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中國重要的谷類作物,與傳統糧食作物小麥、水稻相比,玉米具有良好的耐寒性、耐旱性及環境適應性[1]。氮是玉米必要的元素之一,對作物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然而,由于高估氮肥對作物生產的優勢,導致農民過度施用氮肥[2]。過量施氮會導致氮素利用效率下降,并使環境質量惡化[3]。因此,有效的氮管理對提高作物產量非常重要。本試驗將研究4種施氮方式下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為玉米種植提供實踐依據和理論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成玉788”玉米[1]。
1.2供試土壤
試驗田位于江蘇省灌云縣圖河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度為13.9℃,平均無霜期為206 d/年,降水量為737.1 mm/年[2]。
1.3實驗設計
施氮量為280 kg/hm2[3]。4個施氮時期為播種、10葉期、抽雄吐絲期和灌漿期[4]。共設5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具體實驗設計如表1所示。
1.4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6.0與Excel 20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處理。
2結果與討論
2.1施肥時間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施肥時間對玉米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見表2。玉米生長期干物質積累與產量具有相關性。由表可知,玉米產量與穗粒數、穗粗、籽粒質量和百粒質量相關,不同處理產量排序依次為N4、N3、N2、N1、CK處理[5]。可以看出,玉米植株施肥后產量顯著提高,并且分不同時期進行施肥處理的植株產量高于一次性施肥的植株[6]。
3討論與結論
本文以灌云地區優良玉米品種“成玉788”為研究對象。通過不同施肥方式(不施肥、一次性施肥、分時期不同施肥比例、施肥總量為280 kg/hm2)對穗粒數、穗粗、籽粒質量、百粒質量和產量的影響,評價氮肥‘成玉788玉米產量的影響[7]。研究發現,玉米植株施肥后產量顯著提高,并且分不同時期進行施肥處理的植株產量高于一次性施肥的植株。綜上所述,N4處理(播種期施氮30%、10葉期施氮30%、抽雄吐絲期施氮30%、灌漿期施氮10%)的綜合效果最佳[8]。
參考文獻
[1]王鵬飛,于愛忠,王玉瓏等.麥后復種綠肥翻壓還田結合減氮對土壤水熱特性及玉米產量的影響[J].作物學報,2023,49(10):2 793-2 805.
[2]趙恒武.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分析[J].農家參謀,2023(2):66-68.
[3]邵澤強,劉書奇,勾千冬等.施氮和種植模式對玉米/紫花苜蓿間作體系中作物產量、吸氮量和根系形態的影響[J].東北農業科學,2023,48(4):6-11.
[4]姜春霞,劉化濤,張偉,等.減量施氮對鮮食玉米產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態氮含量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22(12):61-67.
[5]李榮,勉有明,侯賢清等.施氮對還田秸稈腐解及養分釋放、土壤肥力與玉米產量的影響[J].作物學報,2023,49(7):2 012-2 022.
[6]馬占旗,姬麗,李稼潤.施肥方式對玉米生長發育、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農業科學研究,2022,43(2):25-29.
[7]王寧.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對青貯玉米生長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D].河北農業大學,2020.
[8]李尊.施氮量對小麥碳氮積累與轉運及產量的影響[D].河南農業大學,2022.
(江蘇省灌云縣圖河鎮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萬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