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雄,黃 龍
(萬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西 萬載 336100)
不可復性牙髓炎(irreversible pulpitis)為口腔科常見病,包括急、慢性及逆行性牙髓炎等,其炎癥病變較重,需及時去除牙髓,以清除病變、緩解癥狀[1,2]?,F階段,根管治療術(root canal therapy)為牙髓病變首選治療方式,包括根管預備、根管消毒與根管充填三個階段,其中根管沖洗是根管預備的重要環節,其沖洗效果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故根管沖洗方案的選擇尤為關鍵[3,4]。既往根管沖洗多采用傳統注射方式,其操作便捷、成本較低,但難以達到根尖及峽區位置,且沖洗效率低下,清理效果有限[5,6]。在此背景下,超聲沖洗等現代化方案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該方案可利用高頻震蕩產生的空穴效應、熱效應及聲流效應,擴大沖洗范圍、增強沖洗強度,進而優化其沖洗效果,為后續根管充填等步驟提供了良好條件[7,8]。在此,為了進一步驗證超聲沖洗方案的應用優勢,本研究結合2019年1月-2022年3月萬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不可復性牙髓炎患者臨床資料,觀察不同根管沖洗方案對不可復性牙髓炎根管治療術后患者疼痛及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萬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不可復性牙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6例)與觀察組(36例)。對照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6.31±5.12)歲;患牙位置:前牙16例,后牙20例。觀察組男16例,女20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6.44±5.09)歲;患牙位置:前牙15例,后牙21例。兩組性別、年齡、患牙位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X線片檢查,且符合不可復性牙髓炎診斷標準;②單牙患??;③符合根管治療術指征;④無系統性疾??;⑤患牙無根管治療史。排除標準:①嚴重外傷牙或重度咬合不適者;②患牙合并根尖病變或鈣化根管者;③患牙松動程度≥Ⅲ度;④入組前12 h采用止痛藥及抗生素治療者;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兩組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于局麻下完成開髓、揭頂、清冠髓、摘根髓等操作,并測定根管工作長度,常規完成根管預備,隨后進行以下根管沖洗方案,待沖洗、干燥后,采用熱壓膠系統技術充填根管,全程嚴格遵守無菌要求。
1.3.1 對照組 采用注射根管沖洗:取根管沖洗針抽取5 ml 3% NaOCl溶液進行根管沖洗,進入深度較工作長度短2 mm,過程中可采用主尖銼配合牙膠尖進行推拉、牽引。
1.3.2 觀察組 采用超聲根管沖洗:選擇超聲波牙科治療儀[國食藥監械(進)字2012第2553080號,SUPRASSON P5 BOOSTER],將超聲沖洗銼置于根中1/3與根尖1/3交界處,采用3% NaOCl溶液與蒸餾水進行超聲沖洗2~3 min,期間保持環形運動,不與根管壁接觸。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根管充填質量(根充致密性、側支根管充填率)、牙周指數[菌斑指數(PLI)、探診出血指數(BI)、牙齦指數(GI)]、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口腔健康程度量表(OHIP-14)評分、并發癥(牙齦腫脹、牙齒疼痛、咬合不適、殘髓炎)。
1.4.1 根充致密性 良好:根充均勻、密度高,與根管壁無間隙貼合;中等:根充不勻、密度較小,與根管壁貼合有間隙;欠佳:根充不完整、密度不清,根尖部存在明顯連續性間隙。
1.4.2 VAS總分0~10分,由患者主觀評定,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9]。
1.4.3 OHIP-14涉及功能限制、生理障礙、心理不適、社交障礙、心理障礙及殘障等方面,共0~56分,分數越高表示口腔健康越差[1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根管充填質量比較 觀察組根充致密性優于對照組,側支根管充填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根管充填質量比較[n(%)]
2.2 兩組牙周指數比較 兩組術后3個月PLI、BI、GI均小于術后即刻,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牙周指數比較()
注:與術后即刻比較,*P<0.05
2.3 兩組VAS、OHIP-14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24 h VAS評分低于術后6 h,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3個月OHIP-14評分低于術后1周,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VAS、OHIP-14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VAS、OHIP-14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術后6 h、術后1周比較,*P<0.05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比較[n(%)]
根管治療術為牙髓病標準治療方式,該方案可通過物理及化學手段,有效清除髓腔內的病變組織及致病細菌,并利用牙膠充填管腔,以封閉根管,避免感染擴散及細菌的再次入侵[11,12]。根管沖洗是根管治療術的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清除感染物質、去除玷污層,為后續根管充填的實施建立良好基礎[13]。其中,注射沖洗為傳統根管沖洗手段,其沖洗工具為根管沖洗針,取材容易、成本低廉,但根周結構復雜,其沖洗液難以到達根管壁、峽部、根尖分歧及管間交通支等部位,清潔效果有限[14]。超聲沖洗則屬于現代化根管沖洗方案,可利用超聲沖洗銼,震離根管壁及牙本質小管上的鉆物層,配合超聲流效應產生的漩渦,促使沖洗液沿牙根方向進行冠向流動,隨后借助其液體剪切力,提升沖洗劑的沖洗強度,促使其到達常規器械難以清潔的部位,以增強其清潔效果[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根充致密性優于對照組,側支根管充填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超聲根管沖洗方案對根管充填質量具有積極改善作用,與趙樹玲等[17]研究結論相符。究其原因,相較于傳統注射沖洗,超聲沖洗的沖洗深度及范圍均更為理想,故其對根管峽部、根管側支及管壁不規則部位的清潔效果更好,有助于提升根充致密性,且可打通側支根管,促使封閉劑進入,保障根管填充完整性[18]。術后3個月,兩組PLI、BI、GI均小于術后,且觀察組PLI、BI、GI小于對照組(P<0.05),表明超聲根管沖洗與注射根管沖洗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恢復情況,且超聲根管沖洗效果更佳。分析認為,牙髓狀態是影響牙周再生及恢復的重要基礎,而根管沖洗可減少根管內的致病菌及炎癥物質,其清除效果越好,牙周恢復越快,因而超聲根管沖洗下,患者牙周指數恢復獲益較大[19,20]。此外,兩組術后24 h VAS評分低于術后6 h,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3個月OHIP-14評分低于術后1周,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超聲根管沖洗方案的術后疼痛程度小于注射根管沖洗方案,其對患者口腔健康具有良好改善價值。分析原因,沖洗液超出根尖孔是引起根管治療術后疼痛的常見原因,而注射根管沖洗引起的氣鎖效應可促進沖洗劑被擠出根尖孔,流入根尖周組織,進而引發疼痛[21,22]。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超聲根管沖洗方案的術后并發癥概率小于注射根管沖洗方案,這與其根管清理效果及充填質量的改善存在直接關聯。
綜上所述,超聲根管沖洗方案與注射根管沖洗方案在不可復性牙髓炎根管治療術中均具有確切應用效果,前者可改善根管充填質量,且術后疼痛輕、并發癥少,對患者口腔健康具有積極改善作用,其效果優于注射根管沖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