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平,李文亮,郭 鑫,張耀文,韓 敏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農牧和科技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600)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農技推廣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之一,農技推廣是指通過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在鄉村振興中,農技推廣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生活水平提高。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糧食豐收成為保民生、穩經濟的重要基礎,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農技推廣可以傳播先進的農業技術,幫助農民采用更高效的種植和養殖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在我國,由于種植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導致糧食產量低而不穩。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良種、良田可以大大的提高糧食產量。如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后,可減小勞動強度和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過農技推廣,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的糧食產量。此外,在農作物生長期間使用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還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發生。據統計,利用無人機防治小麥條銹病平均增產30%,玉米蚜蟲防治平均增產40%。在農村,由于土地資源有限,很多農民都選擇種糧為主。但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多,對糧食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大,這就需要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的科技水平。因此,農技推廣能夠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先進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同時,還能幫助農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讓他們的收益更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業機械開始進入田間地頭。這些設備的使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還可以實現機械化操作,減輕了勞動者的壓力。另外,一些大型機械設備的出現還大大減少了運輸費用,使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因此通過農機化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村經濟的收入水平。在農村地區,由于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等因素,許多村民只能從事傳統的耕田種地工作。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出家門到城市打工賺錢。這不僅增加了農村的勞動力壓力,而且還會使村里的留守老人、孩子等得不到照顧。所以,發展農村經濟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通過開展“三下鄉”等活動,向廣大市民普及一些基本的農業知識,如何正確施肥澆水等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市民的生活,而且還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為當地的村民帶來更多致富的機會。農技推廣可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實現“藏糧于民,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目標作出貢獻。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農產品質量不過關,那么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國家每年都會開展各種檢查活動來確保農產品的質量。而農技推廣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將先進的農業技術普及到廣大農村地區才能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避免出現一些有毒有害的蔬菜瓜果等食物流入市場造成危害。在農村,一些農戶為了追求高利潤,經常會給蔬菜施用增甜、增色、耐儲藏的激素或防腐劑;一些農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在生產過程中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用品。這些化學物質雖然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長速度或延長其生長期,但也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危害。這些激素會刺激植物的生長速度,但是,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而通過實施綠色防控技術后,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例如,利用無土栽培的方法培育番茄、黃瓜等蔬菜品種;利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等等。這些綠色防控措施都能大幅提升農產品的品質,使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農產品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而農技推廣可以幫助人們選擇更加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保障人們的健康。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呼和浩特市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農業生產,加強農產品加工和銷售,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和農民的收入。其糧食產量占全市總量的近一半。而呼包鄂榆農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糧、菜主產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支撐區域,承擔著為首都和華北地區提供優質綠色農畜產品的主要責任。因此,“十四五”時期,呼包鄂榆農區將重點發展現代種業、智慧農業、生態循環等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同時,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與現代市場有機銜接。在農村,農業技術推廣往往和當地的產業發展緊密相連。在農村地區,農業科技推廣往往與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緊密相關。在農業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積極引導新型職業農民和返鄉農民工參與農業發展。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專業大戶+農戶”等經營模式,實現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種植,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村成立農民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因此,要結合本地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示范和推廣工作。例如在蔬菜種植基地進行“菜苗工廠化培育”等技術的示范推廣工作;“十四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將圍繞打造國家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目標,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心”戰略。以構建現代種業體系為重點,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品種研發創新。到2022年,力爭全區農作物制種能力達到100億粒以上;到2025年,力爭全區農作物制種能力達到200億粒以上?!笆奈濉睍r期,內蒙古將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依托“互聯網+”優勢,完善自治區級農村電商物流體系,支持旗縣(市、區)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園),提升冷鏈物流配送能力。鼓勵引導企業參與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比如,在種植方面,“一優兩高”的農業發展模式,需要大量使用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因此,在農資供應上應加大優質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生產力度;在農產品加工方面要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提升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只有把農業生產中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要將農業技術推廣與當地的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實現“一地一品”“一村(社區)一業”。要通過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服務活動,幫助農民提高種植養殖水平;要通過組織舉辦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要將農業科技人員納入當地產業發展的規劃布局之中,引導和鼓勵他們參與當地主導產業的培育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農技推廣應該與當地農業產業相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呼和浩特市政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推廣二氧化碳氣肥建設試點等先進適用、高產優質、安全環保的農業技術,進一步發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作用,解決生產環節應用主推技術的制約因素。同時,結合優勢農產品的區劃布局,科學確定在土左旗、玉泉區、賽罕區等蔬菜主導產區進行適用技術推廣應用,輔助以農作物病蟲防治等技術,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創新、聯合攻關,大力開發適應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品種特點的技術。要大力推進科技興村、科技興業,加快發展現代種養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品質。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注重創新方式方法,堅持“一戶一策”,根據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特點因時因地施策;堅持分類指導、“一縣一品”,避免千篇一律;堅持市場導向,“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實現特色化生產、品牌化和標準化經營。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現有技術的實用性,實現技術升級。同時,還要注重發揮科研院校和企業的研發優勢,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科技興業。農技人員是實施“科技興業”的關鍵力量。為提升基層服務水平,要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促進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等扎根鄉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示范推廣一體化建設,強化新品種培育、引進篩選、試驗示范等環節的技術創新,加快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現代種業技術體系。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促進農機裝備提檔升級。要加強智慧農業發展頂層設計,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創新應用。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運用到生產實踐之中。通過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增強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大“互聯網+”在基層推廣力度。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線下互動融合,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使群眾獲得更便捷的服務。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以獎代補”政策。對積極從事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給予獎勵。如對完成省定重大項目任務的單位進行獎勵。此外,還可以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實用技術推廣領域。
呼和浩特需要積極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加快建設一批現代設施農業項目,支持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公司+ 家庭農場 + 現代農業服務組織”等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力實施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工程。要繼續開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引導農民因地制宜地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同時,要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要充分發揮各類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包括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精準種植、智能化管理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4]。呼和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國家公益性事業單位,負責本區域內種植業新優品種、新技術物資材料,新技術,綜合種植技術整合,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與管理,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農技推廣信息,農民培訓,農技推廣示范場,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農技推廣的主體是農民,政府應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技推廣。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以獎代補”政策。在農業農村部指導下,各地積極組織基層干部和種養能手等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種植水平。同時通過發放明白紙、宣傳畫等方式加強政策宣傳解讀,讓農民了解各項惠農補貼政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對積極從事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給予獎勵。如對完成省定重大項目任務的單位進行獎勵。此外,還可以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實用技術推廣領域。[5]在農村地區,很多農戶由于文化層次低,缺乏科學意識。因此,政府應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廣大農戶學習先進實用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例如,組織“田間課堂”“科普大集”等活動,讓更多群眾了解掌握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和科學的管理辦法。同時,通過舉辦“農業技術講座”等,提高村民的農業技能。另外,還要加大對基層農技人員的培養培訓力度。要建立一支數量足夠、素質較高的鄉村技術人員隊伍,為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還要不斷強化服務意識。一方面,積極主動向群眾宣傳國家有關惠農支農政策。另一方面,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只有把工作做實做好才能真正發揮好科技人員的作用和作用??梢酝ㄟ^獎勵、補貼等方式鼓勵農民接受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等,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效率。同時,要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
農技推廣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農技推廣中,不僅需要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還需要注重與當地實際情況的結合,制定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業技術方案。同時,農技推廣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快速有效地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