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在農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作用,為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養殖技術和高水平動物防疫技術。四川省洪雅縣現有141個規模化養殖場,其中以養殖生豬為主,其次為奶牛,還有部分禽類和肉羊,養殖業前景良好,但同時也給當地動物防疫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1本地區動物防疫現狀
1.1動物防疫制度不健全
基層動物防疫制度是開展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基礎保障,目前,本地區基層動物防疫制度還不完善,防疫內容比較單一,除了國家強制免疫病種,其他疫病并未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無法適應日趨復雜的動物疫病。基層的防疫方式比較傳統,沒有統一的操作規范和專業的技術指導,缺乏創新和應變思想,防疫工作開展成效不顯著。目前,隨著機構改革,人員流動較頻繁,致使一些邊遠鄉鎮防疫員崗位嚴重缺失。雖然,各個鄉鎮都成立了畜牧獸醫站,也設立了專門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但是由于養殖戶分散不均勻,為免疫和監管帶來了一定困難[1]。
1.2動物防疫經費不足
隨著畜牧養殖業的發展,行業資金大量投入到畜牧養殖工作中,導致基層畜牧獸醫技術管理經費缺失。由于經費不足,基層畜牧獸醫站無法重整辦公設施、更新設備設施等。防疫人員也無法購買日常性的防護用品,以至于反復使用一次性的防護用品,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3基層防疫員綜合能力弱
本地區基層防疫員文化水平有限,年齡結構也趨于老齡化,不了解先進的防疫知識和設備,影響了防疫工作的開展。由于長時間缺乏學習,當地工作人員獸醫專業知識結構更新緩慢,工作方式也比較傳統。
1.4畜禽養殖條件差,養殖業主防疫意識淡薄
本地區養殖多以中小規模和一家一戶為主,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規范,結構性布局不合理,設備設施簡陋,防疫條件整體不高,沒有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很容易傳播病原體,引發各種畜禽疫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殖業向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在動物疫病防控中,部分養殖業主養殖觀念較為傳統,沒有嚴格按照免疫程序給畜禽做防疫注射,防疫意識也比較淡薄。
1.5動物疫病免疫不到位
部分鄉鎮并未嚴格按照國家強制免疫計劃對動物進行接種,到期免疫、加強免疫質量還不高,部分地方還存在漏免現象,造成免疫死角[2]。部分小型規模場未按程序實施自行免疫,也沒有根據免疫抗體監測結果和當地疫情及時進行加強免疫。部分鄉鎮畜牧獸醫站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及時處理過期疫苗,導致過期疫苗儲存量過大,影響來年新進疫苗的儲存。由于村級防疫員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對疫苗說明書理解不夠深入,引起接種錯誤,從而導致免疫失敗。
2本地區動物疫病防控對策
2.1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制度和體系
基層獸醫主管部門應致力于落實和完善動物防疫工作責任制度、應急處理責任制度、重大動物疫情處置和上報制度等。動物疫病防控相關部門要密切關注動物疫病區域化動態及發展趨勢[3]。對于不同季節、不同動物種類發生的疫病進行歸類分析,掌握不同疫病的流行趨勢,及時解決生產上存在的各類問題。針對一定規模的養殖場,要根據當下防控政策和養殖形式,積極制定綜合防控方案,以期達到最佳防控水平。
2.2加大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資金投入
獸醫主管部門應積極爭取更多專項資金用于動物防疫工作,保障動物防疫工作的全面開展。購置縣級動物疫病檢測專業化采樣實驗室、檢測儀器設備、檢測試劑盒等。通過專項資金,提升基層防疫工作者的工資待遇。
2.3加強技術培訓,提升防疫人員技術素養
多形式開展動物防疫人員技術培訓,例如邀請專家到現場或遠程視頻指導動物防疫工作,定期舉辦經驗交流班和疑難雜癥綜合分析班,定期對疫苗注射技術、血液采集技術,動物解剖技術進行培訓,實現防疫工作人員職業化和專業化[4]。制定適宜的人才吸引政策,可以通過與一批高職院校合作,對動物防疫相關專業學生進行宣傳,吸引一批專業的動物防疫年輕力量到基層去工作。年輕人才基本上都具備系統的獸醫知識理論體系,加上老防疫人員“一對一”的幫帶,新老人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還要制定一定的獎罰措施。在春秋季節防集中免疫后,由動物防疫主管部門根據防疫人員表現,評選出免疫技術水平較高的防疫人員進行獎勵,對于表現突出的人員可以進行表彰。
2.4轉變養殖方式,加強動物防疫宣傳
獸醫主管部門要充分吸取和總結經驗教訓,充分利用本地區土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建立科學、規范的現代化養殖園區。積極推動散戶采取集中化養殖模式,提升畜禽養殖科學性,為基層動物防疫提供便利。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檔案。鄉鎮畜牧獸醫部門要完善免疫檔案,防疫員入戶免疫接種后,要在顯眼位置張貼畜禽免疫卡,接種1次,登記1次,做到規范完整,符合邏輯。基層防疫員要定期到養殖戶家中進行技術指導,并積極宣傳動物防疫的重要性,逐步增強養殖場或養殖戶的防疫意識,讓他們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和實用的動物防疫技術,切實提高養殖效率,推動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5加強免疫接種,履行免疫責任
根據本地區動物防疫情況,落實主體責任,每個村要安排人員配合防疫人員共同完成防疫工作,保證春秋季集中免疫執行到位。所轄鄉鎮畜牧獸醫站按需領用疫苗,并由鄉鎮站包片獸醫實施監督,做好疫苗領發臺帳和免疫檔案記錄。建議抓好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工作,進行免疫程序與免疫劑量試驗,分析影響本地動物免疫效果的原因,制定適合當地動物免疫的程序,提高對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控制能力,并嚴格做到免疫“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針”,杜絕免疫死角。對于規模化養殖場,可以由防疫員發放疫苗,避免防疫員進場導致交叉感染。動物接種免疫后,要根據監測方案要求進行免疫抗體檢測,進一步擴大監測范圍,提高頻次,及時掌握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和疫情動態,提高動物疫情預警能力。
畜牧養殖業發展關系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是實現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落實好動物防疫工作,能夠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從而保障養殖業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陸獻勤.畜牧業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和作用[J].畜牧獸醫科學,2022(11):164-166.
[2]韋節鐵.基層畜牧獸醫技術管理體制改革[J].畜牧獸醫科學,2022(3):130-131.
[3]余慶培.淺析基層畜牧獸醫技術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J].今日畜牧獸醫,2022(8):56-57.
[4]郭瑞,王世偉,許蕓.新時期影響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因素及應對策略[J].四川畜牧獸醫,2021(3):14-15.
(四川省洪雅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