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被定義為是變革性的技術大浪潮。國內社交平臺上關于“做大模型還是利用國外大模型數據開源做強應用”的問題“吵”得熱火朝天。
李明順堅定站AI應用派。
李明順是資深互聯網投資者和創業者,擁有23年互聯網經驗,可以說和中國互聯網同歲。他曾擔任中國最大社區平臺Discuz的聯合創始人,并帶領公司于2010年以近5 000萬美元被騰訊全資收購。他參與了十多個AI應用項目的早期投資,也是上海交大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創業導師。最近,他還成為了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組建的AI應用工作組執行組長。
他表示,一直以來,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基建狂魔”,各行各業的產業去做AI應用層是我國人工智能的優勢。而在這個人工智能極速到來的時代,如何利用我們的優勢,疊加AI的力量,創造出更高效的生產力,才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人工智能。
因此,可以說短期內人工智能領域,就是一場“模型派”與“應用派”的路線選擇對決,我們應該堅定走強應用多模型路線。
過去幾十年,基礎設施的建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隨著橋梁、鐵路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建設空間越來越小。而且我國經濟也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傳統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
中國,需要新一輪的“新基建”。
從定義上來說,“新基建”包括人工智能、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其中人工智能,已經在你沒有察覺到的地方,帶來了許多幫助。比如對輸電線路的電力巡檢。傳統在線監測沒有AI能力,需要人工判斷,存在一些誤報、漏報的情況,而且在光線不好的時候很難發現問題。
而武漢納思系統,借助人工智能的幫助,用AI賦能電力巡檢,通過算法的大量訓練,讓監控鏡頭在極微弱的光線環境下也能辨認隱患,日夜都能監測到位。其對異物的巡查也更加準確,減少了漏報、誤報的情況。
電力智能巡檢還只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在城市發展上可以助力極多。通過分析城市運行的各項信息,并進行快速高效的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實現交通、公共安全、城市建設等活動的智能化。還可以促進工業智能生產、提升醫療資源效率,可以說,智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能的助力。
“并且,中國還有全球最大的制造業,最縱深的產業基礎,這一強勢的制造業結合人工智能將變成更加強的先進制造業,非常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方向。”李明順說。
前谷歌創始人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有一個觀點,他認為未來會是多個垂直模型或者多個垂直助理,包括各種高價值、專業化的AI系統。這是因為很多高價值、特定領域的工作流程,特別且必須依賴于豐富的專有數據集。比如彭博最近推出了Bloomberg GPT,就是把模型做小,參數量在50B左右,相比于GPT-3的175B小了很多,雖然削弱了通用性,但在金融領域就是更強。
結合中國制造業大國的國情,在國內AI與產業融合節奏上,就是一波機會。特別是在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智能駕駛等領域,反應快的公司會做出一些更有創新的模式和應用場景,走在行業前端。
“大模型結合小模型,大數據結合小數據,任何一個強應用的背后都是多模型的聯合作用。”李明順認為,強應用是創業者的關鍵,模型既有開源的也有閉源的,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選擇會越來越多。而且基于底座的研發成本巨大,屬于大廠和國家層面去布局的事情,創業者更多應該在應用層選擇機會才是對的。
基于此,在這場AI的浪潮中,數據源將成為重點,任何公司的私有化核心數據將成為每個公司的最后一層競爭壁壘。AI時代可能會顛覆SaaS時代的很多想法。我們在當下會去看一個AI應用有多少是GPT等大模型的能力,有多少是自己的能力,關鍵還是在私有數據的壁壘上。
目前,阿里巴巴推出了釘釘AI應用生態,百度李彥宏也提出了卷模型不如卷應用的觀點,騰訊則推出了“混元”模型和一系列產業應用。
這樣的背景下,今年6月李明順發起成立了行行AI,定位產業AI的賦能平臺,專門提供AI人才培養、AI人才輸送以及AI大模型應用的產業落地和定制。“我們的目標是3年內,為中國各行各業尤其是智能制造業貢獻100萬AI人才。”李明順說。
為此,李明順旗下的行行AI公司搭建了全新的行行線上AI課程平臺,讓每一個應用都可以被簡單的理解和應用。該平臺面向成千上萬的企業家、產品經理、設計師、市場營銷人員、軟件工程師、律師、咨詢顧問等用戶,定期推出各類深度AI產品教學課程。既有免費公開課,也有付費深度專業課。根據用戶需求,自行選擇。比如AI+設計訓練營,行行AI會請到行業內知名企業家、投資人、技術專家和學者,為學員進行培訓。AI+設計,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設計領域中,以提高設計效率,優化設計過程,甚至創造出人類無法想象的設計作品。而AI+設計訓練營,則是為了培養掌握這種交叉技術的應用型人才。
“我認為,未來中國每一個老板身邊都需要一個AI應用工程師,就像20年前互聯網剛進入中國一樣,每個公司逐漸都有了一些特別懂互聯網、懂計算機知識的人才出現。”李明順表示。
并且,行行AI還投資了全國最大的技術社區之一——博客園,該網站從2004年創辦至今接近20年。行行AI正在該平臺上搭建一個全新的AI應用培訓頻道,讓每一個傳統的軟件工程師升級為AI時代的應用工程師,從而可以幫助企業家落地AI應用到千行百業。“我們將在這個平臺上培訓大量的技術工程師成為新時代的AI應用工程師”。
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不禁讓我們思考,它只是我們工作中的一個輔助工具,還是將來可能替代我們的職位。對于這個問題,李明順表示,“短期看,這只是人類一個假想的顧慮。”
人類歷史上,一直是科技、勞動力不斷進步的過程,用一個新的技術取代舊的生產力。像我們制造出了汽車,擔心馬匹產業人員會失業,但是今天汽車的普及其實又創造了一些全新的職業。比如:司機、加油站、機械專業等。如今的AI,它始終是一個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一種新的科技力量,你不做別人也會做,光擔心只是杞人憂天。
李明順表示:“當前的AI大模型技術還在統計模型階段,與人類相比,它的技術善惡觀、是非觀還沒有建成,這是人工智能在下一個階段發展的方向。業界有學者已經提出要發展人工智能的價值模型,我相信到了那個階段,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好處還是大于可能的危害。”
所以他覺得關于AI是否會危害人類社會的問題,其實不存在。這些問題,只是我們從道德層面做的一種思考,但它決定不了科技的進步,因為人類從來沒有為科技的進步停止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