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旭,宗 琪,楊翰麒,汪恩道,高 鋒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為蘿藦科(Asclepiadaceae)、鵝絨藤屬(Cunanchum Linn.)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廣泛分布于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多個亞洲國家。其中,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以其根及根莖入藥,清熱散腫,生肌止痛,可用于治腎炎、水腫、支氣管炎及風濕性腰腿疼等癥,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近幾年來,隨著白薇市場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野生資源日漸枯竭,東北遼吉地區開始進行人工歸圃栽培,種植面積和年限逐年增加,由于白薇為新型種植藥材,所以,白薇的一些病害鑒定及防治還未見系統報道。2020—2021年對遼吉地區的白薇人工種植基地調查發現,白薇黑斑病發生程度較為嚴重,表現為葉片、莖稈及果實產生褐色至黑色病斑,嚴重時導致整株枯死,對白薇的產量和品質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各白薇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對防治白薇黑斑病的藥劑選擇還沒有明確的認知,也沒有系統化的防治措施。本項目將對8種藥劑進行實驗室內篩選試驗,得出防治白薇黑斑病效果較佳的藥劑,為白薇黑斑病的化學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及基礎,并為后續的田間藥劑篩選試驗提供翔實的參考結果,以確保白薇人工種植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1.1.1 供試菌源
白薇黑斑病病原菌(由吉林農業科技學院B樓病理實驗室分離并保存在4℃冰箱中)。
1.1.2 供試試劑
參加試驗試劑詳見表1-1。

表1-1 參試殺菌劑及生產廠商
1.2.1 含藥培養基的制備
根據每種供試殺菌劑的有效成分,首先需要計算好配制所需濃度殺菌劑的藥劑用量,在精度為0.001 g的電子天平上稱取計算所需的藥量并溶于無菌水中,充分溶解后用滅菌的移液器移入滅菌培養皿,然后,將滅菌后冷卻至45~50℃左右的PDA培養基倒入含藥培養皿中,輕輕振蕩,使藥液培養基充分混合。最后,采用平板生長速率法測定殺菌劑對病菌的抑制效果,預實驗中,8種殺菌劑均設置一個濃度,在預備試驗的基礎上每種殺菌劑設計5個處理,分別為:70%甲基托布津 WP 稀釋成500、1000、1500、2000、25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 ME稀釋成500、1000、1500、2000、2500 倍液;43%戊唑醇SC 稀釋成1500、2000、2500、3000、3500倍液;75%百菌清 WP 稀釋成500、1000、1500、2000、2500倍液;75%多菌靈 WP 稀釋成500、1000、1500、2000、2500倍液;50%福美雙 WP稀釋成500、1000、1500、2000、2500倍液;70%代森錳鋅WP稀釋成500、1000、1500、2000、2500倍液;12.5%烯唑醇WP稀釋成500、1000、1500、2000、2500倍液,此外以無菌水作為空白對照。
1.2.2 菌餅接種
試驗在超凈工作臺內進行,將供試藥劑用紫外燈照射2~3h除菌后,在無菌條件下,挑選無污染的經過PDA培養基上培養活化5d后的供試菌種用直徑為5 mm、已經滅菌的圓形打孔器打取菌餅,用接種針接種到不同濃度的含藥培養基中央,最后,再將接種好的培養皿倒放入25℃恒溫培養箱中培養。
由表2-1可知:70%甲基托布津、10%苯醚甲環唑、75%百菌清、75%多菌靈、50%福美雙、70%代森錳鋅、12.5%烯唑醇、43%戊唑醇在稀釋倍數為500~2500倍液時,對白薇黑斑病菌的相對抑制率分別為5.65%~48.39%、60.81%~74.52%、9.83%~35.65%、65.00%~70.16%、34.35%~65.32%、23.23%~45.97%、51.94%~69.03%、44.35%~65.06%。通過與對照組相比較,8種不同殺菌劑以及不同濃度的同一種殺菌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生長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對菌落生長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最好的為200 mg/L的苯醚甲環唑,其相對抑制率為74.52%,其次為1400 mg/L的多菌靈和250 mg/L的烯唑醇,這兩種相對抑制率分別為70.16%、69.03%;相比之下,濃度為280 mg/L的甲基托布津、300 mg/L的百菌清抑制率就較小,其抑制率分別為5.65%、9.83%.雖然不同藥劑的不同濃度以及同一種藥劑的不同濃度的抑制率差別各不相同,但是,同一種藥劑的不同濃度的抑制率都是隨著藥劑濃度的增加而增大。

表2-1 8種藥劑不同濃度對白薇黑斑病病原菌的抑制率
由表2-2可知:70%甲基托布津、10%苯醚甲環唑、7 5%百菌清、7 5%多菌靈、5 0%福美雙、7 0%代森錳鋅、1 2.5%烯唑醇、4 3%戊唑醇對白薇黑斑病菌的EC50值分別為1368、14、2451、4、448、1899、39 mg/L和138 mg/L。測定結果表明,白薇黑斑病菌對各種藥劑均表現敏感,其中白薇黑斑病菌對藥劑多菌靈最為敏感,其EC50值為4 mg/L;其次為苯醚甲環唑,其EC50值為14 mg/L。白薇黑斑病菌對藥劑百菌清最不敏感,其EC50值為2451 mg/L。

表2-2 8 種藥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毒力回歸方程和EC50值
由表2-3可知:在試驗所用的8種殺菌劑中,藥劑濃度為200 mg/L的苯醚甲環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抑制率最好,其抑制率為74.52%。百菌清對白薇黑斑病菌的抑制率最低。苯醚甲環唑與戊唑醇對白薇黑斑病病原菌抑制效果差異不顯著,多菌靈與烯唑醇對白薇黑斑病病原菌抑制效果差異性顯著,其余各藥劑對白薇黑斑病病原菌抑制效果之間差異性極顯著。

表2-3 不同藥劑對白薇黑斑病病原菌菌絲生長影響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本試驗研究了8種不同殺菌劑的不同濃度對白薇黑斑病菌相對抑制率的比較以及算出8種殺菌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EC50值。
從不同藥劑的不同濃度對該種病菌的抑制作用來看,其結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10%苯醚甲環唑、75%百菌清、75%多菌靈、50%福美雙、70%代森錳鋅、12.5%烯唑醇、43%戊唑醇在稀釋倍數為500~4500倍液時,對白薇黑斑病菌的相對抑制率分別為5.65%~48.39%、60.81%~74.52%、9.83%~35.65%、65.00%~70.16%、34.35%~65.32%、23.23%~45.97%、51.94%~69.03%、44.35%~65.06%。其中,濃度為200 mg/L的苯醚甲環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其抑制率為74.52%,而抑制率最小濃度為280 mg/L的甲基托布津,其抑制率為5.65%,由此可見濃度為200 mg/L苯醚甲環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抑制率是濃度為280 mg/L的百菌清13.19倍。
從8 種殺菌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致死中濃度來看,其結果表明:白薇黑斑病菌對各種藥劑均表現敏感,8 種殺菌劑對白薇黑斑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不同藥劑的不同濃度對該種病菌的抑制作用也有一定差異。7 0%甲基托布津、10%苯醚甲環唑、75%百菌清、75%多菌靈、50%福美雙、7 0%代森錳鋅、1 2.5%烯唑醇、4 3%戊唑醇對白薇黑斑病菌的EC50值分別為1368、14、2451、4、448、1899、39 mg/L和138 mg/L。其中白薇黑斑病菌對藥劑多菌靈最為敏感,其EC50值為4 mg/L,而白薇黑斑病菌最不敏感的藥劑是代森錳鋅,其EC50值為2451 mg/L,是戊唑醇藥劑濃度的612.75倍。
從差異顯著性分析來看,各藥劑間效果差異顯著。在所試的8種藥劑中,藥劑濃度為200 mg/L的苯醚甲環唑對白薇黑斑病菌的抑制率最好,其抑制率為74.52%。百菌清對白薇黑斑病菌的抑制率最低。綜合來看,200 mg/L的苯醚甲環唑對白薇黑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為286.7 mg/L的戊唑醇和1400 mg/L的多菌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