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宏
摘 要:為政之要,唯在得人,莫先用人。鄉村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保障。鄉村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也影響著黨執政根基的鞏固和農民群眾利益的維護。本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試圖找出各縣區在鄉村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加以分析,全面論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加快選拔、培養、造就一批鄉村治理人才隊伍,更好的解決鄉村問題、完善鄉村治理、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才
一、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建設普遍面臨的困境
一是現有人才缺乏。從鄉村人才個體特征看,年齡偏老、學歷和職稱偏低。從鄉村人才分布情況看,多集中在經濟較強、交通便利的鄉村,偏遠鄉村人才相對較少。受固有觀念影響,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希望在城市工作,認為農村落后,造成農村有學歷、有知識的年輕技術人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總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現農民有創業想法和資金,但缺少技術支撐的局面和實用專業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現象,尤其在較偏僻的農村,這種現象更為普遍。而本地成長起來的一些“土專家”主要靠自己的實踐經驗,掌握一些實用技術,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并不多。
二是引進人才困難。雖然近幾年來農村在基礎設施、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管理等等其他各方面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種發展速度,和城市相比起來,差距依然很大。由于農村資源要素活力不足,人才成長空間小、待遇低,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條件相對落后,絕大多數人認為鄉村條件艱苦、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不愿到鄉村干事創業,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吸附力不夠,造成外地人才引不進、本地人才留不住。
三是人才外流嚴重。 國家重視高校人才扎根于鄉村發展,培養和磨煉一批國家發展的后備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畢業生以“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等形式參加鄉村發展,并且提供了優厚的待遇條件,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眾多畢業生也積極響應,每年有大量的人才進入鄉村。但是當服務期滿,由于生活需求、個人家庭事業、職位晉升、收入水平等方面因素,一些基層大學生選擇離開鄉村,這就造成為人才的流失。一些單位為了保住人才提供優厚的條件,最終仍不能留下這批優秀人才,鄉村只不過是這些大學生謀求更高發展的跳板,雖然鄉村為每一年培訓大學生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終仍是面臨人才外流的局面。
四是人才扶持力度不夠。由于全市鄉村產業發展緩慢、不集群、產業鏈條較短、不完整、配套服務不完善,在鄉村人才培訓及基地建設方面資金投入不足,且鄉村人才發展所需的扶持政策、激勵保障政策力度仍然不夠,影響了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出現了人才在基層出現“干不長、呆不久”的困境,也影響了鄉村人才示范引領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對策措施
(一)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馳而不息鞏固脫貧攻堅現有成效,通過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五年過渡期的努力,對標對表鄉村振興相關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發展農業、建設農村、富裕農民,以自身實力提升吸引力,改變農業產業及人口面臨的基礎性問題。
(二)加強人才干部隊伍建設
辦好農村的事情,村民是主體,干部是關鍵。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是鄉村振興工作的直接推動者、組織者、實踐者,是推動黨的“三農”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堅力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對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要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健全從鄉鎮事業人員、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到村任職過的選調生、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常態化機制。
其次優化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的黨員里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選好帶頭人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在進一步發揮黨員引領作用。比如張家口赤城縣,該縣堅持發展黨員向農村傾斜、農村發展黨員以優秀青年和致富帶頭人為主的原則,近5年來,每年農村新發展黨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達48.6%,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和素質得到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積極鼓勵引導農村黨員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帶頭發展產業;強化教育管理立足崗位作示范,實行黨員和致富帶頭人“雙向培育”模式,著力把農民黨員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業的新型農民,目前已從致富帶頭人隊伍中累計發展黨員623名,使黨員成為發展農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帶領群眾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三)加快培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
培養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人才。強化人才培養與項目、平臺結合機制,把人才培養作為科技計劃和創新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構建人才梯隊,分層次、分領域、分方向地實施定向分類培養,重點加大高精尖端、技術創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實用型人才培養力度。要注重學用結合,依托農業院校、科研單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平臺,強化鄉村人才理論結合實踐能力,努力培育一批愛農村、懂技術、會經營的鄉村人才隊伍。
培養農業農村科技推廣人才。深化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完善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允許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開展能干、能講、能寫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素質能力。引導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派駐研究生深入農村開展實用技術研究和推廣服務工作。大力開展農村科技教育培訓,推動基層科技科普人才成長。2023年,張家口市科學技術局圍繞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精準施策,以“一縣一團”方式,依托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北方學院、市農科院、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等有關單位,向18個縣(區)選派18個科技特派團,選派650名科技特派員實現對接1970個脫貧村科技服務全覆蓋,第一季度,全市選派的科技特派員共開展科技培訓、技術指導等科技服務活動213場次、5800多人次,引進示范新技術新成果55項,培養本地技術骨干70人。這種方式進一步強化科技與產業發展有效對接,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四)強化鄉村人才振興組織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鄉村人才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指導、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鄉村人才振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把鄉村人才振興納入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加強農村工作干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將干部培養向一線傾斜,選優配強涉農部門領導班子和市縣分管鄉村振興的領導干部,注重提拔使用政治過硬、實績突出的農村工作干部。
強化政策保障。加大鄉村人才振興財政投入保障,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鄉村事業,支持涉農企業加大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投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復墾騰退建設用地指標注重支持各類鄉村人才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持。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創新開發擔保產品,擴大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規模,緩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探索推廣收入類保險、“保險+”等創新試點,發揮資本市場服務鄉村振興作用。
搭建人才載體。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加工園區、電商園、物流園等,配套創業服務功能,新建、提升、拓展、整合一批縣域返鄉入鄉創業園。完善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獎補等政策,引進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進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高質量建設,培養一批農業產業化帶頭人。設立縣鄉兩級鄉村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為鄉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詢、職稱評審、項目申報、融資對接、業務辦理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