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雪
(太原動物園,山西 太原 030009)
黑猩猩屬于哺乳綱,靈長目,人科,黑猩猩屬,作為一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黑猩猩身體大多覆蓋黑色長毛,四肢發達,沒有尾巴。黑猩猩曾廣泛分布于非洲大部分地區,棲息于熱帶雨林地區和大草原地區,屬社會性動物,社會群體主要呈現分散性結構,一年四季均可發情,孕期約為8~9個月,每胎通常1只。在野外食物以果實、樹葉、植物等為主,偶爾也采食昆蟲或小型脊椎動物等。大眾普遍認為黑猩猩智商較高,學習模仿能力強,也是使用工具的高手。黑猩猩與人類基因關系十分接近,序列高度相似。但由于人類的捕殺、黑猩猩生存棲息地破壞等因素,在野外的黑猩猩種群數量呈現急劇減少趨勢。本文結合我園圈養黑猩猩人工育幼情況做初步探討。
黑猩猩人工育幼簡單的說就是飼養員來充當黑猩猩幼仔的“奶爸”“奶媽”的工作。動物園出生的黑猩猩幼仔可能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新手媽媽不會帶,不給幼仔哺乳,出現棄仔的情況,或者出生的黑猩猩寶寶體重差、體況弱等情況,為了保證幼仔的健康成長,故由飼養員來進行人工哺育。
我園于2022年8月出生的2只黑猩猩幼仔進行人工育幼。雌雄各1只,出生體重約為1500 g。
黑猩猩幼仔人工育幼配有專門的育幼室。育幼室內準備有奶粉、奶瓶、消毒柜等,保證幼仔的正常飼喂。準備有隔尿墊、濕巾、紙尿褲、毛巾、體重秤、溫度計等育幼所需用品。
育幼室分為內舍和外運動場。育幼室室內裝地暖,并配有電暖氣、加濕器、換氣設備等對幼仔進行保溫保濕。育幼室內有育幼箱和鐵籠及自由活動區域。育幼前期,幼仔主要以吃奶睡覺為主,活動較少,需要的溫度較高,所以適宜放置在保溫的育幼箱中。后期隨著幼仔身體運動能力發育,轉移到鐵籠中進行飼喂,并能在籠外活動區域內自由進行抓握、攀爬、行走等活動。外運動場為幼仔準備了遮陰設施,以及可供玩耍的滑梯、秋千、搖搖馬等設施。
幼仔取出后用溫水擦拭干凈身體,毛巾擦干后送入育幼室保育箱。奶粉調配的恒溫壺內水溫設定在42℃左右,水溫滴在手背上不熱不涼為宜。每個幼仔有自己單獨的奶瓶。飼喂后奶瓶奶嘴清洗、用開水消毒后放入消毒柜內烘干、紫外線消毒。
剛出生幼仔由于腸胃功能較弱,主要以初乳和奶粉為主。出生前期主要采用牛初乳和1段奶粉按一定比例進行配制,每隔2~3 h飼喂1次,24 h不間斷飼喂。前幾天幼仔不會主動吸吮奶瓶,需要人工擠壓奶嘴。然后根據幼仔身體狀況和排便情況,逐漸調整初乳和奶粉比例和飼喂時間。隨著幼仔月齡的增加,逐步調整為4~6 h飼喂1次,6月齡更換為2段奶粉,逐步加入米粉、果泥、蛋黃等輔食。12月齡后更換為3段奶粉,逐步增加蔬菜、水果、精料、樹葉、動物餅干等食物的采食量。
2只幼仔的飼喂情況具體如下:出生前1周內飼喂牛初乳,平均每2 h就要飼喂1次。剛開始不會吸吮奶瓶,需要飼養員輔助。大概3d后開始主動嘗試吸吮奶瓶,但仍然需要人工擠壓喂奶。初乳和水的比例約為1:10,1 d飼喂12次。1周后加入1段奶粉,初乳和奶粉比例約為1:1,濃度調整到1:7,間隔每3h飼喂1次,1d飼喂8次。飼喂量隨幼仔吃奶情況逐漸增加。1個月后不再喂初乳,改用1段奶粉飼喂,飼喂量增加到30 mL,1 d飼喂8次。3個月后改為1 d飼喂6次,飼喂量增加到50 mL。具體喂養情況見表1.

表1 2只幼仔6月齡內奶粉飼喂量情況
6月齡后奶粉更換為2段。米粉為嬰幼兒營養米粉,開始時在奶粉中加入少量米粉,混合均勻,進行飼喂。嘗試對2只幼仔進行開食,一開始嘗試的是蘋果和蛋黃。蘋果用小勺刮成果泥,讓幼仔嘗試味道。雞蛋煮熟,取出蛋黃,用小勺挖少量,讓幼仔嘗試味道。剛開始讓幼仔熟悉食物的味道,2只幼仔對蘋果泥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蛋黃興趣不大。熟悉蘋果味道后,切成小條,讓幼仔采食。每天上、下午各飼喂1次輔食,切成小塊供幼仔采食。雌性幼仔在采食時應多加觀察,保證幼仔能夠吃到食物。食物隨季節及供應情況有所調整。
育幼前期為幼仔保溫保濕,育幼室室內起始溫度32℃。前期溫度控制在30℃左右。濕度控制在40%~60%左右,后期逐步調整至22~25℃。
2只幼仔的具體情況為:前1周育幼室溫度為32℃,1周后調節至30℃。濕度一直控制在40%~60%左右。育幼箱里鋪有墊子和隔尿墊,身上蓋毛巾讓2只幼仔抓握和保溫。育幼室里開加濕器調節室內的濕度,注意加濕器里加入純凈水,并及時添加水量。見表2.

表2 6月齡內育幼室溫濕度變化
黑猩猩幼仔出生前幾日清晨按摩肚子幫助排出胎便,前幾天排便無規律,需經人工按摩排便,直至胎便完全排出。臍帶每天用碘伏消毒2次,直至臍帶脫落,繼續用碘伏消毒,確保無感染情況。
每次喂奶完畢之后,讓幼仔趴在身上,用手呈空心掌輕輕拍打后背,直到幼仔有嗝排出,排完嗝后再放回育幼箱。
每日及時清理糞尿,及時清洗更換毛巾、墊子、紙尿褲,保持清潔、干燥。觀察幼仔出牙情況、翻身、站立、行走等肢體發育變化,每天為幼仔稱量體重、體溫等身體指標,并準確記錄幼仔的飼喂時間、飼喂量、排便、排尿等情況,觀察幼仔精神狀態、采食、睡眠等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只幼仔的具體情況如下:每天給2只幼仔用手按摩肚子,2只幼仔的胎便一開始為黑綠色,2d后轉為帶點黃色,黏稠狀。在排便后用濕巾擦拭干凈,給幼仔換上干凈的隔尿墊,每天約更換8~10次隔尿墊。墊子及毛巾更換,清洗后,進行晾曬消毒。每天觀察臍帶的情況,上、下午各用棉簽蘸取碘酒消毒1次。雌性幼仔臍帶3d后脫落,雄性幼仔臍帶5d后脫落。臍帶脫落后再給肚臍眼處用碘酒繼續消毒1周,均無感染情況。
2月齡之前幼仔活動量較少,每天喂奶后以睡眠為主,3月齡后活動量增大。雄性幼仔抓握飼養員和奶瓶時力量較大,61日齡能抬頭,側身,85日齡時能翻身,挪動,98日齡時能扶坐,125日齡長出第1顆牙齒,在128日齡時能扶著箱子邊緣微微站立。雌性幼仔運動能力較雄性幼仔發育較晚,但后期更喜愛攀爬鐵欄桿以及在活動區域內來回走動,第1顆牙齒在107日齡時長出,出牙較另一只幼仔早。測量體溫發現幼仔的體溫多維持在36.8~37.5℃。
雄性幼仔在1月齡時出現腹瀉,口服蒙脫石散后癥狀消失。在2只幼仔6月齡后,外界溫度較低,不能抱到室外曬太陽,在奶粉中添加了維生素AD滴劑來補充營養所需。2只幼仔6月齡時均出現腹瀉,口服蒙脫石散和益生菌后癥狀消失。6月齡時出現流清鼻涕,打噴嚏的狀況,在服用感冒藥物3d后癥狀消失。每年春秋兩季采集幼仔糞便統一進行寄生蟲檢測。
圈養條件下黑猩猩的日糧包括水果、蔬菜、樹葉、精料、蛋、奶、干果等。水果包括蘋果、梨、香蕉、桃子、甜瓜、葡萄等,蔬菜包括生菜、油麥菜、油菜、胡蘿卜等,精料包括面包、饅頭、發糕、蒸馬鈴薯等,蛋、奶包括雞蛋、牛奶、酸奶等,干果包括紅棗、瓜子、花生等。可以采取不同提供食物的方法進行豐容,1 d內多次投喂、使用多樣化的食物、使用不同方式提供食物。
在飼喂過程中,幼仔在兩頓奶之間,上、下午分次投喂蔬菜、水果等飼料。初期切小條、到后來的切小塊,等幼仔再大一些后盡量切成大塊或整個投喂,以激發幼仔對食物的處理能力。飼養員在日常飼喂中發現,黑猩猩比較喜歡食用有甜味、多汁的水果,如果在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同時投喂的情況下,會先挑選甜味水果。投喂順序上優先樹葉、蔬菜,待采食一段時間后,再放入面包、水果等食物。食物種類的選擇上也有所變化。
靈長類動物非常敏捷,在給靈長類動物籠舍內加裝設施時,必須結合動物的運動特性。黑猩猩幼仔好奇心很強,在活動區域里喜歡攀爬。館舍內加裝了適合幼仔玩耍的橫向和縱向的攀爬鐵欄,2只幼仔都特別喜歡攀爬。育幼室還放置了兒童滑梯、秋千、搖搖馬等設施。2只幼仔初期對放置的這些設施不敢靠近,后來可以爬樓梯,從滑梯上滑下,并可以自己搖動秋千玩耍。育幼室利用消防水帶做成網狀吊繩,連接處用螺絲固定,底部吊有豐容球,幼仔可以抓握攀爬。幼仔的攀爬區域高度不能過高,下面有木板,并墊有厚墊,2只幼仔也喜歡在上面休息。
黑猩猩幼仔要保持相對獨立和安靜的環境。在幼仔睡覺和玩耍時,可配備毛巾滿足抓握需求,讓幼仔保持安全感,避免出現應激。定期對籠舍進行清掃消毒,保證動物的健康生活環境。要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防止因溫差過大而發生感冒。
黑猩猩幼仔好奇心強,對環境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喜歡用嘴來接觸周圍環境,育幼籠、玩具等要避免出現尖銳、鋒利的邊角,體溫計、藥品、剪刀等物品要及時歸置,避免幼仔誤傷或誤食,保證幼仔的安全。
黑猩猩幼仔抵抗力弱,腸胃發育不健全,可能會出現腹瀉、流涕等癥狀。飼養員應保證定時定量飼喂,密度和飼喂量應逐步調整,各種輔食添加時要循序漸進,多注意觀察幼仔狀態及適應程度,不可突然加大飼喂量,以免出現消化不良等現象。飼喂過程中要注意營養搭配,做到合理搭配飼料的品種和數量,保證飼料干凈衛生和所需營養物質的攝入,同時也要保證不同時期生長階段的營養攝入。此外,人工育幼多只幼仔時,要注意消毒和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在人工育幼過程中,飼養人員一定要認真觀察,仔細記錄,要及時關注幼仔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心理變化。黑猩猩幼仔個體情況不同,要根據幼仔不同習性作出適當調整,滿足不同幼仔的喂養要求,對群體中的弱者給予照顧。
天氣晴好溫度適宜時,幼仔可適當外放曬太陽,避免暴曬或者受涼。如冬天不能外放,可在6月齡后補充維生素AD,滿足生長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