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怡博,鄔青燕,孫 蒂
(1.天津市環(huán)湖醫(yī)院手術室,天津 300222;2.天津市人民醫(yī)院骨科,天津 300191)
顱內動脈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一種急性血管疾病[1]。開顱夾閉術是治療顱內動脈瘤的主要方法,但易發(fā)生血管痙攣、腦出血、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2]。加強圍術期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減輕手術的應激反應,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減少圍術期的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研究顯示[3,4],加強圍術期護理能提高開顱夾閉術的成功率,改善預后。舒適護理在現代護理觀的指導下,強調患者治療期間的身體、心理舒適度,使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以應激反應、生活質量為切入點,分析手術室舒適護理在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天津市環(huán)湖醫(yī)院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患者85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齡23~65歲;頸內動脈瘤22例,交通動脈瘤25例,基底動脈瘤17例,前循環(huán)動脈瘤12例,其他10例;Fisher分級Ⅱ級40例,Ⅲ級35例,Ⅳ級1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43例、對照組42例,兩組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81105),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患者基線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患者基線資料比較[n(%),]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歐洲卒中組織2013年顱內動脈瘤指南[5]相關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Fisher分級Ⅱ~Ⅳ級;③接受開顱夾閉術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②合并腦部腫瘤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④合并血管畸形或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入院指導、術前準備、術中配合、生命體征監(jiān)測、用藥管理、飲食指導等。試驗組聯合應用手術室舒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 術前護理 ①健康宣教:術前1天,病房護士和手術室護士入病房以多媒體視頻文件指導患者觀看顱內動脈瘤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交代手術過程緩解術前緊張情緒;②環(huán)境護理:保證手術間干凈整潔,空氣暢通,適宜的溫度(22℃)和濕度(40%~60%);③術前禁食(6 h)水(2 h),口服碳水化合物200~300 ml。
1.3.2 術中配合 巡回護士配合:①患者到達手術室后,密切觀察患者意識及生命體征等,對伴有緊張及焦慮等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手術等待期,護理人員通過聊天、音樂療法、深呼吸訓練等方法,緩解患者緊張情緒;②手術操作時,巡回護士根據手術具體情況,適時調整手術室的光源、顯微鏡、患者手術體位;③術中發(fā)生動脈瘤破裂者,巡回護士配合手術醫(yī)生、護士加快靜脈補液劑量,嚴密觀察患者體征,特別是注意其是否出現輸血不良反應;④對需載瘤動脈臨時阻斷患者,巡回護士做好阻斷時間的計時工作(阻斷時間不超過15 min)。手術護士配合:①疼痛護理:鼓勵患者及時表述疼痛情況,仔細評估疼痛性質和程度,采用聽音樂等方式轉移疼痛注意力;術后依據患者疼痛具體情況,使用鎮(zhèn)痛泵以減輕痛苦。②體位護理:取患者仰臥位,頭架固定頭部,頭偏向對側45°,且稍下垂20°,保持頸部平直,以防止血管、氣管等不通暢。雙上肢固定于身體兩側,不要觸及床邊金屬,預防術中使用電刀可能發(fā)生的燙傷。③體溫護理:術中使用充氣式保溫毯,以確保患者體溫保持穩(wěn)定,避免麻醉帶來的低溫狀態(tài)的發(fā)生;同時身體無需暴露的部位蓋上毛毯,以起到保暖和保護尊嚴的作用。輸血、輸液時,使用加溫(36℃~37℃)血液制品。
1.3.3 術后護理 ①術后采取平臥體位,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將其頭部抬高,不超過30°。②嚴密監(jiān)測血壓、心率、中心靜脈壓,預防三高療法可能所致腦水腫、動脈瘤破裂的風險。③鎮(zhèn)痛:采用靜脈鎮(zhèn)痛泵鎮(zhèn)痛,以精神安慰,播放輕音樂等轉移患者注意力止痛,必要時口服止痛藥。④早期進食:術后6 h以半流質為主,術后2天可逐步過渡到普通飲食。指導患者盡早進食,多飲水,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韭菜、蘿卜、芹菜等,避免辛辣生冷食物的攝入。⑤留置引流管:術后24~48 h拔出引流管。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應激反應、并發(fā)癥、生活質量。
1.4.1 應激反應指標 包括心理狀態(tài)評分和心率、血壓水平,術前1天及術后1天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兩表均由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采用1~4分評分,其中SAS量表的臨界值是50分,≥50分為存在焦慮狀態(tài),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SDS量表的臨界值是53分,得分≥53分為存在抑郁狀態(tài),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于術前1天及術后1天分別檢測患者的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
1.4.2 并發(fā)癥 包括血管痙攣、腦積水、再出血、肺部感染發(fā)生率。
1.4.3 生活質量 于術前和出院隨訪6個月末分別采用華盛頓大學顱內動脈瘤術后生活質量量表[6]測評,包括疼痛(1~5分)、娛樂消遣(1~5分)、工作(1~6分)、咀嚼(1~3分)、說話交流(1~4分)、肩部功能(1~4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差。量表Cronbach's α=0.936,本次重測表Cronbach's α=0.92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n(%)]
2.2 兩組應激反應比較 術后1天,兩組SAS、SDS、HR、SBP、SDP均低于同組術前1天,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顱內動脈瘤手術患者護理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表3 兩組顱內動脈瘤手術患者護理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1天比較,*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出院6個月末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患者疼痛、娛樂消遣、咀嚼、說話交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工作、肩部功能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8),見表4。
表4 兩組顱內動脈瘤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顱內動脈瘤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顱內動脈瘤多因腔內壓力增大、腦動脈管壁先天性缺陷等引起的囊性膨出,其是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7,8],破裂時會引起腦出血,出現一系列的神經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開顱夾閉術是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之一,該術式具有手術費用高、手術風險大、護理復雜等特點[9]。
舒適護理致力于滿足患者的身心護理需求,使患者身心保持最愉悅、最舒適的狀態(tài),為患者提供愉悅的治療體驗,是基于“人文思想”下的“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yī)學護理模式[10,11]。很多顱內動脈瘤患者以顱內出血為首發(fā)癥狀,病情進展迅速,患者和家屬多伴有明顯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不良情緒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可能致血壓的驟然升高,引發(fā)顱內二次出血[12]。因此,加強患者心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
手術應激反應變化可引起腦灌注量改變,血壓偏高會進一步誘發(fā)顱內動脈瘤手術患者動脈瘤再破裂。強烈的應激反應也會造成免疫功能及內分泌系統紊亂,誘發(fā)肺部感染風險[13]。隱私保護能夠抑制下后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交感-腎上腺髓質軸等激活,降解焦慮、抑郁程度[14]。減少心理性疼痛與生理疼痛能提高手術患者配合治療依從性[15]。控制手術室溫度、加蓋保溫毯、控制輸液量,能夠預防低體溫、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6]。患者術后處于高代謝狀態(tài),加上飲食營養(yǎng)攝入不足,易出現營養(yǎng)狀況差、免疫力低下問題,容易在外來微生物入侵時發(fā)生感染。本院的手術室舒適護理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進食,保持體內水鹽平衡,預防電解質紊亂,減少相關并發(fā)癥。同時在術后加強病情的觀察,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的征兆,快速對癥處理,減少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術后1天的血壓和心率、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推測舒適護理在開顱夾閉術患者圍術期應用有助于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時刻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這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而且舒適護理加強圍術期的生理、心理護理,避免患者出現應激反應,并減輕手術、麻醉等對患者造成的刺激性,穩(wěn)定患者的血壓和心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術后康復。
腦血管痙攣是開顱夾閉術患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術式護理加強對患者的病情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患者的腦血管痙攣的前兆癥狀,并對癥處理。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等變化,觀察有無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及時發(fā)現腦血管痙攣,預防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蛛網膜下腔出血或是腦室出血后,血液吸收時引起蛛網膜顆粒堵塞,并使之機化,使軟腦膜纖維化,影響了腦脊液的吸收,從而導致腦積水的發(fā)生,患者一般伴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舒適護理要求患者臥床休息,規(guī)避高顱內壓的誘發(fā)因子,并加強病情監(jiān)測,及時給予降低顱內壓等治療,預防腦水腫、腦積水的發(fā)生。本研究中,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舒適護理強調患者圍術期身心的最舒適、最愉悅狀態(tài),規(guī)避圍手術期的不利刺激因子,加強監(jiān)護,進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同時精心的圍術期護理利于患者術后盡早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中生活質量量表中的疼痛、娛樂消遣、咀嚼、說話交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手術室舒適護理的應用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與蔡娟等[17]研究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于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手術患者中,能緩解其心理與生活應激反應,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