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宗武, 楊 謙, 黃 濤, 高 玚,2, 張旭哲, 楊一豪
(1.廣西大學資源環境與材料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2.南丹縣自然資源局,廣西 南丹 547200)
銅、鉛、鋅等有色金屬是重要礦產資源,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1]。 銅鉛鋅需求量呈現持續增加的態勢,但自然資源有限,常年對富礦的過度開發,國內外目前值得開采的銅鉛鋅礦大多有著貧、細、雜的特點[2-3]。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對礦山藥劑、生產廢水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因此需要以更高效、更環保的選礦技術開發現有低品位難選銅鉛鋅有色金屬資源[4-5]。
廣西某銅鉛鋅多金屬硫化礦礦物種類較多,本文使用新型環保藥劑對其進行選礦試驗研究,以確定合適的藥劑制度,為該礦石的清潔開發提供參考。
試驗所用礦樣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 可知,礦石中主要可回收元素為鉛和鋅,伴生有益元素為銅、銀。 銅、鉛、鋅是具有回收價值的元素,銀可附帶回收于鉛精礦或銅精礦、鋅精礦中。 主要雜質成分為SiO2,其次為Al2O3和CaO。

表1 原礦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質量分數)%
取磨機給礦,經混合縮分后進行巖礦鑒定,發現礦石大部分呈灰色、灰黑綠色塊狀。 原礦礦物組成如表2所示。 從表2 可知,原礦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磁黃鐵礦、黃鐵礦、磁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輝石、方解石、透閃石、陽起石、綠泥石、石英等。

表2 原礦礦物組成(質量分數)%
礦石中主要礦物共生關系復雜,銅-鋅、鉛-鋅以及一部分銅、鉛礦物與脈石礦物共生關系密切,部分方鉛礦嵌布粒度極細;部分閃鋅礦與黃銅礦呈毗鄰連生關系,邊界較平直,容易解離,而另一部分閃鋅礦中包含固溶體分離結構的乳滴狀黃銅礦、葉片狀黃銅礦。
黃銅礦呈細微他形粒狀,粒度0.004 ~0.2 mm。 方鉛礦呈他形粒狀,部分聚集成不規則斑點,粒度0.004~0.5 mm,以0.04~0.2 mm 居多。 閃鋅礦呈他形粒狀,常聚集成不規則斑團、斑點、團狀,粒度0.004~0.2 mm。 目前磨礦條件下解離難度大,銅損失于鋅精礦中是銅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試驗于選礦廠實驗室中進行。 浮選試驗所用礦樣來自現場水力旋流器溢流礦漿,磨礦細度-0.074 mm粒級含量約73%。 粗選、掃選試驗使用1.5 L 浮選機,精選試驗使用0.5 L 浮選機。 擬采用銅鉛混合浮選-銅鉛分離-鋅浮選方案進行試驗,于浮選槽中依次加入各類藥劑進行充氣浮選,試驗結束后,將產品稱量制樣后送往檢驗科化驗,并進行相關計算,取得最佳工藝流程及藥劑制度。 試驗流程見圖1。

圖1 試驗原則流程
3.1.1 調整劑石灰用量試驗
石灰是常規硫鐵礦抑制劑,也是目前國內應用較廣泛的pH 值調整劑[6]。 在磨礦細度-0.074 mm 粒級占73%,抑制劑硫酸鋅用量1000 g/t、捕收劑A22 用量20 g/t 時,采用一粗一掃混合浮選流程,進行了石灰用量條件試驗,結果見圖2。 結果表明,隨著石灰用量增加,混合精礦中銅、鉛回收率逐漸降低,銅、鉛品位變化不大,混合精礦中鋅回收率先降低后升高,說明添加石灰有利于抑制閃鋅礦和黃鐵礦,但過量的石灰會影響鉛的回收率。 綜合考慮,石灰用量1000 g/t 為宜,此時礦漿pH 值約為8。

圖2 石灰用量試驗結果
3.1.2 抑制劑TZ01 用量試驗
TZ01 是廣西大學自主研發的新型環保鋅抑制劑,為硫代氨基甲酸鹽,它與硫酸鋅聯合使用能有效抑制閃鋅礦。 石灰用量1000 g/t,其他條件不變,進行了TZ01 用量試驗,結果見圖3。 結果表明,隨著TZ01 用量增加,混合精礦中鋅品位和回收率有所下降,說明閃鋅礦受到了抑制;混合精礦中鉛、銅回收率變化不大,考慮到該礦石在此磨礦細度下部分銅鋅共生,無法完全解離,抑制劑TZ01 適宜用量為300 g/t。

圖3 TZ01 用量試驗結果
3.1.3 捕收劑A22 用量試驗
A22 是廣西大學自主研發的環保型捕收劑,主要官能團為甲基、氨基和羰基,它具有用量少、成本低、可生物降解等特點[7]。 TZ01 用量300 g/t,其他條件不變,進行了A22 用量試驗,結果見圖4。 結果表明,隨著A22 用量增加,混合精礦銅、鉛回收率呈逐漸升高趨勢;A22 用量超過20 g/t 后,銅、鉛回收率增加不明顯,但混合精礦中鋅含量上升。 綜合考慮,捕收劑A22適宜用量為20 g/t。

圖4 A22 用量試驗結果
銅鉛分離一般分為抑銅浮鉛法和抑鉛浮銅法。 抑銅浮鉛法應用較多的是氰化物以及與它相關的組合藥劑,由于氰化物毒性較大,污染環境,難以達到環保要求,限制了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8-9]。 本文選擇抑鉛浮銅工藝,使用組合抑制劑進行銅鉛分離,兩組抑制劑的分離效果見表3。 結果表明,兩組抑制劑分離效果相近。 重鉻酸鉀含重金屬鉻離子,會對周邊及下游環境造成嚴重污染[10-11],不符合環保要求,本文選用亞硫酸鈉+CMC 組合進行銅鉛分離。

表3 銅鉛分離抑制劑種類試驗結果
3.3.1 石灰用量試驗
石灰是常規硫鐵礦抑制劑和pH 值調整劑,成本低廉,在選鋅作業中應用廣泛。 但過量的石灰會產生粉塵,影響車間環境,同時也會導致礦漿、水管道堵塞等問題。
以銅鉛浮選尾礦進行選鋅試驗,在活化劑硫酸銅用量300 g/t、捕收劑CZ08 用量60 g/t 條件下,采用一粗兩掃浮選流程,進行了石灰用量條件試驗,結果見圖5。結果表明,石灰用量對鋅粗精礦指標影響較大。 綜合考慮,鋅浮選石灰用量1000 g/t 為宜,此時礦漿pH 值約為8.5。

圖5 鋅浮選石灰用量試驗結果
3.3.2 CZ08 用量試驗
CZ08 是廣西大學自主研發的新型高效環保捕收劑,由硫氨酯類捕收劑與黑藥復配而成,適用于低堿度條件下選鋅。 石灰用量1000 g/t、硫酸銅用量300 g/t條件下,進行了CZ08 用量試驗,結果見圖6。 結果表明,隨著CZ08 用量增加,鋅粗精礦鋅品位和回收率不斷增加,CZ08 用量60 g/t 時達到峰值。 綜合考慮,CZ08 用量60 g/t 為宜。

圖6 CZ08 用量試驗結果
在條件試驗基礎上確定了合適的藥劑制度,并進行了小型閉路試驗,試驗流程如圖7 所示,結果見表4。 在礦漿pH 值8、A22(20 g/t)為捕收劑、ZnSO4+TZ01(300 g/t+1000 g/t)為抑制劑,進行一粗二掃二精銅鉛混合浮選,混合精礦再在亞硫酸鈉+CMC(350 g/t+25 g/t)為鉛抑制劑條件下進行一粗一掃二精銅鉛分離,銅鉛浮選尾礦在礦漿pH 值8.5、CZ08(60 g/t)為捕收劑、CuSO4(300 g/t)為活化劑條件下一粗二掃二精浮選鋅,獲得了Cu 品位22.09%、回收率70.48%的銅精礦,Pb 品位59.48%、回收率89.35%的鉛精礦和Zn 品位45.00%、回收率86.96%的鋅精礦。 整個浮選流程實現了在低堿度條件下的銅鉛鋅分離。 選礦尾水pH 值在中性范圍,尾水中兩性物質鉛、鋅、鎘等重金屬離子含量低,簡單處理后可直接返回循環使用或外排,凈化處理成本低;減少了石灰用量,可減少燒制石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做出一定貢獻;利用環保藥劑在保證銅、鉛、鋅充分回收的前提下實現了清潔浮選。

圖7 閉路試驗流程

表4 閉路試驗結果
廣西某銅鉛鋅多金屬硫化礦主要礦物嵌布關系較復雜,有價礦物與脈石共生關系密切,不易解離,屬難選銅鉛鋅礦。 根據原礦性質研究結果,采用銅鉛混合浮選-銅鉛分離-鋅浮選流程,最終得到了Cu 品位22.09%、回收率70.48%的銅精礦,Pb 品位59.48%、回收率89.35%的鉛精礦和Zn 品位45.00%、回收率86.96%的鋅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