優勢。整個裝置的設備元件清單如表1所示。
表1 裝置的設備元件清單
核心設備之間的通信采用ProfiNet 網絡,簡單易用,也是未來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基礎,工業相機及視頻采集模塊與PC機的通信限于條件,本機采用USB通信。核心設備通信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核心設備通信示意圖
步進電動機是一種把電脈沖信號轉換成機械角位移的控制元件。步進電機可分為反應式,永磁式,混合式,各有優點,按實際需求選擇,反應式的步距角小,精度高;永磁式的力矩大;混合式的具有精度高,力矩大的特點,但成本較高。
步進電機接收到一個電脈沖信號,就會相應的轉動一個固定的角度,這個固定的角度,就是步進電機其中的一個重要參數——步距角。步進電機是靠脈沖數量來轉動的,需要轉多少圈就給相應個數的脈沖數,以此,步進電機能夠達到準確定位的目的。同時可以通過控制脈沖頻率來控制電機轉動的速度和加速度,也就是控制多長時間給一個脈沖,從而達到調速的目的。改變繞組通電順序,控制電機正反轉。所以,可用控制脈沖數量、頻率及電動機各相繞組的通電順序來控制步進電機的轉動方向。本裝置XY軸采用的步進電機及驅動器的接線,參考圖3所示(圖示為X軸,Y軸基本相同,見圖注)。
圖3 X∕Y軸步進電機及驅動器接線示意圖
本裝置機械部分由標準鋁型材、鈑金預制件、鋁板鋁塊零部件、滾珠絲杠模組、標準連接件等組成,限于篇幅不再說明,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計、裝配,機械調整重要的是防止“機械干涉”,要做到位置精確、平滑順暢、牢固可靠等。
氣路的安裝和調試,可以使用FluidSIM 軟件進行仿真和測試,根據裝置功能要求,預制氣缸安裝位置和初始狀態,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單電控或雙電控電磁閥,配置電磁閥組,并做好密封加壓試驗,氣路調試的關鍵是,通過調整單向節流閥,手動調試氣缸的動作速度,達到平穩高效、密封不漏等。
本裝置在設計和裝調過程中,會用到不同的軟件環境或平臺,限于篇幅,僅做簡單介紹。PLC 根據選型選擇不同的編程軟件,本文使用“STEP 7-MicroWIN SMART”V2.2 版,該軟件環境界面友好、功能強大,與以往S7-200各版本編程環境相比較,做了較大優化,但內核未變,所以很容易上手。觸摸屏根據選型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編程環境,本文使用“MCGSE組態環境”,MCGS 嵌入版7.7,該軟件為國產化優秀軟件,使用簡單,驅動豐富,便于集成。其他軟件環境如多功能視頻檢測平臺-免安裝版∕安裝版,FluidSIM 中文版V5.6,Solid-Works2016等,本文不再贅述。
3.1.1 存儲地址及數據類型
在進行HMI 畫面組態之前,要明確該觸摸屏的控制對象和變量地址的規范定義,關于MCGSE軟件環境的學習和使用,需要結合具體任務重復訓練,達到熟練應用。本文在開始編程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數據類型,如表2所示(基于STEP 7-Micro∕Win Smart)。
表2 常用的存儲空間或數據類型說明
3.1.2 畫面設計及核心要點
(1)首頁∕登錄畫面組態
關鍵對象(控件)包括:標簽、畫面屬性、位圖、普通按鈕、簡單腳本等。基本包含的元素有:標題、LOGO、登錄信息、用戶管理、使用說明、畫面切換、系統退出∕關閉等。核心要點是,“對象”基本屬性和操作屬性的設置,以及較復雜屬性的配置。首頁畫面組態如圖4所示。
圖4 首頁畫面組態
(2)手動調試畫面組態
關鍵對象包括:方框(圖層)、輸入框(I∕O)、圓形(代表指示燈)、普通按鈕、時間∕日期等。基本包含的元素有:標題、標簽、操控按鈕、數據采集、狀態監測、系統元件的使用等。核心要點是,“對象”基本屬性和操作屬性的設置,“數據對象值”的操作,“變量”的選擇方式和采集方法,動畫屬性及IO表達式組態等。手動調試畫面組態如圖5所示。
圖5 手動調試畫面組態
(3)自動運行畫面組態
關鍵對象包括:標簽、普通按鈕、圓形、入庫信號采集等。基本包含的元素有:標題、標簽、操控按鈕、狀態監測、手動∕自動切換等。核心要點是,手動∕自動的聯鎖切換設置,入庫信號采集表達式的組合運算,其他拓展動畫屬性等。自動運行畫面組態如圖6所示。
圖6 自動運行畫面組態
3.1.3 HMI變量地址預分配(對應PLC內部變量)
HMI 變量實際上是根據其控制設備(PLC)進行實時采集生成或者數據中心預定義,為了達到控制要求,在HMI 和PLC 之間建立通信鏈接后,能夠實現變量、數據實時更新及互通,因此需要在進行PLC 編程之前,完成HMI 變量(數據操作對象)進行預定義,實際上是PLC 數據存儲地址的預分配過程,這一點需要讀者充分理解和規范使用。根據前面組態的畫面,如表3所示。
3.2.1 系統I∕O地址分配
首先要根據系統控制要求,確認系統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的地址;其次,完成實際接線和儀表檢測。PLC系統的I∕O地址分配表,如表4所示。
3.2.2 搭建程序結構
依據系統I∕O 地址,在PLC 編程環境中編寫“符號表”。根據系統控制要求和模塊化編程思路,需要搭建整體程序結構框架,為后續編程和調試,做好接口和統籌。參考程序結構如圖7所示。
3.2.3 運動控制向導關鍵參數設置
由于本裝置配備了兩套步進電機及驅動器,電機通過聯軸器連接兩組滾珠絲杠模組,命名為X軸、Y軸,Y軸整體裝配在X軸上,X∕Y軸兩端分別安裝機械式碰撞微動開關,作為極限位置,在X∕Y軸中間合適位置安裝機械式微動開關,作為“機械零點”位置,X∕Y軸配合運動可以完成平面任意坐標定位。X∕Y軸的運動由PLC 提供的高速脈沖輸出點(脈沖)和普通輸出點(方向)進行控制,在編程應用中一般使用“運動控制向導”來完成。限于篇幅,不再一一截圖演示,讀者可根據向導窗口,逐一完成關鍵參數的設置,最后形成一個“映射”表單,如圖8 所示。同時,軟件會根據用戶的參數選擇生成若干個“系統子程序”(POU 限制編輯),本次試驗每個軸(軸0 或軸1),選擇生成了4 個子程序,分別為:AXIS0_CTRL、AXIS0_MAN、AXIS0_GOTO、AXIS0_REEEK、AXIS0_RUN(可選,拓展應用)。
表3 HMI變量地址預分配表
3.2.4 PLC變量地址預分配
在系統控制程序的編制過程中,會用到很多的內部變量,為了不造成存儲地址沖突,也是為了編程的規范性和可讀性,需要進行有計劃的分配,PLC 內部變量地址預分配(部分需要配合HMI使用),如表5所示。
表4 系統I/O地址分配表(ST40=24DI+16DO)
圖7 系統PLC程序結構
圖8 運動控制向導
3.2.5 主程序的編制及說明
前文已經定義7 個子程序,在主程序中均要調用,調用一般有“條件調用”和“無條件調用”,其中“手動調試”和“自動運行”需要聯鎖,采用“手自切換”條件調用;由于“自動推料測試”“自動檢測測試”“自動取料測試”“自動放料測試”在制作HMI 畫面時固定在“自動運行畫面”內,所以也采用“手自切換”條件調用,即只有在切換到“自動運行畫面”時才能進行“半自動”測試;“回零復位”子程序,在手動測試和自動運行時均可以調用,所以采用“無條件調用”,即使用SM0.0 (Always_On) 觸 點 永 久 激 活。X∕Y軸 的Axis0_CTRL、Axis1_CTRL 系統子程序需要在主程序中無條件調用,僅調用一次。另外,其他輔助功能,如“多線圈替代”“指示燈狀態”等,一般可放在主程序中進行編寫。
表5 PLC內部變量地址預分配
回零∕復位子程序可采用多種方式編寫程序,只要實現X、Y軸“一鍵回機械零點”即可,還要檢測和復位必要的狀態信號和數據變量,本系統主要使用了Axis0_RSEEK、Axis1_RSEEK 系統子程序完成“回零”功能,將需要回零的實物按鈕或HMI 按鈕觸點,并聯接入Start 輸入參數,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上升沿觸點指令”。其他輔助“復位”功能,不在贅述。
工業相機實時采集視頻圖像數據,多功能視頻檢測平臺是一款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顏色、字母、數字識別軟件,可以查看通信記錄以及測試數據,其具有功能完善、識別率高、識別速度快、識別功能可擴充等特點,該軟件還簡潔、易用、美觀,使識別工作變的輕松且高效。字符樣本采集和系統參數設置界面,如圖9所示。
聯機調試之前,要建立ProfiNet通信網絡,設置核心設備的局域網IP 地址為(參見前述通信示意圖):PLC,192.168.0.2;HMI,192.168.0.3;PC,192.168.0.100。
手動調試HMI 畫面組態,如前圖5 所示。控制要求如下。
(1)步進電機(XY軸)控制:X軸左移、右移;Y軸前移、后移;X∕Y軸當前位置坐標數據采集與實時監測。
(2)氣動控制:推料氣缸伸出∕縮回;檢測氣缸伸出∕縮回;Z軸氣缸伸出∕縮回;吸盤開啟∕關閉;各氣缸當前位置的實時監測。
(3)貨架定位:5 個金屬倉位的編號及定位控制;5個尼龍倉位的編號及定位控制;取料點和檢測點的定位控制;各點位的實時監測。
(4)傳感器監測:料倉監測(缺料報警)、料臺監測(有料聯鎖)、檢測中心(金屬檢測)。
(5)手動、自動模式切換及聯鎖控制等。
手動調試的程序編寫比較簡單,以“點動”、“置∕復位”為主,調用Axis0_MAN、Axis1_MAN 系統子程序完成X∕Y軸“手動運動”功能。使用MOV_DW 指令,完成X∕Y軸當前坐標數據向“點位”坐標數據的傳送。
在手動調試試驗和優化過程中,要調整裝置動作速度和運動的“平滑性”,要注重“點位”坐標數據的準確性,以便后續自動運行時的精確定位運動。
圖9 字符樣本采集和系統參數設置界面
(1)半自動子程序的編程調試與試驗優化
自動運行HMI 畫面組態,如前圖6 所示。畫面左側設計了4個按鈕,主要為了完成4個執行子程序,這些子程序需要被重復調用,因此需要分別調試和優化。具體為:自動推料測試、自動取料測試、自動放料測試、自動檢測測試,其中前3 個子程序相對比較簡單,不再贅述。最后一個自動檢測測試子程序,除需要完成規定的動作外,還需要完成產品材質(金屬和尼龍)的判斷和保存、產品類型(數字序號、字母編號或者顏色種類等)的識別和處理,經過程序運算和對比,確定目標倉位,并將目標倉位的坐標定位數據傳送到中轉變量(表5),以備下一步處理。
(2)全自動周期運行子程序的編程調試與試驗優化
自動運行子程序為該裝置的終極調試目標,完成全自動、周期性循環工作,直至按下停止按鈕或者達到預定條件,系統才停止工作。為完成全自動工作,需要進行裝置全工作流程分析,如表6所示。
表6 裝置系統全工作流程分析
一個周期的運行共完成推料1 次、取料2 次、放料2次、檢測1 次、步進運動3 次,其中XY軸步進運動使用Axis0_GOTO、Axis1_GOTO 系統子程序完成運動控制功能。如此進行往復周期運動,循環周期內XY軸不必回零點,可直接判斷運動到所需位置,直至按下停止按鈕或者達到預定條件(如倉庫已滿、料倉缺料等)狀態,系統停機。
自動運行子程序的編寫,相對比較復雜一些,可采用多種方式實現,本文采用比較指令和MOV_W指令配合來完成,即在初始步或初始化過程中,將VW1000(僅供參考)數據字賦值為0,當按下啟動按鈕時,通過MOV_W命令賦值VW1000為1,通過比較指令==I進行比較,若滿足條件,開始第1步動作,調用推料子程序,完成工作后,賦值VW1000為2,繼續比較指令,若滿足條件,開始第2步動作,……,以此類推,直至完成所有動作步序。
該裝置經過多輪次的試驗和驗證,運行狀態良好,已在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相關專業建制班級進行一體化實訓教學應用,教學效果優良,學生反饋很好。在職工職業技能訓練和培訓中,學員的反饋更為豐富,不僅提升了個人操作技能和知識儲備,還應用于崗位工作實踐中,自主進行技術革新和廢舊設備改造,創造了經濟效益,提升了企業技能人才的綜合職業素養。另外,該裝置在某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被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然,裝置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在實踐中需要進一步拓展,進一步開發,不斷優化,不斷賦能,考量成本和性價比,完善更多功能于一體的教學載體。
本著“學為所用、練為提升”的設計思想與應用理念,進行了產品自動檢測及入庫控制裝置的研制與試驗,過程中遇到過諸多困難,有技術性的,有安全性的,也有經費和管理方面的。本文從硬件到軟件,從理論到實踐,從應用到拓展,詳細說明了教學載體裝置的研制與試驗全過程。注重提供方法,用一個具體的案例,提出和解決職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該裝置能夠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訓練水平,深度拆裝組合訓練,不怕損壞設備;師生同練,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和業務水平;靈活組合,多班次共用,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總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需要教學載體,需要實物裝備,越真實越貼近現場越好,創造條件完成知識和技術的融入,通過實操訓練實現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綜合提升,是為終極目標。隨著《新職業教育法》的正式實施,我國的職業教育將會更高、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