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

最近,淄博憑借特色燒烤火爆“出圈”,有人為小餅、香蔥加蘸料的燒烤埋單,有人被“實惠、大份、免費住宿”的誠意打動,也有人為當地政府的好客舉措點贊。
印象中,山東省淄博市一直以傳統工業聞名,很少出現在旅游城市榜單之中。讓人們爭相“進淄趕烤”的淄博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淄博燒烤究竟有多好吃?
淄博市位于山東省中部,與許多單中心城市不同,淄博是一座典型的組群式城市,從“淄博”地名上就能感受到幾分“拼裝”的氣質。“淄”取自淄川,源自一條河;“博”取自博山,源于一片山。現在的淄博市轄有五區三縣,每一區縣都有自己的中心,“拼裝”感十足。
“淄博”這座城市雖然很新,卻擁有悠久的歷史。臨淄(今淄博市市轄區)是齊國故都,也是齊文化的發源地。這里誕生了很多有趣的成語故事。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田忌賽馬、濫竽充數、晏子使楚、管鮑之交這些成語外,還有一些比較冷門的趣味故事。如“二桃殺三士”,是說齊國晏嬰用兩個桃子除去三個恃功而驕的將領的故事;“不管三七二十一”,是說縱橫家蘇秦向齊宣王計算兵力時,認為齊國有七萬戶人家,每戶可以出三個男丁,由此得出齊國有三七二十一萬雄兵,后比喻不問是非情由,不顧一切。
春秋時期,大名鼎鼎的稷下學宮也位于淄博。“稷下”一詞正是指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城西南門)附近地區。稷下學宮由戰國時期田齊開創,是齊國著名的學府,也是百家爭鳴的中心。明清之際,淄博還誕生過一位響當當的小說家——蒲松齡。據專家研究,蒲松齡出生于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
文化歷史外,淄博值得說道的是近當代工業發展的歷史。淄博的博山、淄川是老工業區,煤炭業歷史悠久。19世紀末,德國人在修建膠濟鐵路時,曾特意修出支線,通往章丘、淄川、博山三縣之大煤田。19世紀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中提到過博山的煤礦:“博山縣是我直到現在所遇到的工業最發達的城市,一切在工作著、動著。因為這里優良的礦坑所產出色的煤,很早就已經促使各種工業的產生,而這些工業通過若干世紀發展下來。”
除了煤炭業外,近代淄博的鐵、陶瓷、琉璃、絲綢、電力、鐵路、機械等產業也都獲得了相當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淄博化身為一座重工業城市,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的許多“第一”。如中國第一家生產金屬鎵的工廠、第一家氧化鋁廠、第一家剛玉磨料專業化生產廠……
因此,在淄博的老街上,至今還流淌著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氣息。比較典型的一處地點是“八大局”,也是最近很火的網紅打卡地。“八大局”曾是一處農貿市場,因為政府部門曾將一些單位搬移至此,所以有了“八大局”這一名稱。如今的“八大局”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琳瑯滿目的小店,街道不寬,卻是個寶藏美食聚集地。各地年輕人蜂擁而來,他們爭先恐后地告訴你,八大局意味著噴香的牛奶棒、軟糯的紫米糕、酥脆的炸肉……
新與舊、老街與年輕人、傳統與現代,碰撞在一塊兒,總能帶來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當然,最近淄博之所以“出圈”,主要還是靠淄博燒烤帶來的人氣。其實,淄博燒烤早已在山東省內頗有名氣。2020年,有歌手來到淄博麥田音樂節,對當地的燒烤贊不絕口。此后,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紅到當地打卡,淄博燒烤聲名遠揚。
小爐、小餅、小蔥與蘸醬,是淄博燒烤的靈魂。
為什么淄博人吃燒烤要裹一張餅?據淄博當地一些小餅生產者回憶,燒烤卷小餅的吃法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最開始,淄博制餅的商家做的是大餅,售賣的對象主要是火車上的旅客。后來為了拓展銷路,開始在燒烤店售賣。大餅隨即改良,成為更加適宜搭配燒烤的小餅。這也成就了具有淄博味道的“燒烤之方”。
淄博的串串種類豐富,烤牛羊肉、烤魷魚、烤茄子……萬物皆可烤。其中,最經典的是烤五花肉串。胖嘟嘟的五花肉串經過腌制后鋪在鐵盤中。待爐子中炭火燒旺時,再把肉放到鐵架子上面。不一會兒,肉串便滋啦滋啦冒油。趁著這股熱乎勁兒,將肉串送入口中,嚼著香味十足。
目前,淄博燒烤最流行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一線天”吃法。先把餅折成四分之一扇形,蘸上甜面醬,展開后再裹上肉串,猛地一擼,甜面醬與熱氣騰騰的肉串深度融合。還有一種叫“X戰警”吃法。先把肉裹入小餅,用鐵簽子固定后,放到小爐上烤。千萬不能著急,要待到小餅烤得有些微焦,再拿起來吃,這樣餅才會又脆又香。
據淄博本地人介紹,吃淄博燒烤還得配上鮮啤才好。每到夏天,淄博的街市里有許多打散啤酒的店鋪,價格親民。嚼幾口肉,喝一口酒,十分暢快。
如果一定要深究淄博的肉串究竟好吃在哪里,或許答案就是——氛圍。一張鐵皮方桌,四五個馬扎,三五好友,大杯啤酒,有人在小爐子前操作燒烤,有人聊著天,有人等著吃,這樣的“氛圍”讓淄博燒烤有了獨特的儀式感。
每一種風味的爆紅和流行,都不是意外。眾所周知,“重工業城市”想要持續發展,產業轉型是繞不開的話題。這些年來,淄博一直都在為經濟轉型而努力,從大規模關停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到大力發展旅游業。
人群涌進淄博,淄博也迅速拿出了“好客山東”的態度。3月,淄博市政府組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推出了一系列“燒烤”政策。不僅設立燒烤名店“金爐獎”,還成立燒烤協會,舉辦“淄博燒烤節”,打造“淄博燒烤季”。為了迎接各地旅客,當地政府還向鐵路部門爭取,開通了從濟南至淄博的“燒烤專列”,在淄博市增加了21條燒烤公交專線,直接將旅客送到淄博燒烤城。政府還要求淄博的出租車司機牢記燒烤店地址,第一時間把乘客送到目的地。4月下旬,淄博又推出了“智慧淄博燒烤服務”小程序,提供全方位的吃住行指引服務。連四星級酒店也被征用,變成了青年驛站,價格優惠,可謂誠意滿滿。
淄博為了燒烤有多拼?一條熱評說道:“470萬人口的淄博,有400萬人都是客服。”淄博人民也紛紛開啟了“為淄博榮譽而戰”的模式,有人下班后撿垃圾,生怕給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人看到外地游客打不上出租車,用私家車免費送。可以說,去淄博吃燒烤,胃和靈魂都享受到了極致體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燒烤的“出圈”或許是工業老城期待已久的一次與年輕人的雙向奔赴,更是淄博人帶給游客的真誠與溫暖,最撫凡人心。
(池塘柳摘自“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知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