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堅
(上饒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層衛生科,江西 上饒 334000)
居民死亡報告和死亡原因統計工作是通過持續、系統收集人群死亡資料,綜合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變化趨勢和規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1]。監測數據所產生的期望壽命、孕產婦死亡和嬰幼兒死亡率等健康指標是反映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水平和文化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2,3]。常態化的人口死因監測是獲取死亡信息的重要來源,但在常規死亡報告中,漏報在所難免,這將影響到期望壽命等系列核心指標的測算[4]。因此,需要定期開展死因漏報調查,發現死因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對死因監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價,提升死因監測工作質量,進一步為制定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衛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于2021年1月-12月采用隨機整群多層抽樣和捕獲-再捕獲方法(CRM)對2021年上饒市死因監測漏報現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21年1月-12月,選取上饒市12個縣(區),分別為信州區、廣信區、廣豐區、鉛山縣、橫峰縣、萬年縣、德興市、玉山縣、弋陽縣、余干縣、鄱陽縣、婺源縣為死因監測縣,在每縣(市)抽3個鄉鎮共36個鄉鎮,36個鄉鎮中每戶家庭常住人口在2021年1月-12月的死亡人員均納入調查。該鄉鎮(街道)2021年報告粗死亡率接近所在縣(區)的報告死亡率、人口數接近所在縣(區)各鄉鎮(街道)的平均水平、社會經濟水平居所在縣(區)平均水平。
1.2 方法 由統一培訓合格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擔任調查員,按每地所有鄉鎮/社區2021年死亡網報率由高及低均分高、中、低三層進行隨機抽出3個鄉鎮區調查點為合格結果[5]。通過當地公安、村委會、民政、婦保、計生、醫保或新農合搜集人口死亡情況,獲得2021年上饒市居民死亡數據,與死因監測系統的網報信息進行自動和人工比對,將未匹配成功者視為漏報,然后入戶調查核實漏報死亡信息后再次與死因監測系統中的網報信息進行二次自動和人工比對,得出最終死亡漏報名單,依此結果計算出漏報率[6]。完整死亡名單人數:通過以上7個渠道收集的死亡信息經過查重清除整理后總合計的死亡數據;漏報調查死亡率=完整死亡人數/常住人口數×100 000(/10萬);漏報率=最終漏報死亡人數/完整死亡名單人數×100%[7]。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死亡漏報總體情況 漏報調查共收集到7645個死亡案例,最終漏報185例,總體漏報率為2.42%,其中因病死亡112例,意外死亡73例;女性106例,男性79例。因病死亡漏報率為1.47%,高于意外死亡漏報率的0.95%(χ2=4.294,P=0.026);女性漏報率為1.39%,高于男性的1.03%(χ2=3.012,P=0.032)。
2.2 不同地區漏報情況 弋陽縣監測點漏報率高于余干縣漏報率、鄱陽縣漏報率,且余干縣、鄱陽縣漏報率均高于其他監測點(P<0.05),見表1。

表1 不同地區漏報情況
2.3 不同年齡段漏報情況 不同年齡段漏報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5歲以下兒童漏報率最高,45~65歲人群漏報率最低,見表2。
常態化的死因監測是獲取死亡信息的重要來源,信息漏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居民死亡信息是加強人口管理、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評價居民健康水平、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8,9]。因此,死因監測工作質量影響重大。為了確保上述指標測算的準確性,有必要獲取相關真實可靠的死亡漏報率,進行針對性系統的專業漏報調查非常重要[10]。本研究依靠我市12個縣(區)廣泛的樣本、扎實的數據處理基礎,可信度、可行性相對較高,能為我市慢性病、傳染病等防控策略的制訂提供科學依據。
本調查結果顯示,漏報調查共收集到7645個死亡案例,最終漏報185例,漏報率為2.42%,該結論表明在2021年上饒市存在死亡漏報現象,與以往的調查結果相似[11]。分析認為,可能是基層醫生報告上存在較多問題,主要原因是基層死因報告人員更替頻繁、人員多身兼數職、崗位不固定導致漏報較多,提示死因登記工作人員穩定性、業務的熟練程度較為重要,專業人員更換頻繁這也是目前縣、鎮級慢性病監測工作中較為突出、較為普遍的短板[12,13]。同時研究發現,女性漏報率高于男性漏報率(P<0.05),可能與重男輕女、男性患病在醫院治療的比例大于女性有關[14]。因病死亡漏報率高于意外死亡(P<0.05),可能與經濟相關,部分患者不能到醫院及時診斷和治療,或村醫缺乏經驗,工作態度不夠積極認真,加上有家屬不愿上報等原因導致因病死亡漏報嚴重[15]。同時意外死亡基本上有備案,家屬可明確具體死亡原因和死亡時間,使得漏報率相對較低[16]。因此,樹立報告責任意識,加強院內醫生培訓,提高醫生死因鏈填寫的準確性,以獲取高質量的根本死因信息[17]。調查顯示,弋陽縣監測點漏報率高于余干縣漏報率、鄱陽縣漏報率,且余干縣、鄱陽縣漏報率均高于其他監測點(P<0.05),其中上饒市弋陽縣漏報率最高,提示不同地區死亡漏報率存在差異。分析認為,可能是因為弋陽縣屬于旅游景點,人口流動性大,非正常死亡、異地搬遷戶等人群死亡名單及相關信息難度大,增加監測難度,導致漏報、遲報等問題的發生[18,19]。此外,不同年齡段漏報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5歲以下兒童漏報率最高,45~65歲人群漏報率最低,可能是因為兒童死亡多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場所,且兒童死亡多屬急重癥,赴院途中或急救死亡的,轄區醫生不能及時了解情況,從而忽視登記報告也是漏報的原因[20]。因此,應加大對兒童死亡報告的監管力度,最大化克服相關因素影響。
綜上所述,上饒市死因監測工作中存在不足,分析其可能原因并形成研究報告可為相關部門提供建議和方法,繼而完善監測措施,提高監測工作質量,促進監測結果到達或超過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