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樞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 佛山 52805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是一種以膝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與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疾病。根據流行病學統計[1],我國膝關節癥狀性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8.1%,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不斷增長趨勢。KOA 的病情進展相對緩慢,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可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畸形等臨床癥狀,導致患者無法靈活活動患肢,嚴重時甚至完全無法行動。目前,臨床針對KOA 的治療以保守與手術治療為主,但由于關節置換術、關節成形術等造成的創傷較大且治療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無法成為臨床首選方案。保守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使用抗炎藥物可明顯緩解KOA 患者局部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臨床癥狀[2~3]。近年來,隨著中西結合治療模式的不斷發展,諸多中醫方劑在KOA 的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活血祛濕定痛湯是臨床中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經典方劑,在降低出血、緩解疼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4]。塞來昔布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非甾體抗炎藥,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中療效較佳,但臨床對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是否可提高KOA 的療效研究鮮有[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活血祛濕定痛湯聯合塞來昔布對KOA 患者膝關節液炎性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收治的86 例KOA 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3 例,男28 例,女15例;年齡50~79 歲,平均(55.42±5.37)歲;病程1~10年, 平均 (4.76 ±1.21) 年; 膝關節炎Kellgren-Lawrence(K-L)分級:Ⅱ級26 例,Ⅲ級17例。研究組43 例,男29 例,女14 例;年齡52~83 歲,平均(56.18±6.07)歲;病程1~11 年,平均(4.82±1.25)年;K-L 分級:Ⅱ級27 例,Ⅲ級1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已獲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字2020006021 號)。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相關診斷標準[6],即(1)近1 個月內反復出現膝關節疼痛;(2)X 線(站立位或負重位)提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與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3)年齡≥50 歲;(4)晨僵時間≤30 min;(5)活動時有骨摩擦音產生。滿足(1)+(2)、(3)、(4)、(5)中任意2 條可進行診斷。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相關標準,證型為肝腎虧虛證,主癥為膝關節疼痛、僵硬畸形、局部腫大等;次癥為關節屈伸不利,不耐疲勞等;舌脈象:舌質紅或淡,苔厚膩,脈沉或弦細。
1.3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K-L 分級為Ⅱ~Ⅲ級;近期內未接受過藥物或相關手術治療;年齡50~90 歲;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具有較好依從性,積極配合完成本研究。(2)排除標準:合并膝關節嚴重畸形或關節創傷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惡性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者;合并繼發性骨關節炎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塞來昔布膠囊(國藥準字J20140072)0.2 g 口服,1 次/d。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活血祛濕定痛湯,組方如下:白花蛇舌草30 g,川芎30 g,黃柏25 g,生地黃25 g,薏苡仁25 g,防己20 g,蒼術20 g,赤芍20 g,土茯苓20 g,忍冬藤20 g,木瓜20 g,牛膝15 g。加水煎服,1 劑/d,分早晚2 次服用。兩組均治療2 周。
1.5 觀察指標 (1)療效。顯效:癥狀現在減輕或基本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可進行正常生活工作;有效:上述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但關節活動仍輕度受限;無效:臨床癥狀均無任何改善,關節活動與治療前相比未恢復,無法進行正常日常工作生活??傆行轱@效與有效之和。(2)骨代謝指標。于治療前后收集兩組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靜置30 min 后自然凝血,離心10 min(轉速為3 000 r/min,半徑為6 cm),去上清液置于-80℃冰箱中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骨鈣素(BGP)、骨古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骨保護素(OPG)水平進行檢測。(3)炎性因子。收集治療前后兩組關節液2 ml,行ELISA法檢測白細胞介素-1β(IL-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水平。(4)病情嚴重程度及疼痛程度。于治療前后采用骨關節炎指數評分(WOMAC)量表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內容共3 個維度,24 個條目,得分越高則病情越嚴重。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治療前后疼痛程度,以1~10 分進行評估,疼痛程度與得分呈正比。(5)不良反應。統計消化系統(腹痛、腹瀉、腹脹等)、神經系統(頭暈、嗜睡、頭痛等)、過敏(蕁麻疹、瘙癢、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處理數據,骨代謝、炎性因子、WOMAC 及VAS 評分等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療效及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骨代謝指標 兩組治療后BGP、BALP、OPG水平升高,且研究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骨代謝各項指標對比()

表1 兩組骨代謝各項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2 炎性因子 兩組治療后炎性因子各項指標均降低,且研究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因子各項指標對比()

表2 兩組炎性因子各項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3 療效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02%)比對照組(76.74%)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對比[例(%)]
2.4 WOMAC、VAS 評分 兩組治療后WOMAC、VAS 評分降低,且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WOMAC、VAS 評分對比(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5 不良反應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30%)與對照組(18.6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KOA 是臨床膝關節的常見疾患,主要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目前,KOA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外后神經功能減退導致神經肌肉運動不協調,引起肌肉損傷,或承重導致關節活動機械應力增加等因素有關[7~8]。
目前臨床針對KOA 的治療仍無根治方式,主要以延緩關節退變、減輕疼痛、阻滯疾病進展為主要治療目的。西醫多采用非甾體抗炎藥對KOA 進行治療,但由于病程較長,長期接受西藥治療,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不利于預后。中醫學將KOA 歸屬為“痹癥、骨痹”等范疇,認為該病屬本虛標實,風、寒、濕入侵機體致經絡痹阻,日久不通,不通則痛,故治療應以通絡止痛、清熱利濕等原則為主[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WOMAC、VAS 比對照組低,而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活血祛濕定痛湯聯合塞來昔布可提高KOA 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臨床癥狀,安全可靠。分析原因可能是塞來昔布作為臨床新一代抗炎鎮痛非甾體類藥,能夠特異性抑制環氧化酶-2 的表達,抑制前列腺素類物質的產生,達到抗炎、鎮痛的作用?;钛顫穸ㄍ礈邪谆ㄉ呱嗖葜餍星鍩峤舛尽⒗麧裢苤?;川芎主行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黃柏主行清熱燥濕之效;生地黃行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薏苡仁主行利水滲濕之效;防己主行祛風止痛、利水消腫之效;蒼術主行燥濕健脾之效;赤芍主行祛瘀止痛、涼血消腫之效;土茯苓行通利關節之效;忍冬藤行疏風通絡之效;木瓜主行平肝舒筋之效;牛膝主行逐瘀通經、強筋骨之效。全方合用共奏清熱利濕、通絡止痛、補益肝腎之效。
臨床研究證實[11~12],骨代謝指標的失衡是導致KOA 患者關節局部骨破壞及全身性骨丟失的主要因素,可能與關節病變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BGP是成骨細胞合成分泌的,其可反映成骨細胞的活動狀態。BALP 在骨成形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利于骨的形成,其檢測可反映人體骨代謝異常情況。OPG是破骨細胞分化因子(RANKL)的誘導受體,通過與RANKL 的結合可減少破骨細胞的產生[13~14]。另外,炎癥與KOA 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促炎因子的過度表達可加速依賴性小梁骨丟失,降低骨強度,從而加重KOA 患者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治療后BGP、BALP、OPG 水平比對照組高,但IL-1β、TNF-α、MMP-3 水平比對照組低。這表明活血祛濕定痛湯聯合塞來昔布可降低KOA 患者炎性因子表達,改善骨代謝指標。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含有揮發油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增強免疫功能的效果;川芎中芎嗪、阿魏酸主要成分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防己含有生物堿成分,進而可有效發揮鎮痛、消炎及抗過敏等作用[15]。
綜上所述,活血祛濕定痛湯聯合塞來昔布可提高KOA 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膝關節液炎性因子表達,改善骨代謝指標,降低疼痛程度,并緩解臨床癥狀,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