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海明威以其簡潔的寫作風格影響了20世紀的小說界。《老人與海》于1952年出版,對海明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它幫助海明威恢復了作為一個廣受贊譽和才華橫溢的作家的聲譽。盡管這部作品內容簡短,但它不僅充滿戲劇性,還傳達了一個普通人能夠不屈不撓、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的觀點。海明威以引人注目的當代風格重塑了勇敢面對失敗以及從失敗中獲得個人勝利的經典主題。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它半寓言、半頌歌的風格。這個故事以海明威一貫的簡潔的風格講述,語言時而感人,時而有力。這本書觸及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需求——穩定性和確定性。乍一看,這部小說似乎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一個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捕獲了一條大魚,然后又失去了它。但是,這個故事遠不止于此。這個故事,講述了他在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掙扎的情節,他的運氣和最大的考驗——在墨西哥灣流中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無情的、痛苦的戰斗。海明威將小說中的主人公圣地亞哥描繪成一個從內心深處呼喚著正直、尊嚴和英雄主義的人物,而這些要素都是經歷人生中的悲歡所必需的。這部小說寫于1952年,其所帶來的巨大成功確立了海明威在文學界的權威和地位,并為他贏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很快就進入了美國文學經典,成為美國乃至世界各地課堂上的主要讀物。60多年過去了,這部小說仍然吸引著人們。本文對《老人與海》中的主題進行了多維度的研究和重新解讀,其中主要包括剛毅與生活愿景,以期為讀者展現對這部經典作品的更深入的理解。
二、《老人與海》概述
海明威生于1899年,是一位美國作家兼記者。1951年,海明威在充滿靈感的八周內寫下了《老人與海》。這不是一部長篇小說,只有100多頁,但是它承載的內容卻并不比長篇小說少。這部小說是海明威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于1953年獲得普利策獎,更是幫助海明威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小說中的故事發生于20世紀中期,主人公是一名叫做圣地亞哥的貧窮老漁夫,配角是個名叫馬諾林的小男孩。這部特別的小說充滿了象征意義和生活經驗。故事的情節非常簡單,但是對人物的分析體現了更深刻的見解。圣地亞哥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漁夫,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捕到魚了。在這段顆粒無收時期的第85天,他深入墨西哥灣,在那里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由于無法將魚拖上小艇,他緊緊抓住釣線三天,然后用魚叉將其殺死。把魚綁在船上后,圣地亞哥帶著來之不易的戰利品回家了。但是在回家的路上,鯊魚把魚咬成了骨頭,老人空手而歸。這部小說主要表達了一種堅持奮斗的精神,漁夫雖然年邁,卻有著堅強的意志力,即便最后以失敗告終,他也無所畏懼、百折不撓,這樣的勇氣令人敬佩,他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老人與海》傾注了海明威大量的心血,也成為他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三、主題分析
海明威的文學天賦與他的個人生活經歷密切相關。他的生活的不斷變遷,他父母的情感沖突,在學校遭遇的人身傷害,作為犯罪記者的陰暗生活經驗,觸及疼痛和死亡的戰爭經驗,他自己在戰場上留下的傷口,在斗牛場殺死公牛以及其他類似的經歷塑造了他的性格。結合海明威的生活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悲傷、順從和死亡等因素充斥著這部偉大的小說。但是,正是面對壓倒性的困難,在壓力之下的從容,才是海明威留給讀者的真實而引人注目的信息。死亡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對人類的關鍵考驗是一個人如何生活,如何忍受強加于他身上的劇烈痛苦和折磨。這一獨特而關鍵的思想構成了小說主題哲學的堅實背景。然而,還有其他相關的方面值得讀者認真考慮。
(一)《老人與海》中的剛毅特質
1.圣地亞哥——一個英雄般的人物
圣地亞哥,一個年老的古巴漁民試圖通過在墨西哥灣流捕獲一條非凡的魚來挽救他生命中逐漸消逝的領域。圣地亞哥手上的“深深傷痕”不僅是繩索綁著的大魚的語言,更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英雄的故事。當圣地亞哥抓到一條18英尺長的馬林魚時,他成為了自己故事中的英雄,這意味著他再次抓住了代表生命中無限可能性的韁繩。
在整部小說中,圣地亞哥被賦予了英雄的形象。在他釣到大馬林魚之后,他以非凡的技巧和耐力與之搏斗,展示了“一個人能做什么,一個人能忍受什么”。當鯊魚來的時候,他決心和它們戰斗到死,因為他知道“一個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擊敗”。
然而,除了圣地亞哥與大魚搏斗、與鯊魚搏斗的英勇主義,以及他對他必須殺死的高貴生物的愛和兄弟情誼之外,在老人的經歷中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內容賦予了這些故事元素更深的意義。因為在殺死大馬林魚以及鯊魚吃掉它的過程中,老人認識到了人類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罪惡,因為他們走得太遠,超出了他們的限度,超出了他們在生活中的真正位置。在他與這條大魚搏斗的第一個晚上,老人開始感到孤獨,并且幾乎為自己抓住它的方式而感到內疚;在他殺死馬林魚之后,他沒有成就感,沒有勝利感。相反,他似乎覺得自己背叛了這條大魚,“我只是比他好,”他想,“他并沒有想傷害我”。因此,當鯊魚來的時候,這幾乎是一件老人意料之中的事情,這幾乎可以說是老人自找的懲罰,因為他“超越了所有的人,超越了世界上所有的人”。因為鯊魚的到來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老人運氣不好。它們是老人殺死馬林魚這一行為的直接結果。
2.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圣地亞哥只有一間破舊的小屋和一艘搖搖晃晃的小船,小船的帆用是面粉袋修補起來的,看起來像是一面代表永遠失敗的旗幟,他瘦骨嶙峋的身體展現出他的艱辛,身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傷疤和太陽曬傷留下的斑點。由于他的不幸,在他所在的小漁村里,他是一個被遺棄的人。
盡管圣地亞哥的一切幾乎都很衰老破舊,但他的眼睛仍然是大海一樣的顏色,歡快而不可戰勝。在經歷了84天的厄運后,他沒有認輸,而是航行到了墨西哥灣的更深處。
一個人無論遭遇什么樣的磨難,都會繼續盡其所能做他必須做的事情。雖然挑戰和挫折可以剝奪一個人成功的外在跡象,但他的精神仍然可以保持不敗。因為它可以使一個人永不放棄,不斷嘗試。正如海明威所說:“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打敗。”
3.人不能總依賴運氣
運氣在故事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像漁夫這樣的迷信者來說,運氣不好似乎會讓他們癱瘓。在圣地亞哥的古巴小漁村里,他被貼上了“ salado”的標簽,這是最不吉利的詞,因為他已經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了。
這使他成為同齡人中的一個局外人,并使他失去了他信任的伙伴,小男孩馬諾林,他的父母不準他與這位老人一起釣魚。當圣地亞哥忍受著饑餓和貧窮的煎熬時,他所在村里的其他船只每天都在捕撈上好的魚。
當然,每個人都有運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決心、技巧和毅力。圣地亞哥知道這一點,因此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機會。他想:“讓運氣見鬼去吧,我會把好運帶來的。”他在工作中不走捷徑,他的魚線比任何人的都要直,圣地亞哥精確地控制著釣線,準備好迎接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們不能只靠等待好事發生來獲得成功。只有當我們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時,我們才能敞開胸懷迎接機遇。正如圣地亞哥沉思的那樣,“幸運點最好,但我更希望是確切的,那么當好運來臨的時候,你就準備好了”。
4.在承受痛苦和艱辛時不要抱怨
“他在清晨的寒冷中顫抖,但是他知道顫抖會讓他暖和起來,這樣很快他就可以開始劃船了”。
無論是寒冷這樣的小事,還是在死亡邊緣徘徊這樣的大事,一個人只需要做自己必須做的事,不必自憐,更不必抱怨。圣地亞哥不會抱怨饑餓、疼痛或口渴,也不會因為手中的魚線而悶悶不樂。
在遠離其他船只的海上,圣地亞哥面臨著生命中最大的挑戰。這是一條18英尺長的馬林魚,它將帶來一場持續數日的漫長戰斗。圣地亞哥筋疲力盡,手被深深地割破,繃得“像老鷹抓緊的爪子一樣緊”他用鹽水沖洗傷口,然后讓它在陽光下曬干并保持溫暖。圣地亞哥筋疲力盡,靠在木頭上,忍受著痛苦。他感覺痛并快樂著,因為他根本不承認自己的痛苦。
(二)《老人與海》中人類對自然的耐受力及其對生活的客觀態度
1.人類超越界限及其所帶來的后果
正當圣地亞哥帶著他的獵物回來時,一群鯊魚襲擊了他。他開始與鯊魚搏斗。它們吃光了馬林魚。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思考著自己的錯誤,最終得出結論:他失敗了,因為他走得太遠了。“走得太遠”象征著他在與自然的斗爭中跨越了界限。當老人上岸時,整條魚都被吃光了。
在小說所描述的人與自然之間的斗爭中,有一種非比尋常的從容和對跨越界限的誠實認識。小說的內在主題是人類對自然的忍耐。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前者不愿屈服,后者則可以避免一切征服它的企圖。在與自然的斗爭中,人類總是一個次要的參與者,尤其是當他想要毀滅自然的時候。然而,大自然除了有時候殘酷無情之外,一直被看作是友好而充滿深情的。老人抓住了馬林魚,也殺死了它,但他們之間似乎不存在敵意。大自然被認為是仁慈的、可敬的、友好的。英雄清楚地意識到,在與自然的斗爭中,自己做得過分了。他殺死了魚,在他的斗爭中總是有一種尊嚴感。
2.人在壓力下表現出的從容
圣地亞哥獨自一人在海上,在看似絕望的情況下,不斷努力尋找希望,甚至選擇戰斗到底。《老人與海》是海明威展現“壓力下的從容”的理想的縮影,因為他拒絕屈服于大海帶來的壓倒性的阻礙。圣地亞哥經常回憶起他的青年時代,喬·迪馬喬從傷病中恢復過來,以及小男孩馬諾林。在這些記憶中,他找到了繼續前行的身體和精神力量。這是圣地亞哥的態度,他不會停止斗爭,直到他獲得勝利,這適用于真實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會面臨自己的斗爭。
海明威試圖通過圣地亞哥的奮斗創造一種人類生存的象征。圣地亞哥的奮斗為他提供了一個展示人是什么、人能夠忍受什么、能夠做什么的機會。圣地亞哥是人類的象征,他證明了每個人在危險面前都有無限的潛力。當他努力捕捉比他更大更強壯的馬林魚時,他展示了自己戰斗到底的潛力。然而,比結果更重要的是斗爭本身,斗爭提供了一個在壓力下表現優雅的機會。因此,圣地亞哥是否能把魚帶回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努力贏得了這場戰斗,在這場斗爭中他成功蛻變。
3.人類對生活根深蒂固的態度
這是一個表面上看起來簡單的故事,但同時它也在傳達著更深層次的信息。它講述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普遍真理,在這個世界上,驕傲、尊重、堅韌和夢想激勵著一個人在面對斗爭時追求成功。這是一個關于人類不屈不撓的精神的故事;圣地亞哥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征,他與強大的馬林魚的戰斗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小說主題的探討、審視和重新解讀,試圖證明勝利并不是榮譽的必要條件。相反,榮譽取決于一個人是否有自豪感和決心,不管結果如何,都要堅持到底。這部小說不是關于一個叫圣地亞哥的人的故事。這是一個關于所有人的故事,無論他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都在為生活中最好的東西而奮斗。人必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勇氣去克服每一個障礙。因此,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一個人如何去奮斗——這是《老人與海》的主題。
參考文獻:
[1]葛麗萍.最后的英雄——評《老人與海》中的“硬漢式”主角桑提亞哥[J].名作欣賞,2007(12):105-107.
[2]王夢.論《老人與海》中的象征藝術及其現實意義[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30(S1):175-178.
[3]嚴佳怡,祁文慧.淺析《老人與海》中的象征意義[J].英語廣場,2020(29):22-25.
[4]孫雅楠.《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形象分析[J].語文建設,2017(08):24-25.
[5]宿桂艷.論海明威《老人與海》中的悲劇式英雄主義[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01):127-129.
[6]匡薇.論《老人與海》中的悲劇式英雄主義解讀[J].普洱學院學報,2022,38(02):55-57.
[7]李艷麗.《老人與海》中的“困境”與“存在”解析[J].黑河學院學報,2021,12(10):127-129.
(作者簡介:杜向前,男,碩士研究生在讀,云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