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澤韜,何仲廉,李超峰,涂虹羽,肖華鋒,薛德環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信息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稱醫院)是全國前三的腫瘤專科醫院,擁有實際開放病床數2118張(越秀院區1490張,黃埔院區628張),門、急診量118萬余人次,年住院量達13萬人次,醫療業務量居全國腫瘤專科醫院前列。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腫瘤專科醫院,醫院財務處財務稽核管理崗每天需要核對數量巨大的全院醫療業務及財務數據,稽核無誤后確認醫療收入,實現后續賬務管理流程。自我院上線HRP(醫院資源規劃)系統后,從HIS系統同步財務業務數據到HRP系統,進行會計的憑證和總賬的核對和入賬。同時,醫院也面臨了眾多醫院普遍面對的問題,在實際稽核工作中,財務收退費數據因各種因素經常無法滿足賬證相符,賬實相符,賬賬相符。隨著大數據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慧醫院是當前醫療機構的未來發展之路[1],稽核對賬平臺的上線,實現了自動化稽核,利用信息化稽核提高了數據處理能力[2],降低財務管理內控風險[3,4]。稽核工作從以往的人工低效改變為數字化、智能化稽核,釋放高質量人才的核心生產力。同時為財務的無紙化和數智化進程奠定了基礎。通過信息化手段建設稽核對賬平臺,完善稽核管理體系,實行科學有效的收費稽核管理,有助于全方位促進醫院管理的全面發展和醫院可持續發展[5]。本文深度分析稽核核心問題,以期提升稽核效率,推動醫院智能稽核發展。
1.1 財務稽核工作現狀概述 以我院為例,以往的稽核模式以采用傳統的“HRP軟件+人工核對HIS報表”的形式進行,即財務稽核工作由稽核崗專人根據收費組長打印出來的紙質門診、住院、體檢、APP、ATM等匯總報表,按天與總賬憑證稽核平臺抽取的數據進行核對。由于HIS相關報表中存在大量的明細、分類、匯總業務數據,稽核崗人員需要準確找出每張報表的一個或多個數據并計算后,再與HRP總賬平臺的科目匯總校對。同時,第三方支付的運用,增加了稽核的數據量和難度[6],多渠道結算模式和方式的多樣化對HIS開發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必然會增加HIS的出錯概率[7],使核對過程更加繁雜,工作繁重且易出錯[8]。
1.2 稽核崗稽核流程分析 我院涉及的稽核數據涉及門診、住院等8個匯總報表業務,根據支付方式類型,區分為門診窗口、住院窗口、體檢窗口、掛號窗口、APP、ATM、體檢中心APP和在院患者費用發生額報表。同時,由于醫院越秀、黃埔院區實行獨立核算,每日越秀和黃埔院區分別產生對應支付方式的報表,共計15張,均需要稽核崗進行對賬。根據業務量進行估算,在15張報表單日數據完全正確的情況下,稽核崗工作人員核查紙質報表所花時間為45 min(0.75 h)。一旦數據出現問題,稽核工作人員則需與HRP、HIS雙邊分別溝通,等待雙邊系統工程師各自查詢處理后,收費組長重新打印相關報表,而HRP稽核平臺則需手工重新抽取HIS業務匯總數據,并重新核對數據。部分報表甚至需重復3~5遍以上才能完成稽核,耗時為3~4 h,是數據正常情況下的4~5倍工作量,這也是造成稽核崗工作人員長期承受超負荷工作量的重要原因[9]。
1.3 稽核過程的核心問題 為更清晰地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對2021年1月-5月的稽核對賬不平問題和在此項工作中的耗時做了一份數據統計,其結果見表1。匯總2021年1月-5月對賬已經發現的問題,發現稽核前不平賬發生率最低是2月64.2%,而3月和4月更是高達100%,即稽核對賬不平問題每日都發生。而核查工作額外耗時,5個月收入核算崗整體核查工作(包括額外耗時)為761 h,而這5個月單人有效總工時為693 h,額外人員成本約為5.49人/個月。從HIS與HRP系統數據是否一致、借貸是否相等兩方面出發,現存的對賬問題可歸納為以下4種情況。

表1 稽核及數據核查工作整體耗時統計表
1.3.1 財務數據同步問題 在HIS業務數據發生后,利用存儲過程將業務數據推送至中間表的過程中,出現數據漏傳或HRP系統同步失敗問題等[10]。
1.3.2 財務數據同步后調整問題 HIS業務數據同步到HRP系統后,實際業務數據發生變化,HIS系統根據實際情況發生調整,但調整后的數據在HRP系統沒能及時重新同步[11]。
1.3.3 財務數據統計口徑問題 HIS業務報表邏輯歸口與HRP的業務歸口出現偏差,導致偶發誤操作業務、新增的業務被錯誤歸口的問題。
1.3.4 紙質報表版本問題 HIS是用紙質報表與總賬平臺進行對賬的。一旦HIS出現問題,平臺會進行數據調整,但是由于紙質報表是由不同崗位人員打印和提交的,因此如未能及時同步,就會出現財務人員花時間對了錯誤報表的情況。
總之,我院的稽核對賬平臺優化前的狀態是:HIS系統與HRP系統對賬不平現象頻繁出現,稽核工作額外耗時量大,誤差風險大,準確率低,效率低,處理周期長,與陳家駒等[12]報道的一致。收入稽核崗迫切需要一個對賬分析平臺,能夠快速地判斷每日HRP總賬平臺與HIS財務數據是否平賬。出現不平現象時能夠快速定位到如發票等維度等問題所在的明細項,直接通知HIS/HRP,簡化稽核對賬流程,提高稽核對賬效率。
2.1 回歸收入稽核崗工作邏輯梳理 為改善對賬問題處理工作的現狀,尤其是優化人力,提高總賬收入核算崗的工作效率,首先應明確總賬收入核算崗的邏輯,見圖1。稽核崗是一個數據校驗崗,是財務總賬歸集的關鍵檢查崗位,不涉及數據調整和報表打印的工作。因此,收入核算崗的工作任務應集中在制定校驗規則、將業務數據匹配到規則中匯總校驗、實現費用正確歸集、確保總賬借貸雙邊平賬4項內容上。

圖1 稽核邏輯圖
2.2 HIS-HRP稽核優化 結合上述稽核問題的溯源[13],將會計稽核智能延伸至醫院業務前端,加強各種經濟事項的事前控制[14],依據收入稽核崗的對賬邏輯與工作習慣,設計并開發了HIS-HRP稽核對賬平臺,全流程模擬稽核崗數據稽核。將稽核工作系統化流程化,減少人為因素對稽核結果的干擾,實現稽核工作一致性,更加充分體現客觀性和公平性[15],顯著提升了財務流程的準確率,對財務質量提升產生了積極貢獻[16]。將稽核工作員從繁忙的手工作業中抽身出來,審核平臺自動稽核結果[17],從而大幅降低工作人員工作強度,使得稽核人員能夠專注于稽核的方式方法,進而有助于提升稽核效率和準確率,具體功能如下。
2.2.1 開發報表快照 優化現有的對賬模式,對紙質報表生成時進行快照,實現對紙質報表的監控,并對報表重新打印進行檢驗,如發現數據變化,及時提醒。
2.2.2 開發報表稽核專項數據元 建立新的稽核規則,是指稽核過程中依據的法則,包括稽核內容和稽核要點[18]。將現有15個(除體檢外均分越秀和黃埔兩個院區)報表與總賬相關的數據進行二次提取和細化,形成新的稽核專用數據項,固化稽核內容和勾稽關系,借助于信息手段智能稽核,減少人工稽核對賬工作量,降低出錯幾率。
2.2.3 智能稽核HIS-HRP總賬平臺數據 通過接口提取對HRP總賬平臺已下載的HIS數據及明細,實現總賬平臺數據與HIS中間表數據的快速稽核,并進行明細項對比,快速校驗和篩查數據同步問題[19]。
2.2.4 稽核對賬問題可視化 對同一個總賬科目固化一個專用數據項,并實現數據項涉及的匯總和明細數據,開發二級可視化校對,出現不平問題時,可一鍵精準定位問題數據源[20]。
2.2.5 處理和校驗稽核問題處理 對于系統問題數據調整后,可通過本平臺快速校驗數據修復/調整的效果,快速完成二次稽核。
通過如上5個步驟的優化和循環調整,可大幅減少收入核算崗對賬中的重復工作,從而提升收入核算效率與準確率。
該項目上線投入使用半年以來,項目一直得以平穩運行。在項目上線以前,各項數據的預設目標參照見圖2。

圖2 效益預測圖
優化后,在收入核算崗一鍵實現HIS與總賬的預對賬,是否平帳一目了然,針對不平賬的報表可實現秒級下鉆取明細記錄對照,快速定位問題單據和記錄。系統通知HIS處理人員核查預計耗時5~10 min,加上單據處理15~20 min,數據重抽所需時間約為30 min。預計整個單日報表不平的時間壓縮到1 h以內。以1月-5月為例,預計耗時為24+18+31+30+31=127,總耗時為127×1=127工時,人員成本概算預計為127/693×5≈0.92人月,比現狀5.49降低5人月。
通過建設稽核對賬平臺,解決了報表稽核定位難、處理慢的問題,避免了紙質與電子報表不一致問題,整合了報表稽核邏輯,并通過信息化手段使得稽核崗的人手得到釋放,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確保稽核人員工作成本處于正常水平,避免稽核人員在低效勞動上超負荷工作現象的出現,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真正發揮醫院系統信息化的作用,達到精細化管理。
在下一階段的運行中,期望從下面3個方面對稽核工作有更大的改善。首先,通過進一步優化稽核崗核對工作范圍,整合HIS系統個人與匯總報表的稽核關系,實現收入崗全業務流程稽核工作的全面覆蓋。其次,進一步梳理現有報表勾稽關系,明確數據統計條件,優化整合報表。最后,實現報表稽核自動化、智能化,大幅減少稽核重復易錯工作,提升稽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