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德興市第四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 德興 33420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種慢性病,主要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生物功能受損引起[1]。長期高血糖會引起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不及時有效干預,會增加多種并發癥發生風險,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多項研究證實[3,4],2型糖尿病發生率較高,且以老年人群為主。而老年人群自身容易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更容易誘發糖尿病相關并發癥[5]。因此,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并發癥風險,可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參考。有研究指出[5],促代謝因子與血糖、血脂、炎癥因子水平存在關聯,但是具體的相關性不明確。為此,本研究選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診治的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血糖、血脂和實驗室相關指標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監控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德興市第四人民醫院診治的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我院52例體檢健康者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64~83歲,平均年齡(72.10±1.80)歲。對照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1.98±1.56)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觀察組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6];②年齡均大于61歲;③觀察組患者FPG≥7.0 mmol/L、2hPG≥11.1 mmol/L[7]。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8];②1型糖尿病者[9];③依從性較差,不配合者。
1.3 方法 抽取研究對象晨起空腹靜脈血,分別進行血糖、血脂以及實驗室指標檢測。①血糖指標:FPG[10]:取2 ml采集靜脈血以5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特康科技的TC-6092L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配套試劑檢測;HbA1c:取采集靜脈血2 ml置入EDTA-K2抗凝管中,然后采用FS-114型號免疫熒光檢測儀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試劑均由同一企業提供;②血脂指標[11]: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為儀器配套,采用酶比色法,將2 ml靜脈血置入促凝管中分別進行TC(正常范圍2.85~5.69 mmol/L)、TG(正常范圍0.45~1.70 mmol/L)、LDL-C(正常范圍2.06~3.10 mmol/L)、HDL-C(正常范圍1.0~1.80 mmol/L);③實驗室相關指標:hs-CRP采用膠體金法,將2 ml靜脈血加入干燥試管,并以5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按照說明書完成;CysC:取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在特康科技的TC-6092L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下應用乳膠比濁法檢測[12]。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糖指標(FPG、HbA1c)、血脂指標(TC、TG、LDL-C、HDL-C)、實驗室指標(hs-CRP、CysC)水平、不同FPG患者(FPG≤7.2 mmol/L、>7.2 mmol/L)以上指標(血糖、血脂和實驗室相關指標)水平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以及糖尿病足)發生情況以及FPG與以上指標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處理,采用()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探討FPG與血脂及實驗室相關指標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觀察組FPG、HbA1c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2.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觀察組TC、TG、LDL-C均高于對照組,HDL-C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mmol/L)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mmol/L)
2.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觀察組hs-CRP、CysC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mg/L)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mg/L)
2.4 不同FPG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以及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FPG≤7.2 mmol/L的患者FPG、HbA1c、TC、TG、LDL-C、hs-CRP、CysC均 低于FPG≥7.2 mmol/L的患者,HDL-C高于FPG>7.2 mmol/L的患者(P<0.05),見表4。
表4 不同FPG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以及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表4 不同FPG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以及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2.5 不同FPG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情況比較 FPG≤7.2 mmol/L的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低于FPG>7.2 mmol/L的患者(P<0.05),見表5。

表5 不同FPG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情況比較[n(%)]
2.6 FPG與以上指標相關性 FPG與HbA1c、TC、TG、LDL-C、hs-CRP、CysC呈正相關,與HDL-C呈負相關(P<0.05),見表6。

表6 FPG與以上指標相關性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飲食結構豐富多樣,糖尿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尤其是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糖尿病已經發展成為社會公共衛生問題[13,14]。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血脂逐漸在肝臟沉積,進一步加重病情的進展[15]。因此,血脂、血糖較高情況下,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糖化蛋白非酶、多元代謝通道被激活,會促進氧化應激反應,增加應激反應損傷,從而出現各器官功能受損,增加相關并發癥發生,加重病情[16]。臨床監測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實驗室相關指標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利于對病情的預測。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PG、HbA1c、hs-CRP、CysC、TC、TG、LDL-C均高于對照組,HDL-C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上血糖、血脂以及實驗室指標與健康者存在差異,可作為臨床篩查、動態監測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標。同時進一步表明血糖、血脂代謝參與老年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分析認為,血糖、血脂代理紊亂,會促進機體炎癥氧化應激反應,加劇血管內皮損傷,從而增加血管病理改變,促進2型糖尿病的發生[17,18]。同時研究顯示,FPG≤7.2 mmol/L患者FPG、HbA1c、TC、TG、LDL-C、hs-CRP、CysC均低于FPG>7.2 mmol/L患者,HDL-C高于FPG>7.2 mmol/L患者(P<0.05),提示不同病情患者以上指標存在差異,進一步提示以上指標參與2型糖尿病的發展過程,并且與病情的進展密切相關。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促進組織蛋白、血漿發生糖化反應,從而改變蛋白的結構、功能等,使空腹血糖升高,病情進展,HbA1c水平也相應升高[19]。因此,將其作為2型糖尿病控制病情的重要監測指標之一。同時隨著HbA1c的上調,肝糖原輸出增多,脂肪在肝臟快速堆積,干細胞發生病變,進一步加重脂肪代謝紊亂,從而不斷加重病情,促進血糖水平升高。體內一切有核細胞都可以生成CysC,故其生成及代謝保持在一定平衡當中,不會被其他因素干擾。通過腎小球過濾作用,CysC在腎小管重吸收后排出體外,因此可作為腎臟損傷的重要指標。因此,FPG>7.2 mmol/L的患者血脂指標、實驗室指標與FPG≤7.2 mmol/L患者存在差異,當血糖水平不斷升高,疾病嚴重程度加劇,靶器官可能出現損傷,尤其是腎臟可能發生實質性損傷,最終發展為糖尿病腎病。本研究顯示,FPG≤7.2 mmol/L的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低于FPG>7.2 mmol/L的患者(P<0.05),可見不同病情的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存在差異,空腹血糖水平低于≤7.2 mmol/L的患者微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因此,臨床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可通過有效控制血糖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此外,FPG與HbA1c、TC、TG、LDL-C、hs-CRP、CysC呈正相關,與HDL-C呈負相關(P<0.05),表明FPG與HbA1c、TC、TG、LDL-C、hs-CRP、CysC、HDL-C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臨床可通過監測以上指標預測FPG水平,進一步預測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從而為臨床的針對性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綜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血脂和實驗室相關指標檢測,有利于臨床對在病情的監控,可有效反映病情發展、并發癥發生風險,值得臨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