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
一、引言
眾所周知,國有資產的類型、數量、涉及的部門和人員多,管理難度較大。系統化和規范化的國有資產管理需要依托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成為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無疑為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更為強大的技術支撐,其不僅提高了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和精細化水平,推動了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進步,而且提高了國有資產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優化了國有資產的配置和流轉。信息時代下,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加強信息技術在資產設備部門、后勤管理部門、圖書館、檔案室、財務部門等部門的資產管理應用,促進國有資產全周期管理,培養專業人才,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來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實現國有資產大數據系統資源的實時共享。
二、信息技術對國有資產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效率
面對當前種類復雜、數量繁多的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難度系數逐步提升。原有的人工操作管理方式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審核批準手續繁瑣,審核批準時間漫長,國有資產管理的質量難以保障,相關部門也難以實現對國有資產的有效監管。借助信息技術將國有資產管理以電子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可優化相關部門的審批程序和監督管理流程,強化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顯著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時效性。
(二)強化國有資產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借助信息技術,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管理層可隨時查看國有資產使用情況,落實國有資產日常使用監督檢查機制。此外,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投資決策者轉變資產管理理念,從經驗判斷轉變為智慧決策,提高國有資產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同時,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搭建也可提升信息數據銜接、整合、共享利用的有效性,為國有企業管理層提供統一的信息數據,發揮其應有的增值作用,以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水平,從而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
(三)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傳統的國有資產管理手段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國有資產早期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使上報的信息數據模糊不清,并且財務人員難以及時掌握國有資產使用狀況,實地調研難度較大,國有資產管理較為粗放。借助信息技術,可將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緊密結合在一起,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可以實時了解資產情況,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可在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在線實時查閱國有資產配置狀況,有機結合國有資產管理和財務預算,以預算計劃和按需分配為導向,嚴格管控國有資產購建與使用,保證賬物相符,有效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此外,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和風險控制能力,通過數據挖掘、智能分析等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和風險,以采取措施盡快處理。
(四)優化國有資產的配置和流轉
借助信息技術,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可從嚴從細從實精準管控國有資產,及時清查閑置已久的國有資產,并據此盡力盤活和合理調配國有資產,推動國有資產的科學配置和正常流轉,顯著降低國有資產的閑置率,可節約實地調研的時間,避免了國有資產浪費或者閑置。此外,借助國有資產信息化系統,可科學分析國有資產分布狀態,完善資產分布,實現國有資產增值保值。
三、信息技術在國有資產管理中作用發揮的主要策略
(一)推動信息技術與國有資產管理深度融合
在數字化時代,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已然不是由單個部門就可獨立建設和完成的,而是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重構業務流程。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推動信息技術與國有資產管理深度融合,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實現真正的數據賦能。
第一,通過強化信息管理部門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聯系合作,強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有資產具體使用部門和國有資產監管部門三個主體之間的有效對接,強化資產管理人員與信息開發人員的有效溝通,建立統一的標準,來打通部門間的信息數據壁壘,保證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監管鏈條安全完整,實現信息數據共享暢通,實現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的完美對接,推動多個部門的融合交流,切實做到國有資產賬賬相符和賬實相符。
第二,通過搭建業務牽引和知識庫,梳理分析國有資產管理相關的業務,規范業務流程,有機結合財務端口和業務端口,促進信息數據與業務活動的深層次融合,使其動態反映國有資產的使用壽命和維修保養狀況,定期更新同類國有資產的歷年增減變化狀況、國有資產利用調配情況,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精細化和規范化水平。
第三,憑借新一代信息技術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做好基礎工作,清理核查國有資產,全面記錄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實行動態監督管理,并且加強預算管理,規范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行為。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推行滾動預算之前,應當調研相關職能部門的需求,收集信息數據,完善滾動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制定預算管理系統和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對接的預案。
(二)開發或引入適合自身的軟件系統
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開發或引入適合自身的軟件系統,構建統一的標準,完善國有資產軟硬件設施設備,加強對信息數據的挖掘分析,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首先,構建統一的標準。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搭建數字化國有資產管理系統時,需要建立統一的數據口徑標準,完善國有資產閉環管理程序,對分散在各管理系統中的信息數據提供統一的數據命名方式、編碼規則、業務和技術口徑等,暢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避免相關用語的混用,保證國有資產在預算管理、采購、調配、使用、處置、內部控制等過程的標準化。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需要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系統應用過程中的信息數據采集要求、錄入規則和錄入管理等,明確相應的采集和錄入標準,盡可能地防止產生業務間的信息數據壁壘,為后續信息數據統籌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全面提高信息數據的利用率。借助統一的國有資產管理標準,有助于第一時間掌握國有資產總體情況,為國有資產管理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持,也為內部國有資產共享和配置創造良好的條件。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還可引入專門的國有資產采購系統,相關國有資產采購業務融入到預算管理平臺當中,使得財務會計人員快速查詢各年各部門新增的國有資產信息數據,采集國內同種類型國有資產的分布狀況和使用狀況,避免國有資產的重復購置。
其次,創建全口徑國有資產數據庫。在搭建數字化國有資產管理系統之后,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系統中錄入自有的國有資產狀況,搭建專門的國有資產數據庫,對國有資產的分類序號、存放位置、資產使用人、資產使用狀態等信息數據進行查詢,掌握各個職能部門國有資產的占有利用和購置處置狀況,優化調配國有資產,全方位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的信息存儲水平、處理水平和信息數據交換水平。在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硬件設備設施和網絡配置層面,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既要關注成本效益,又要加強技術創新,重視新技術的應用。比如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可采取5G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一步豐富信息數據的采集途徑,即搭建統一的國有資產管理數據庫,全面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條形碼、二維碼、生物識別等技術,實現對國有資產的實時盤點和對相關國有資產的動態分析。
此外,信息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是國有資產管理的核心,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加強對信息數據的挖掘分析,從資產的采購途徑、存放地點、使用次數、使用時間、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公允價值等方面來獲取國有資產的相關信息數據,全面掌握存量國有資產的動態狀況,全面提高自身數據治理水平。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還可借助數字化技術,收集內部和外部信息數據,從物理屬性、環境屬性和用戶屬性等方面來剖析國有資產,借助算法模型等技術來預測分析未來收益,并且對潛在的風險隱患進行預警、評估和應對,推動國有資產數字化運營。
(三)促進國有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
國有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顧名思義,是指對國有資產從前期的取得,到中期的使用,再到最后的報廢處置環節進行管控。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國有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全維度大資產系統,縱向記錄國有資產信息數據,全面記錄和監督管理中發生的經濟業務,促進國有資產全周期管理。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是國有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內容,對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準確評估國有資產價值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應當借助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細致記錄國有資產的生命周期,建立基于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動態更新國有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情況,為預算管理和資金分配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最終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流程化目標。
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還可建立資產卡片使用制度,詳細登記國有資產從進入到退出的整個生命周期所發生的事項,并且通過電子機械設備與資產數據庫的對接,全面分析國有資產全生命周期中各環節的國有資產流失情況,找到國有資產流失的內外因,嚴格把控相關細節,實現對國有資產利用率的有效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國有資產流失率,提升國有資產的利用率,減少自身的經營成本。在設計國有資產卡片時,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完善國有資產卡片填寫標準,確保卡片能夠準確反映國有資產的全部信息數據,包括國有資產的基本信息、財務會計信息和使用信息等,并且開發國有資產信息查詢功能模塊,確保對國有資產相關經濟信息的實時查閱和全面監控。針對權證手續尚未完成但長期占有使用并且自身已經實際控制的固定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和登記國有資產卡片,而針對短期租賃的固定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單獨對其進行登記備查,加強對國有資產的保護。
(四)培養專業人才,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技術人才是充分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的根本保證。國家對資產管理加大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與支持,使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國有資產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水平。
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失無疑會制約國有資產的規范管理。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培養專業人才,加大技術創新力度。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不僅需要引進具備國有資產管理專業技術知識的人才,還需要引進和培養具備大數據信息化處理能力的人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技術人才需要嚴格把控國有資產信息化數據處理方式,全面提高國有資產價值的評判能力。
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需要強化組織領導和整體規劃。目前,在推動信息技術在國有資產管理的應用工作中出現各自為政、互相掣肘的現象,而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主動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壁壘,加強組織領導,提升全體員工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識,確保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數據實時共享,并且加強頂層設計,兼顧關聯方的利益,滿足各方實際需求,從而主動配合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工程師和管理會計人員解決問題,提升各部門在國有資產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的參與程度。
(五)加強信息技術安全保障
當前,數據信息漸漸成為全新的核心要素,因此國有資產信息數據的安全管理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以數字化國有資產管理平臺建設和完善為出發點,加強網絡的安全防護,布設數字安全防護網,全面保障國有資產數據信息安全。
具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可基于大數據技術應用,提高全體員工對信息數據的認識,定期開展信息數據安全評估工作,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技術防護舉措。國有資產管理技術人員不能一味采取傳統的網絡防護工具,而是應當積極創新信息安全技術,借助軟件安全協議和雙重認證等技術手段來全面提高管理平臺的安全性,規范大數據國有資產信息化平臺操作的流程,搭建以數據安全為導向的網絡防護系統,鋪開嚴密安全的國有資產信息防護網,第一時間應對潛在的網絡風險,進一步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相關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結語:
近些年來,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儼然成為發展的主流,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中國及各地電子政務領域,這些技術對創新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將發揮巨大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推動信息技術與國有資產管理深度融合進程,全面結合多年積累的國有資產管理經驗和對當前我國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新要求,開發或引入適合自身的軟件系統,加強信息技術安全保障,從而有效提升國有資產的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國有資產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