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章敏,張盛鐘,張森行,賴春淵,劉家利
(1.福建省永定仙崠國有林場,福建 龍巖 364000;2.龍巖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福建 龍巖 364000;3.龍巖市林業種苗站,福建 龍巖 364000;4.龍巖市林業項目服務中心,福建 龍巖 364000;5.龍巖市長汀縣苗圃,福建 龍巖 3640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別名:茶子樹、茶油樹、白花茶;油茶屬茶科,常綠小喬木。油茶樹“全身是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因其種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而得名。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耐貯藏,是優質食用油;也可作為潤滑油、防銹油用于工業上。其茶餅既可作為農藥,又可用于肥料,不僅可以提高農田蓄水能力還可以防治稻田害蟲。其果皮是提制栲膠的原料。油茶適生范圍廣,經濟價值高,生態功能強,是經濟和生態效益俱佳的優良鄉土樹種。油茶產業不與糧食作物爭地,園地土地要求低,產業鏈長,廣大群眾有樂于接受茶油的傳統習慣。當前我國鼓勵發展油茶產業,油茶產業化將在鄉村振興和木本油料發展產業中大有作為,產業化前景廣闊。一棵鄉土特色油茶樹(品種)經過優樹后再選擇與保護利用,可作為新時期老區人民精準扶貧、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法寶”。由于受地區氣候差異以及長期栽培馴化等影響,龍巖市引進外來新品種越來越多,而原有鄉土特色油茶長期以來經營粗放,品種逐步退化,保存與利用越來越少。為此,本課題組復查了前期初步篩選自龍巖市 的13 株優樹,收集了引進閩優、贛優、長林等17 個家系的資料,分析了鄉土特色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現狀與問題,并提出了營建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種源圃的對策措施,以期為今后油茶種業創新與產業化開發打下基礎。
龍巖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稱閩西。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適宜亞熱帶作物和林木的生長。自然條件優越,林地資源豐富,油茶種植歷史悠久,全市各地均有種植。截至2022年6月,全市油茶林面積達2.8萬 hm2,產值達6.53億元,是全國油茶的中心產區之一。現有長汀縣苗圃和永定仙崠國有林場2個油茶采穗圃,面積18.67 hm2。近年來,長汀苗圃每年生產良種嫁接苗60萬株以上。
2.1.1 鄉土特色油茶種源推廣少
油茶種植品種以贛優、長林系為主,輔以少量的閩優系品種。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是當地農民多年生產實踐中發現的冠形好,單株結果量多,茶油品質高,茶農樂于接受的優良品種。適應力強,抗逆性強,抵抗病蟲害能力強等特點。隨著油茶產業的不斷發展,龍巖市油茶品種的更新換代,需要大量的鄉土特色油茶穗條和其他繁殖材料。近年來,推廣種植的油茶良種主要有:贛優系列的1—號,長林系列的3號、4號、18號、27號、53號以及閩優系列的43號、48號、60號等17 個家系?,F在全省推廣較多的長汀縣油茶采穗圃,也僅保存贛優、長林和閩優系列品種。
2.1.2 挖掘鄉土特色油茶種質資源,缺乏優樹登記資料
2011年,龍巖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實施了《閩西油茶種源優樹選擇》項目,2016年項目成果通過專家驗收,取得了預期成果。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從本市油茶主產區原有的油茶林中選擇了樹形較好、結果量多、抗逆性強、且在當年新枝多等特點的油茶優良單株13株(表1),進行掛牌跟蹤觀察。二是委托龍巖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福建的閩優系列3個優良種源、江西省贛優系列9個優良種源和湖南省長林系列5個優良種源,分別進行嫁接育苗。三是在龍巖市上杭縣太拔、長汀縣南坑、新羅區東寶山3個地區實施油茶試驗示范造林。四是2017—2018年,市老科協組織開展了油茶優樹的初步篩選調查工作,初步篩選出樹高和冠幅生長分別達160 cm以上,地徑生長達5.0 cm以上,單株結果量﹙濕果﹚達5.0㎏以上有紅山1號A、河田2號、武平1號、新羅1號A、漳平2號等5個優良單株,作為優先推廣的閩西油茶種源優樹,優樹選擇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缺乏優樹登記材料。

表1 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優良單株
2.1.3 開展鄉土特色油茶優樹復查
龍巖市13 株優樹與閩優、贛優、長林系列 等17 個家系分家系嫁接育苗獲得成功,為種源圃營建提供種源保障。項目組在龍巖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開展《閩西油茶種源優樹選擇》研究的基礎上深入現場開展龍巖市13株優樹復查、登記;收集了閩優、贛優、長林系列種源引種佐證材料。龍巖市13株優樹和閩優、贛優、長林系列等17個家系分家系嫁接育苗62 940 株,可充分滿足營建種源圃用苗。
2.2.1 品種混雜,良莠不齊
在長期栽培過程中產生了許多鄉土特色品種。良種選育過程不規范,出現部分“良種不良”和“良種不用”的現象。
2.2.2 優樹分散,保護困難
鄉土特色油茶優樹分散在5個縣(市、區),且種質資源權屬集體、個體或公司,缺乏優良單株的收集和保存,13 株優樹后續保護無保障。
2.2.3 品種退化,利用率低
鄉土特色油茶品種一直未能開發推廣應用,種質資源利用率低。
充分利用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種質資源和國有林場低效紅柿林地,改造建設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種質資源圃,為選育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良種提供物質基礎;聯合種苗管理、生產、科研單位開展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育苗、種質資源圃營建與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國有林場林業科學研究能力,增加林場科技含量,培養、加強林場科技隊伍;普及油茶良種高產栽培技術,提高林農和技術人員的技能素質,帶動林農鞏固脫貧成果,實現林業反哺社會,促進鄉村振興;做好油茶產業化發展,積極帶動當地和周邊山區推廣種植鄉土特色優質的油茶良種;為今后油茶種業創新與產業化開發打下基礎,加快閩西山區油茶資源培育良種化進程,推動閩西木本油料經濟發展。
(1)遵循《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原則與方法》(GB/T 14072-1993)的有關規定;
(2)充分兼顧我場現有油茶采穗圃資源,在采穗圃附近建設種源圃;
(3)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坡向向陽、地力中等、坡度適宜的林地,建設種源圃;
(4)遵循集約經營的原則,實施建設種源圃;
(5)遵循適度規模與量力而行的原則,不增加林場負擔,不影響林場主業的發展;
(6)重點保存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種質資源,兼顧保存閩優、長林、贛優系列良種;
(7)以保存種質資源為主,兼營油茶果園。
因龍巖市 13 株優樹列入就地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應確保優質種源的推廣與利用;由福建省永定仙崠國有林場負責實施《龍巖市鄉土特色油茶種質資源圃》,并申報省級林木種子基地,為后續優樹育種繁育提供種質資源基礎。
積極開展鄉土特色油茶多點區域試驗,推動產業品種創新和茶油產品的研發,帶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