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紅 李光輝 王小芳 胡杰
中國胡椒生產和貿易發展分析
曾小紅 李光輝 王小芳 胡杰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省熱帶作物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海南海口 571101)
胡椒是世界重要的香料飲料作物和經濟作物。中國胡椒生產規模較小,占世界份額較低,但中國是世界胡椒主產國之一,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通過對世界及中國胡椒的生產、進出口貿易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了世界及中國胡椒生產規模、單產、進出口貿易的現狀及趨勢;預測中國胡椒產業發展趨勢,并提出應對策略。
胡椒;生產;國際貿易;發展趨勢
胡椒()是胡椒科(Piperaceae)胡椒屬(Piper)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素有“香料之王”的美譽,是世界重要的香辛作物之一,在藥用價值和工業價值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1]。在醫學領域可被用作健胃劑、解熱劑和支氣管粘膜刺激劑等,在食品工業上也可用作抗氧化劑、防腐劑和保鮮劑[2]。研究還發現,從卡瓦胡椒中提取的黃卡瓦胡椒素對多種癌癥有抗癌作用[3]。
我國是世界胡椒主產國之一,其中海南和云南是我國主產區。由于胡椒的經濟價值高,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胡椒一直是我國熱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是海南重要熱帶經濟作物產業,年平均產值30多億元,關系100萬以上農村人口收入。但是,與世界其他胡椒主產國相比,中國的胡椒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并不高,且產品競爭力低;同時,隨著經濟的增長及生活所需,胡椒在國內市場的需求呈剛性增長,2011—2020年,中國胡椒進口逐年上漲,從2011年的8 288 t增加到2020年的27 043 t,增長幅度高達228%。國內學者對中國及世界胡椒生產和貿易的研究多集中在2017年以前[1,4-6],對近年來世界和中國的胡椒生產和貿易形勢研究較少,在當前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對現階段世界及中國胡椒生產和貿易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并預判中國胡椒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對于指導胡椒生產和產業政策調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世界胡椒生產區域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地處熱帶地區的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巴西等亞洲和南美洲國家。從生產規模看,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胡椒生產規模大且增長迅速,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洲國家胡椒生產規模也在波動中呈增長態勢。
1.1.1 世界胡椒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且日益集中 2000年以來,世界胡椒和胡椒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使胡椒收獲面積不斷增加,產量持續增長,從2000年41.95萬hm2增加至2020年的60.61萬hm2(表1),年均增長1.86%。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斯里蘭卡、巴西是全球前五大胡椒生產國。2020年5個國家的胡椒產量占世界胡椒總產量的比重為81.69%。作為世界香料界的重要香料作物之一,胡椒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對外貿易經濟作物,隨著世界胡椒消費量的增加,胡椒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在不斷增加。作為世界胡椒主要產區,東盟的胡椒生產規模在不斷擴大,其中,印度尼西亞是世界胡椒生產規模最大的國家,其胡椒收獲面積和產量增幅分別為5.42%和0.10%,2020年其胡椒收獲面積和產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別達32.70%和12.47%(圖1)。越南的胡椒在種植規模上不如印度尼西亞和印度,但其產量卻遠高于兩國,而且其生產規模在大幅增加,收獲面積和產量分別從2000年的3.55%和16.19%增長到2020年的18.63%和37.83%。但是作為原產地的印度,近年來其胡椒生產規模卻在逐漸萎縮,收獲面積和產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別從2000年的46.72%和18.73%下降到2020年的22.60%和9.24%。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洲國家胡椒的生產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其收獲面積和產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別從2000年的3.86%和12.27%增加到2020年的6.15%和16.06%。與世界主要胡椒生產國相比,中國的胡椒生產規模小,收獲面積和產量占世界的比重低但保持相對穩定。2000—2020年,中國胡椒收獲面積占世界的比重保持在3.00%,產量占世界的比重從5.61%下降到4.67%。
1.1.2 世界各國胡椒單產水平差異明顯 胡椒單產的影響因素眾多,如土壤環境、水分、氣候條件以及生產技能、科技水平等會對胡椒的生產產生影響。世界胡椒單產水平最高的地區在東南亞,其中以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的單產居高。這些國家溫暖的氣候、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雨水等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相對穩定,為胡椒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7-8]。南美洲的巴西胡椒單產水平位居前列,巴西胡椒主要產自北部地區的帕拉州、圣埃斯皮里圖州、巴伊亞州和馬拉尼昂州[9],豐富的熱帶氣候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優勢使巴西的胡椒產業迅速發展。自從日本引入巴西種植胡椒后,胡椒產業迅速發展成為巴西出口創匯的重要農業產業。中國自1947年引入胡椒種植以來,雖然受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限制,僅能在海南、云南部分地區種植,但通過不斷加強胡椒栽培管理技術的提升,單產水平顯著提高,但仍遠低于最高單產水平的柬埔寨,且近年來增長乏力。胡椒種植規模最大的南亞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胡椒單產明顯低于其他胡椒主產國,增長也表現出明顯的疲軟態勢。從世界各胡椒主產國單產情況分析,世界胡椒單產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表2)。

表1 2000—2020年世界5大胡椒主產國及中國胡椒收獲面積 單位:萬hm2
注:數據來源于FAO統計數據庫,2022。下同。

圖1 2000—2020年世界5大胡椒主產國及中國的胡椒產量占世界的比重

表2 2000—2020年世界胡椒主產國的胡椒單產變化情況 單位:t/hm2
中國胡椒種植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廣東,其中海南和云南是主要的胡椒生產省份,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胡椒總產量的98%以上。海南是中國胡椒的主產區,其種植面積、收獲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8%、95%和94%。
2011—2020年,全國胡椒種植面積總體呈逐漸擴增趨勢,但廣東到2018年已無胡椒生產數據,此后胡椒種植集中在海南和云南兩省。其中云南胡椒種植面積增長明顯,從0.09萬hm2增加到0.27萬hm2,增幅高達2倍;同期,海南的胡椒種植面積增幅僅1.83%。由于單產水平的提高,兩省的胡椒產量均有所增長,云南胡椒產量從2011年的737.9 t提高到2019年的2 811.2 t,增長2.8倍,2020年受氣候等因素影響減產到686.3 t;海南胡椒產量從2011年的35 388 t增加到2020年的41 951.4 t,增長18.55%。海南的胡椒生產主要集中在東部的瓊海、文昌、海口、萬寧等地,并已形成規模(1 000 hm2以上),但受地理因素的影響,生產規模擴大的趨勢不明顯;云南的胡椒主要種植在臨滄、普洱、玉溪、紅河、西雙版納、保山、德宏等市縣,雖然目前種植規模還較小,但這些市縣的光熱條件都適宜胡椒生產,其生產規模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世界胡椒進出口貿易主要是胡椒粒和胡椒粉。隨著胡椒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不斷增加,以及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世界胡椒貿易總量也呈不斷上升趨勢。世界胡椒粒貿易規模顯著大于胡椒粉貿易規模,但胡椒粉貿易增速快于胡椒粒貿易。2000—2020年,世界胡椒粒、胡椒粉貿易量呈波動增長態勢。其中胡椒粒貿易量從47.25萬t波動增長至82.85萬t,胡椒粉貿易量從3.87萬t波動增加至17.56萬t,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85%和7.85%。2010年后,世界胡椒貿易規模加快擴大,從出口情況看,世界胡椒粒出口量從2010年的25.41萬t增加至2020年的46.75萬t,出口額也從9.51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12.2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09%和1.29%;同期,胡椒粉出口量和出口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85%和8.25%。2020年,受全球經濟貿易不景氣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阿富汗、尼泊爾、馬里等國家胡椒粒進口規模大幅度減少,世界胡椒粒貿易量下降0.49%(圖2)。

圖2 世界胡椒貿易情況
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及大洋洲均有胡椒出口,其中亞洲是世界最大的胡椒出口地區,胡椒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70%以上,其中又以東盟為主,東盟胡椒出口量占世界胡椒出口總量的60%以上,以越南、印度尼西亞為主;其次是美洲,占世界出口總量的20%,以巴西為主。
由圖3可知,2020年,世界前5大胡椒粒和胡椒粉出口國中,越南是最大的出口國,其胡椒粒和胡椒粉出口量分別占世界出口總量的47.05%和45.61%。巴西是胡椒粒出口第二大國,占世界出口總量的19.16%;第三是印度尼西亞占12.20%。胡椒粉的第二大出口國是印度,占世界出口總量的10.40%,第三是德國,占6.45%。
越南是世界最大胡椒制品出口國。2010—2020年,越南胡椒粒和胡椒粉出口規模總體均呈擴大趨勢。其中2010—2014年,越南胡椒粒、胡椒粉凈出口量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16%和8.13%,胡椒粒貿易順差從2.94億美元增加到9.54億美元,增長了3.25倍,胡椒粉貿易順差也增加了3.01倍;在2014年,越南胡椒首次突破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10]。受越南胡椒中發現多菌靈殺菌劑高殘留事件的影響[11],2015年越南胡椒粒和胡椒粉出口規模都有所下降,貿易順差分別下降7.42%和5.15%。2016年后越南胡椒出口再次大規模增加,但是受世界胡椒市場消費需求的影響,巴西、柬埔寨等國家胡椒產量和出口的增加,越南胡椒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壓,特別是黑胡椒[12],2020年越南胡椒粒和胡椒粉貿易順差分別減少12.84%和增加13.41%。從胡椒的進出口價格來看,越南胡椒粒進口量約為出口量的10%,胡椒粉不到1%,但越南胡椒粒和胡椒粉的出口價格逐年走低,每千克胡椒粒從2015年高達9.41美元降到2020年僅2.32美元,在經過多年胡椒價格下跌后,2021年胡椒價格出現復蘇跡象,再次振興越南10億美元的胡椒產業。受不利天氣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多地胡椒生產區無法實現產量目標,除巴西外,印度尼西亞、印度等胡椒主產國正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而隨著部分國家新冠疫情防控好轉,餐館、酒店開始恢復運行,使得胡椒調味料消費需求猛增,與此同時,多地農民因新冠疫情和胡椒價格下跌而減產。因此世界胡椒協會預計,2022年胡椒原料將供不應求[13]。
2.3.1 中國胡椒進口連年增加 中國胡椒貿易以胡椒粒和胡椒粉為主,進口量遠大于出口量,基本處于凈進口狀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2020年,中國進口胡椒粒20 994 t(圖4),占胡椒貿易總量的84.32%。隨著國內消費市場對胡椒需求的擴大,中國胡椒進口規模在波動中呈擴大化態勢,尤其是2017—2020年,胡椒粒連續4年增長,2020年比2017年進口增加了1.78萬t,年均增長率高達86.74%;相比之下,胡椒粉進口量較小,增速較慢,從2011年的302 t增加到2020年的1 067 t,年均增長率為13.43%。從世界胡椒進口情況來看,中國胡椒粒進口量占世界的比重約為1%且呈增長態勢,2020年增加到5.18%;胡椒粉進口量占世界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長趨勢,從2010年的0.47%增加到2020年的1.17%。

圖3 2020年世界主要胡椒粒、胡椒粉出口國的出口量占世界比重
中國胡椒的出口量小于進口量,2010—2020年總量僅2.68萬t,年均出口量不到5 000 t,2014年僅1 040 t,近年來保持在2 000 t以上;其中胡椒粒出口總量約1.57萬t,從貿易順差變為逆差且逐年擴大,貿易逆差年均增長率達26.88%;同期,胡椒粉出口總量約1.11萬t,大于同期胡椒粉進口量。
2.3.2 中國胡椒進口大于出口,東盟是最主要的進口市場 中國的胡椒粒主要來自于印度尼西亞、越南、巴西、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國;胡椒粉主要來自越南、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意大利和泰國等,東盟是中國最主要的胡椒粒和胡椒粉進口市場,2021年中國從東盟進口的胡椒粒、胡椒粉分別占胡椒粒和胡椒粉進口總量的92%和72%以上。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分別是中國最主要的胡椒粒和胡椒粉進口國,2021年中國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胡椒粒和胡椒粉分別為6 957和115 t,分別占進口量的55.74%、14.98%;從越南分別進口胡椒粒和胡椒粉3 753和713 t,分別占進口量的30.07%、61.59%(圖5)。

圖4 2010—2020年中國胡椒粒、胡椒粉進口量變化情況

來源:中國海關信息網。
中國胡椒粒和胡椒粉的出口規模較小,2021年中國出口胡椒粒1 926 t,其中出口到越南占比23.58%,美國占比10.71%,英國占8.51%;同期胡椒粉出口量為1 403 t,出口到羅馬尼亞占比41.05%,中國香港占13.60%,美國占9.36%。
雖然中國的胡椒種植面積和產量在逐年增加,但受品種、技術等影響,增幅并不明顯。而隨著我國居民健康消費觀念的深入,胡椒的消費人群和消費量都在逐漸增加,對胡椒的需求將保持旺盛的增長態勢,進口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人均胡椒消費量不足23 g,遠低于歐美國家人均150 g、亞洲國家人均50 g的平均水平[14],從消費需求上來說,胡椒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胡椒種植集中在海南和云南2個省份。近年來,受國際貿易及供求關系的影響,國內胡椒生產成本不斷上漲,而胡椒價格低迷,導致中國胡椒產業整體效益降低。受生長條件、品種及生產管理以及采摘加工等技術的影響,胡椒產量及品質無法獲得顯著性提高。因此,亟需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首先,要解決胡椒品種單一、老化、抗性差的問題,選育適合我國立地條件的優良品種并加強推廣應用;其次,加強胡椒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運用,比照越南的有機胡椒、柬埔寨的貢布胡椒生產技術及管理模式,強化并改善胡椒生產的立地條件和管理模式,切實提高胡椒的單產水平和產品質量;第三,在產品加工方面,加強胡椒加工平臺和創新團隊建設,提高胡椒加工創新能力,在提高白胡椒、黑胡椒傳統模式的質量基礎上,加快胡椒精油、胡椒粉、胡椒樹脂、胡椒醬、胡椒餅干等產品的研發,延長胡椒產業鏈。
RCEP等經貿規則協議的達成將進一步降低中國與相關國家間的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制度性門檻。作為中國胡椒的主產區海南、云南兩省,特別是海南,提高胡椒產品質量,抓住機遇擴大海南胡椒的國際市場。但需要注意,作為世界胡椒主產區的東盟也將利用新的經貿規則擴大國際市場,東盟胡椒將進一步通過擠占內地胡椒消費市場,對中國胡椒將產生較大沖擊。因此,首先要抓住機遇,提高胡椒生產管理技術水平,生產有機生態胡椒或向國際知識產權申請品牌保護注冊或申請歐盟地理標志認證,打造高品質胡椒原料供應基地,使海南胡椒邁入國際體系;其次,針對加工技術及深加工不足的問題,加強產品采收及加工技術的提升,建設胡椒精深加工基地,延長胡椒產業鏈,提高胡椒附加值;第三,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加強中國胡椒,特別是海南胡椒的品牌化影響,擴大中國胡椒產品知名度及影響力,重整中國胡椒產業。
[1] 鄭維全, 楊建峰, 魚歡, 等. 我國胡椒產業現狀與創新發展探析[J]. 熱帶農業科學, 2017, 37(12): 102-108.
[2] 范睿, 鄔華松, 郝朝運, 等. 胡椒資源ISSR遺傳多樣性研究[J]. 熱帶作物學報, 2014, 35(1): 98-103.
[3] 唐穎, 李雪森. 黃卡瓦胡椒素B抑制HER2陽性乳腺癌細胞增殖的作用機制[J].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22, 35(9): 919-924.
[4] 楊建峰, 鄔華松, 孫燕, 等. 我國胡椒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 熱帶農業科學, 2010, 30(3): 52-55.
[5] 邢谷楊. 我國胡椒產業發展概況[J]. 中國熱帶農業, 2005(4): 7-8.
[6] 邢谷楊. 世界胡椒貿易與我國胡椒產業發展的思考[J]. 熱帶農業科學, 2002(5): 47-52.
[7] 張慧堅. 中國、東盟胡椒業比較及中國胡椒業發展之路[C]//中國熱帶作物學會2005年學術(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5: 500-509.
[8] 譚硯文, 李叢希, 曾華盛. 中國木薯生產和貿易發展分析[J]. 世界農業, 2018(10): 163-168.
[9] 黃艷. 巴西胡椒產銷情況分析[J]. 中國熱帶農業, 2010(6): 34-35.
[10] 2015年越南胡椒出口量有望超過11億美元[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5(9): 16.
[11] 黃艷. 西班牙控制進口越南胡椒[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6(3): 15.
[12] 越南黑胡椒價格創9年來最低[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8(2): 22
[13] 越南胡椒出口逐漸恢復增長[EB/OL]. (2022-01-14) [2022-06-26]. http: //www. agri. cn/V20/ZX/sjny/202201/ t20220124_7808044. htm. 2022, 01-27.
[14] 鄧鈺. 海南胡椒如何解“椒慮”[N]. 海南日報, 2022-06-24 (A09).
An Analysis of Pepper Production and Trade Situation in China
ZENG Xiaohong LI Guanghui WANG Xiaofang HU Ji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ATAS/Key Laboratory of Practical Research on Tropical Crop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ainan ,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Pepper is a vital spice beverage and cash crop in the world. Although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Chinese pepper has a smaller production scale and a lower share. However, China is one of the major producers, and the trade deficit continues to expand.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d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data of pepper in the world and China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in production scale, unit yield,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lly,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epper industry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pepper;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ment trend
S573.9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3.09.017
2023-01-28;
2023-02-28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自主立項項目[No.ZZLX-202204];2022年度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No. HNSK(YB)22-13]。
曾小紅(1979—),女,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熱帶農業發展,E-mail:zxh608@126.com。
(責任編輯 龍婭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