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悅
在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中,卓越教師是主要的基礎條件。為提升職業院校發展水平,需要促進卓越教師成長,加強卓越教師培養,從而提高學校發展水平和教師的綜合能力。如今,不少職業院校受教學觀念落后、缺少資源配置等影響,導致卓越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效果不理想。如何突破這方面的困境,增強教師責任意識,是職業院校發展與改革創新的關鍵工作。近年來,參加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已成為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成長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通過比賽可以展現出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多方面促進教師的發展與成長。對此,為更好實現卓越教師成長與發展,需要積極結合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背景,探索卓越教師的成長路徑。
在以前的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中,通常是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近幾年,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名稱發生較大變化,多為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及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如今,大部分地區開始組織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競賽以及教學能力比賽,擬通過相關比賽促進教師成長與發展。比賽一般分為初賽和決賽,網絡評審是初賽,參與比賽的團隊需要提交實際教案、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教學視頻等;現場賽是決賽,主要包含介紹內容、展示教學、答辯。在比賽中,主要從不同角度對參加比賽團隊的教學能力進行考察,從而了解實際參賽團隊的教學能力情況。
提高備課質量。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背景下的卓越教師成長對提高教師備課質量來說具有較大作用。在沒有參加比賽之前,一些教師認為備課主要是指教師準備所教學的知識點,但在通過備賽的鍛煉以后有利于教師了解備課的實際價值,了解除了需要準備相關知識點以外,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之前充分設計有關的教學內容,并通過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提高備課效果。加上不少專業教學比較復雜,需要一定的教學設備,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也需要準備齊全的教學設備。在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背景下,教師需要為比賽做準備,也需要改變自身對備課的片面認識,在比賽之前鍛煉備課能力。這有利于教師提升備課質量,推動卓越教師成長與發展,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對部分青年教師來說,由于剛走上教學崗位,不夠了解職業院校學生特點,不能充分掌握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技能基礎情況,容易在備課和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但通過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可以使相關教師在參加的教學比賽中總結出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總結自己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是否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的來說,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可以推動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也可以采用同專業教師探討教學教法、學法等方式,形成和加深任務驅動法、翻轉課堂法等良好教學方法。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實現卓越教師成長。
提高教學水平。在卓越教師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作用,對推動卓越教師成長和強化教師教學水平來說具有較大作用。通過教學能力比賽也可以對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進行鍛煉,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更好展現出教師對于學生培養和引導的關鍵作用,推動教學創新發展。許多教師在沒有參加教學比賽之前,通常情況下是在課前設計好相應的教學框架,這就使學生被教師提前設計好的教學框架“框”住,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但是通過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可以使教師和同行專家交流的機會增加,也可以向同行專家學習,這就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與水平。而且在教學比賽中也可以展示教師教學能力,還有專家評課環節,能幫助教師改進不足,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而言,教師會改變教師是教學主導的口號。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還要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探索知識,對學生學習知識與互動進行引導。從而更好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還可以間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水平,讓教學取得更為理想的成效。除此之外,基于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背景的卓越教師成長過程中,可以提高教師職業素養。例如在專業教學比賽中,教師所需要完成的比賽內容并非自己所教授的課程,而是比賽隨機抽取的課題,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廣的專業知識面,還需要通過創新和思考完成相應的教學比賽。這樣可以使教師通過比賽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拓寬專業知識面,提高職業素養。
發揮課程思政作用。近幾年的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評分指標強調實際比賽中需要重視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積極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通過課程思政的有效運用與實施,可以掌握教師對課程中思政元素挖掘的情況以及教師在課堂中滲透思政元素的情況。因此,在開展教學能力比賽中,除了要求教師的參賽作品中包含專業理論課以外,還需要結合視頻等形式對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傳遞與弘揚,并采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體現課程思政。通過這樣的比賽,可以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與育人能力。在實施教學能力比賽中,也需要要求教師的參賽作品體現專業實訓課程,并對專業實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從職業認知和理解方面出發,體現課程思政,以此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感,強化職業素養。除此之外,可以要求教師的參賽作品同專業有關的社會熱點、新聞進行融合,將課程思政元素全面貫穿在參賽課程中,從而達到帶動卓越教師成長的效果。
確定教學目標。在通過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實現卓越教師成長過程中,需要通過國家和行業標準來確定實際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比賽中,參賽要求強調參加比賽的教師需要貫徹職業教育教學標準,積極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接,不斷呈現出“崗課賽證”互相融通的特點,形成中職、高職、高校等一體化培養觀念。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國家標準,并結合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制定相應的教案。因此,參加比賽的教師需要圍繞國家和行業標準來明確實際教學目標。如果參賽作品是與導游專業教學有關的內容,則需要與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省導游資格考試大綱相結合,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如果參賽作品是與汽車銷售專業有關的內容,則需要與企業銷售顧問崗位要求充分對接,及時完善相應的教學方案,讓比賽中制定的教學方案更符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等,體現出教師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
積極改善教學方法。在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背景下,其比賽評分指標指出,參加比賽的教師需要有效使用大數據、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可以在比賽內容中要求參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大數據、虛擬仿真等技術,助力教師攻克具體教學重點、難點,帶領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相應的知識。例如,教師在比賽過程中可以結合跨境電商選聘課程情況,有效運用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實際的數據進行分析。教師在比賽中還可以根據商務禮儀課程情況,合理應用虛擬仿真技術,通過良好的情境體驗方式提高課程效果。進而使教師可以在比賽中積極改善教學方法,實現對各種信息化資源和技術的應用,提高教學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學能力比賽過程中,可以強調教師采用團隊協作方式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改善。在比賽中,可以要求參賽團隊由多人組成,成員需是在職業院校進行課程教學的在職教師,其中包含在職在編教師以及在聘教師。評分指標需要強調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方法的改善創新,將創新教學和實訓模式結合,進而將更好的學習、實踐體驗帶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