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良
(蘆溪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西 蘆溪 337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由氣流受限導致呼吸困難的肺部疾病,早期患者可以沒有明顯的癥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慢性咳嗽、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喘息進一步加重、膿性痰液等癥狀,對患者的肺功能、呼吸系統等造成嚴重的損傷,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3]。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以止咳、祛痰、抗炎、平喘為原則,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治療,緩解病癥,減輕機體承受的病痛和折磨[4]。臨床上常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其中復方異丙托溴銨屬于一種復方制劑,具有擴張支氣管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單間和支氣管上的受體相結合,從而減少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進而緩解支氣管痙攣,舒張支氣管,緩解咳嗽、胸悶氣喘等癥狀,降低患者軀體上的病痛,療效顯著[5,6]。此外,為有效提高療效以及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常將復方異丙托溴銨與其他藥物聯用,以達到減輕病癥,縮短康復周期,保障患者的身體安全的目的。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藥物,同時也是一種選擇性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具有持久擴張支氣管的功效,降低氣道的高反應性,改善哮喘的癥狀,控制病情的惡化。基于此,本研究觀察了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應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2023年1月蘆溪縣人民醫院接診的6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33例。對照組男16例,女17例;年齡38~77歲,平均年齡(57.55±4.61)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6.33±1.11)年;BMI 23~30 kg/m2,平均BMI(26.32±1.53)kg/m2。觀察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38~77歲,平均年齡(57.58±4.57)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6.29±1.14)年;BMI 23~30 kg/m2,平均BMI(26.29±1.49)kg/m2。兩組年齡、病程、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納入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且符合《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西醫診治專家共識(2021)》[7]中診斷標準者;②治療前1周均未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者;③年齡≥23歲者;④病情穩定且均無生命危險者;⑤病歷資料齊全者等。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或哺乳期者;②合并心、肝、肺等先天性異常者;③合并對治療藥物(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復方異丙托溴銨)不耐受或者過敏者;④精神異常不配合治療者等。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復方異丙托溴銨治療,即給予患者低流量低濃度吸氧、物理排痰等常規治療,吸入用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法國Laboratoire Unither,批準文號H20150173,規格:2.5 ml/支)通過使用合適的霧化器或者間歇正壓通氣給藥,2.5 ml/次,1次/d,連續治療2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法國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批準文號H20140382,規格:60撳/盒)經口腔吸入,2撳/次,2次/d,療程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血清炎癥因子(IL-6、hs-CRP、TNF-α)水平以及臨床不良反應(聲音嘶啞、惡心、頭痛、心悸)發生情況。臨床療效[8]:①顯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胸悶等臨床癥狀消失;②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胸悶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胸悶等臨床癥狀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或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用()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IL-6、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近幾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慢阻肺急性加重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和治療的慢性氣道疾病,無傳染性,但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且通過規范的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癥狀、延緩疾病的進展,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9,10]。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礎上發生呼吸道感染是導致其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易引發患者出現呼吸道癥狀加重,如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多為膿性或者黏液性痰,并伴有發熱癥狀,嚴重的甚至累及肺臟,引發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1,12]。因此,臨床需及時給予科學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13,14]。復方異丙托溴銨是一種具有抗膽堿能特性的四價銨化合物,主要由異丙托溴銨、硫酸沙丁胺醇組成,能夠抑制乙酰膽堿和支氣管平滑肌上的毒蕈堿性受體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高,進而使肺局部支氣管擴張[15,16]。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主要是由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羅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肺部抗炎作用,常被用于治療可逆性氣道阻塞性氣道等疾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的78.79%(P<0.05),提示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與張永輝[17]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具有協同作用,可以發揮更好的止咳、平喘、祛痰功效,緩解患者的病痛[18]。同時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促進肺功能恢復,從而減輕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確保良好的治療耐受性。因為,復方異丙托溴氨能夠有效舒張呼吸道平滑肌,可有效作用于主氣管至終末細支氣管的呼吸道平滑肌,發揮拮抗支氣管收縮功效,緩解支氣管痙攣情況,改善氣道受阻癥狀[19]。而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能夠有效抑制人體肺部肥大細胞炎性介質(如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D2)的釋放,可持久性地擴張支氣管,同時還具有非支氣管擴張劑的藥理活性,從而促進肺功能指標恢復[20]。兩組治療后IL-6、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以上聯合治療方案可降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反應,減輕炎癥氧化應激損傷,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因為,二者聯合使用具有協同作用,可更好地發揮抗炎、擴張支氣管、改善肺功能作用,且有效抑制肺部炎癥反應,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與對照組的15.1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該聯合給藥方案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良好的應用安全性。
綜上所述,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氣霧劑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安全性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