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娜 著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孔亞平 著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任初軒 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官蕊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意娜 著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奮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恢弘氣象大大展現,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大大增強,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船行大海,離不開燈塔的引航;偉大征程,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南。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為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重要遵循,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吹響了奮進號角。
《文化強國》一書深入闡釋了建設文化強國的理論歷程、實現路徑、評價標準,對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等進行深入論述。該書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學理性相統一,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有益借鑒。
孔亞平 著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時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
中國人發明了漢字,漢字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千年歷史和文化脈絡,支撐起中國人的底氣和骨氣,孕育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念。
在我國古人的介紹中,仁者,人也;義者,宜也。禮者,理也;智者,知也。道者,導也;德者,得也。夫者,扶也;妻者,齊也……可以說,每一個中國字,都密切關聯著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如果不認知漢字本源,許多經典就會被誤解甚至曲解,繼承、發揚就無從談起。用中國字講述中國思維,講述中國人的故事,意義非同尋常。
就目前關于“中國字”的介紹而言,不少古漢字讀物把注意力放在了單字字形、字義上,字與字之間的關聯比較少,但字與字、字與萬物、字與義都是相聯系的,它們是文化思維的一部分。人們的認識和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符號上,不宜用現代人思維穿鑿附會。《中國字——講述中國人的思維和漢字的故事》一書回歸古人思維,汲取往圣先賢的智慧,在“人文源自天文,以天倫定人倫”以及“觀天以演文據文以造字”上致思,還強調文字背后的思維模型,探討本質上與《易經》系統的關聯,不少解釋都令人耳目一新。
任初軒 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從“宅茲中國”的文化根基,到“何以中國”的文化自覺,“第二個結合”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科學指引。
《如何理解和推進“第二個結合”》一書從多個層次和視角對“第二個結合”的豐富內涵與生動實踐、“第二個結合”的歷史根脈與創新創造、實現“第二個結合”的科學路徑與推進方略、“第二個結合”的世界意義及時代啟示等方面進行論述,深刻闡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意義,充分揭示“第二個結合”推動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及其深厚根源,為廣大黨員干部在新時代新征程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理論參考。
官蕊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秦國靠推行“以法為本”“厚賞重罰”而迅速崛起,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但是,帝國的消亡也意味著法家政治神話的破滅。漢朝在總結亡秦的教訓時,就深刻認識到,禮、法各具功用,不可偏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法”并未消失,而是與儒家推崇的“禮”開始融合。后世的歷朝歷代,通過引禮入法而實現禮法結合:將禮的精神注入法律,借助法的權威重塑禮的信仰,促使“出禮入刑、隆禮重法”治國策略形成。
探尋法律脈絡,了解法治中國根源。《法治中國的文化根脈》是一部寫給大眾的法律素養書,也是一本有趣的簡明法律史。作者從“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六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智慧,為法治中國建設注入文化力量。
該書具有三個特點:一是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宗旨,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重要論述中蘊涵的中華法治文明的思想理念,有助于讀者深刻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文化底蘊;二是運用當代的話語范式進行法理闡釋,通俗易懂,便于年輕讀者閱讀;三是采取鮮活的歷史故事闡釋中國傳統法文化的精髓與要義,具有感染力和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