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豆玉米帶狀種植技術極大地提高了作物產量,但是同時也存在非常明顯的病蟲害問題,要想避免病蟲害問題對作物的不良影響,就要不斷提升種植技術水平,結合種植區域實際情況,科學分析病蟲害類型,提升作物種植質量,促進產業經濟發展。
1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病蟲害防控存在問題
1.1防控技術研究不健全
要想提升作物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就要詳細研究病蟲害防治技術。但是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中,相關種植人員缺乏對病蟲害的研究,文化素質及對種植產業的研究相對有限,基本都是按照自身經驗進行治理,影響了病蟲害治理效果,造成作物質量下降,影響了產業經濟的發展。
1.2缺乏病蟲害治理體系
缺乏完善的治理體系也是阻礙作物質量與產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中,相關種植人員過于關注產業經濟收益,忽視了病蟲害防治工作,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并建立有效科學的防治體系。
1.3防治技術有待提升
種植人員經常使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化學防治藥劑,不僅防治成本較高,而且藥劑毒性較大,種植人員過度使用化學藥劑,導致作物化學物質殘留量超標,導致非常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病蟲害治理工作中,種植人員不僅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治理體系,更要應用科學的病蟲害治理技術,在提升治理效果的同時又能保證作物質量不受影響[1]。
2大豆常見病蟲害類型及防治措施
2.1灰斑病及防治措施
灰斑病是大豆較為常見的病蟲害類型之一,也被稱為斑點病、褐斑病或蛙眼病,屬于真菌類病癥。引發這種疾病的主要因素就是溫度及濕度條件,大豆品種抗病性及菌源量也會影響灰斑病發生程度。這種疾病病菌會在冬季出現,次年春季發作,并隨著時間推移對作物產生明顯影響,這種病菌也會在風力、灌溉水源及雨水中傳播,在作物表面呈現出圓形蛙眼形狀,在環境濕度較大時,則會在病斑上進一步生出發霉表層,最終病斑逐漸遍布整個葉片,導致葉片枯萎。若沒有及時治理,病菌就會對作物莖和種子產生不良影響,導致作物減產5%~10%,在發作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作物減產30%~50%。種植人員可以采取農業防治措施,選取抗病性強及產量較為穩定的種子種植,并根據種植區域環境情況進行翻整工作。不斷優化種植技術,規范各項種植環節,包括科學的施肥灌溉等,及時觀察作物成長情況,一旦發現病株就要及時處理,避免病菌進一步擴散。采用藥物防治方法,在作物葉片發病階段,種植人員可以噴施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液,平均8~10 d噴灑1次[2]。
2.2蚜蟲及防治措施
蚜蟲是大豆種植中較為常見的病害,會對大豆嫩葉及嫩枝造成嚴重破壞,會吸取作物汁液,最終產生不規則病斑,病斑會逐漸擴大,導致大豆發育不良,降低產量。可以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防治,每隔7~10 d噴施1~2次,也可以使用黃板進行誘殺治理。
3玉米常見病蟲害類型及防治措施
3.1玉米螟蟲
這種蟲害主要以幼蟲為主,幼蟲會對玉米嫩葉進行啃食,三齡之后幼蟲就會進入玉米莖稈內進行侵害,受到蟲害影響后,玉米莖稈脆弱容易折斷,最終影響玉米質量和產量,直接影響帶狀復合種植整體效益。
3.2地老虎
這種害蟲又稱為切根蟲和土蠶,主要以幼蟲形式對玉米展開侵害,會對玉米幼苗嫩葉進行啃食,三齡之后會在白天進入玉米地中,夜間外出侵害玉米莖葉,這種幼蟲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長,在五到六齡期間會出現暴食,直接對玉米幼苗生長造成不良影響。防治玉米螟蟲,可以使用2.5%敵百蟲顆粒劑沾心葉、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按1:50混細土配成毒土,每株2g撒入心葉,或使用藥液灌注雄穗,用18%殺蟲雙水劑5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每株10 mL)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防治地老虎,可在拌種期間使用50%辛硫磷乳劑0.5 kg加水30~50 L拌種子350~500 kg。對4齡以上幼蟲用毒餌誘殺效果較好。將0.5 kg90%敵百蟲用熱水化開,加清水 5 L左右,噴在炒香的油渣上攪拌均勻即成。每公頃用毒餌60~75 kg,在傍晚實施藥物[3]。
綜上所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病蟲害防控技術,相關種植人員要重視大豆玉米帶狀符合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實現科學選種,結合地區實際種植環境及病蟲害類型,科學展開防治,逐漸提升作物質量,促進產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農技中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意見[J].農業機械,2022(4):38-39.
[2]張慶生.大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185-186.
[3]蘇偉,張靜春,崔英等.鄂爾多斯地區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3(2):141-144.
(陜西省清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崔建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