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蓁,楊 潔,李賽銀
(贛州市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1,黨委辦公室2,江西 贛州 341000)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in vitro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為當前常用輔助生殖技術,其助孕結果多取決于患者的胚胎質量及子宮內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1,2]。其中,ER是影響胚胎完成著床的重要條件,故積極評估患者的子宮內膜容受性是預測其IVF-ET結局的有效方式[3]。現階段,子宮內膜活檢及病理學檢查是評價ER的最準確方式,但其侵入性操作,為其臨床應用帶來了較大限制[4]。在此背景下,尋找無創、精準的ER評估方式,已成為現代生殖醫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陰道三維超聲(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sonography,3D-TVS)是現階段常見影像學檢測技術,由常規陰道超聲升級而成。該技術可利用容積探頭直觀顯示宮腔的內部結構及空間位置關系,以獲取多視角、立體、完整的三維成像信息,具有無創安全、操作簡便、診斷快速等特點,在女性子宮ER的評估中具有積極檢測作用[5,6]。近年來,隨著我國超聲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3D-TVS對ER及IVF-ET妊娠結局的評估作用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基于此,本研究結合2021年4月-2022年6月于贛州市人民醫院接受IVF-ET治療的100例女性臨床資料,觀察3D-TVS對IVF-ET患者ER及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4月-2022年6月于贛州市人民醫院行IVF-ET治療的100例女性為研究對象,依據其妊娠結局分為妊娠組61例與非妊娠組39例。妊娠組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28.75±3.69)歲;BMI 19~23 kg/m2,平均BMI(21.35±2.33)kg/m2;原發性不孕者35例,繼發性不孕者26例。非妊娠組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8.68±3.70)歲;BMI 19~23 kg/m2,平均BMI(21.28±2.35)kg/m2;原發性不孕者21例,繼發性不孕者18例。兩組年齡、BMI、不孕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病歷完整,符合IVF-ET治療指征;②首次行IVF-ET助孕;③月經規律,子宮及宮腔形態正常;④性生活正常,不孕原因為女方輸卵管因素。排除標準:①存在子宮及卵巢手術史者;②多囊卵巢綜合征及甲狀腺功能障礙等內分泌疾病者;③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等生殖系統疾病者;④免疫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者;⑤IVF-ET結果為異位妊娠者。
1.3 方法 于絨促性素注射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 Voluson S10,美國)進行3D-TVS檢測,三維腔內探頭頻率設置為5~9 MHz,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二維超聲模式下,測量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隨后切換至能量多普勒模式,調整角度后,啟動三維模式,通過探頭采集完整宮內信息,借助三維成像,計算患者的子宮內膜容積,并分析其子宮內膜形態(A型:三線型,宮腔中線明顯,外、中層強回聲,內層低回聲;B型:過渡型,宮腔中線不明顯,中部孤立回聲;C型:均質強回聲型,無宮腔中線)。通過三維能量直方圖分析,獲取子宮內膜血流參數,包括血流指數(FI)、血管化指數(VI)、血管-血流指數(VFI)、血流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等。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子宮內膜容受性的3DTVS參數,包括子宮內膜形態參數(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容積、子宮內膜類型)與子宮內膜血流參數(FI、VI、VFI、RI、PI);②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因素;③繪制ROC曲線(妊娠=1,未妊娠=0)分析3D-TVS參數對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3D-TVS參數對IVFET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ROC曲線下面積(AUC)越接近1表示預測價值越高,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子宮ER的3D-TVS參數比較 妊娠組與非妊娠組的子宮內膜形態參數(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容積、子宮內膜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子宮內膜血流參數(FI、VI、VFI、RI、PI)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ER的3D-TVS參數比較[,n(%)]

表1 兩組子宮ER的3D-TVS參數比較[,n(%)]
表1(續)

表1 兩組子宮ER的3D-TVS參數比較[,n(%)]
2.2 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FI、VI、VFI、RI、PI是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 3D-TVS參數對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 經ROC曲線分析顯示,3D-TVS參數預測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AUC值由高至低依次為VFI>FI>PI>RI>VI(P<0.05),見表3、圖1。

圖1 3D-TVS參數預測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ROC曲線

表3 3D-TVS參數對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
子宮ER是影響IVF-ET結局的關鍵限制性因素。因此,準確評估患者的子宮ER,精準判斷其“種植窗”,已成為改善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重要突破口之一[7,8]。3D-TVS是基于常規二維成像發展而來的現代化影像學檢測手段,其視野相對廣闊,且圖像質量更高,具有高敏感性及獨特的立體成像功能,有效解決了二維超聲單切面測量的局限性,拓展了超聲技術在婦產科領域中的臨床應用[9,10]。在IVF-ET患者中,3D-TVS可借助陰道專用探頭,獲取宮腔完整信息,并借助三維成像,直觀顯示其內部結構及組織關系,通過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容積、子宮內膜類型及子宮內膜血流等指標的檢測,完成子宮ER的評估,用于預測患者的妊娠結局[11,12]。其中,FI、VI、VFI、RI、PI等參數可有效反映子宮內膜的血流灌注情況,與患者妊娠結局存在密切相關,為胚胎移植時機的選擇提供了有利參考[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妊娠組與非妊娠組的子宮內膜形態參數(子宮內膜厚度、內膜容積、子宮內膜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子宮內膜血流參數(FI、VI、VFI、RI、PI)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3D-TVS檢測可完整評估IVF-ET患者的子宮ER。其中,不同妊娠結局女性的內膜形態參數未見明顯區別,與于姣姣等[15]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內膜形態參數的測量多于固定時期完成,但內膜生長屬于動態過程,在體內激素及外用藥物的影響下,其內膜厚度與分型等參數可隨之改變,故單一內膜形態參數的檢測較為片面,其在子宮ER的評估中具有較大局限性,無法作為IVF-ET妊娠結局的獨立預測指標[16,17]。另一方面,子宮螺旋動脈血管較為豐富,其血流參數可有效反映胚胎著床環境的血流灌注水平,在子宮內膜容受性的評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內膜血流灌注較好者,其妊娠結局普遍較為理想[18,19]。經多因素Logistic分析顯示,FI、VI、VFI、RI、PI是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與劉耘利等[20]研究相符。分析認為,IVF-ET女性的體內激素大多缺乏周期性變化,其子宮內膜血流纖細,血流阻力普遍較大,易引起RI、PI的大幅升高及FI、VI、VFI下降,導致血流灌注變差,由此可形成血供障礙狀態,致使子宮ER下降,不利于胚胎著床,對患者妊娠結局具有較大影響[21]。經ROC曲線分析顯示,3D-TVS參數預測IVF-ET患者妊娠結局的AUC值由高至低依次為VFI>FI>PI>RI>VI(P<0.05)。分析原因,相較于PI、RI、VI等參數,VFI與FI可不受超聲敏感性等因素的影響,客觀顯示子宮螺旋動脈的微血管灌注情況,對妊娠結果具有更高預測價值[22]。
綜上所述,3D-TVS可完整評估IVF-ET患者的子宮內膜容受性,其子宮內膜血流參數對IVF-ET妊娠結局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