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英
(都勻市種植業發展中心農村能源環保辦公室,貴州 都勻 558000)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中所述的“打造一批國家級生態農場”的任務,2023年在都勻市建立一批全國性的生態農場。對一系列的生態農業建設技術進行概括并普及,同時,大力宣傳推廣一系列環保且高質量的農產品,創立一套對生態農場的追蹤觀察系統,主動研究并實施對生態農業的援助措施,以增強其產品的品質、收益以及市場競爭優勢,使得生態農場的建設成為關鍵一環,它將是推動農業向環保轉變以及實現生態低碳農業進步的主要工具和強大的推動力。培育國家級生態農場對于維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的持續發展以及提高農民的收益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因此,以都勻市為例,對國家級生態農場的培育及實踐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這對于促進該地區的農業變革和持久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結合2022年生態循環農業整縣推進示范項目資金,特別是結合都勻市目前整體規劃、農業實際發展及當地居民訴求等整體考慮,把每一分資金用到解決當地實際需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以不撒“胡椒面”、以點帶面、重點解決為原則,故本次生態循環農業整縣推進示范項目以重點解決規模農場、生態循環基礎好的,企業主體意愿強的、周邊村民支持的典型示范企業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在減少對周邊環境影響的同時,實現生態農場的建設等,更是完全符合帶動項目周邊貧困居民脫貧致富,鞏固“精準扶貧”、不返貧的政策要求。
用好現有基礎條件:(1)信息技術支持。采用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的技術,借助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智能化信息支持,將構筑用于管理水資源、肥料使用、疾病防治等設備,集成應用智能化控制、服務、監控管理技術,實施精確的資源配置、遠程支持、即時的監測以及集中的展示等。(2)尋找平衡點,做好資源化利用。立足本地養殖特點,以種植和養殖相結合、近距離采集和綜合利用為主導,遵循“填補不足”的準則,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綜合利用的資源化利用,強調從源頭減少數量、過程管理、末端循環使用,鼓勵、支持養殖設施與糞污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著力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和糞污處理能力,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動作財政扶持,環保聯運”的原則,尋求建立一個包括大規模的畜禽糞便收集、處理和使用有機肥的社區服務系統,以促進畜禽糞便資源的再生利用,并保證養殖過程中的污染物不被排放,構建覆蓋全縣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體系和生態循環農業整縣推進示范基地。2022年6月《都勻市2022年生態循環農業整縣推進示范項目》工作推進會在市農業農村局召開,會議強調,必須達成共識,理解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深刻領悟到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的巨大價值,這是農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增強糧食穩定供應能力、全方位促進鄉村復興的真正需求。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為導向,積極推廣和實踐生態文明的觀念,真心實意地付諸行動,堅決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該公司成立于1989年,公司生產的“紅敏”牌都勻毛尖茶系列產品,多次被省、州消費者協會評為信得過產品,獲得“貴州省名牌產品”稱號,“紅敏”牌商標2008年榮獲“貴州省著名商標”。公司依靠自主創新,先后成功開發出了都勻地方群體品種制作紅茶、白茶、黃茶系列、青錢柳系列產品,公司制定紅茶企業標準上升為都勻市地方標準,參與制訂貴州綠茶、都勻毛尖茶、都勻紅茶等地方標準。產品出廠前,除公司自行對產品農殘檢測外,還要將每批次產品送國家檢測機構檢驗。根據現有的基礎條件新建肥料堆放區;廢棄農作物堆放區以及品牌展示廳。購置了廢棄物農作物有機肥加工設備;秸稈粉碎機2臺;氣象類檢測設備(溫度、濕度、光照、風向、監控等);生態成果收集;溯源基礎系統;多功能智慧生態監測展示系統等設備。
公司有種植、加工生產基地3個,分別位于都勻市沙包堡茶園村、歸蘭水族鄉大定村、福泉市仙橋鄉,茶葉種植面積達3000畝;產品有都勻毛尖、都勻紅茶、都勻黃茶、白茶、青錢柳等7個大類30余種;公司參與制訂貴州綠茶、都勻毛尖茶、都勻紅茶等地方標準。每年管護茶園投入約36萬元。我們多年來采取并證明有效的防控措施是:5月底春茶采摘結束,6月上旬進行一次全園修剪,剪除茶蓬成熟春梢上存留的病蟲或蟲卵,促夏芽整齊萌發;7月下旬夏茶采收結束后,即進行茶園第2次修剪,促秋芽整齊萌發。秋茶采收結束后,已是10月下旬,茶樹漸進入越冬休眠期,保留秋梢不再修剪,適時施肥,確保次年春芽優質早萌。不僅提高產品質量,還提升市場競爭力。
該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1年被評為貴州省黔南州龍頭企業,2012 被評為貴州省龍頭企業。主要生產經營名優都勻毛尖、都勻紅茶等。公司擁有生產基地3020畝,采取“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間接帶動當地5000 戶農戶。現建有500立方沼氣工程 1 處。指導該公司在茶葉的栽培、茶園的經營、采集,以及茶青的處理、等級劃分上都實行了嚴格的監督,以確保其產品的質量和品質。根據現有的基礎條件,新建茶場循環農業澆灌系統520畝;干濕分離管網改建300m;干糞發酵場1000㎡;購置糞便處理系統1套;有機肥加工設備1套;農作物秸稈顆粒加工機1臺;有機肥鏟車1輛;沼液運輸車1輛;固體有機肥運輸車1輛等設備。該公司將已建成的沼氣工程產生的沼液經沉淀過濾、配肥調配后,再通過鋪設的管網(主管、分管、支管和軟管多級管道)輸送到茶園進行噴灌施肥,覆蓋茶園520畝,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增強了茶葉的質量和產出,帶來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環保效果。
3.1.1 環境治理
制定了與糞污收集、儲藏和運送的相應支援措施;完善了包括有機肥料(含沼肥)在內的末級產品的補助政策;確保了大型畜牧業、廢水處理設備以及養豬場的廢水接受區域的安全;執行了沼氣的整體使用政策,促使生態天然氣投入到城鎮的城鎮中。
3.1.2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市政府將生態循環農業整縣推進工作作為近期重點工程推進,在爭取中央、省市專項扶持資金的基礎上,把必要的工作經費列入本級的財政預算,同時,也會采取貸款貼息、信用擔保和直接補助等措施來制定出積極且高效的支持政策,還會盡可能地利用先進的方法來吸引社會資本投身于生態循環農業的建設中。承擔主體。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省級財政預算的指導力量,特別是對于像龍頭公司、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這樣的新興農業運營實體,來創造一個具有生態循環性的農業模式。由于農戶數量多、小而弱,組織程度低、經營方式落后的原因,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不能起到生態循環示范作用。因此,選取糞污資源化基礎好的、企業主體規模大且意愿強的、周邊村民支持的、消納場地足夠的企業。
3.2.1 生態農場智能化
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統來推進現代化的生態循環農業,通過物聯網與移動網絡的應用,構筑如水分、營養、疾病防治等的設施,并整合使用智能化的控制、服務、監測管理技術,從而達到精確的資源配置、遠程的服務、即時的觀察和集中的展示等。
3.2.2 糞污資源化利用
“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依據家禽養殖的規模,配備相應的糞便處理土地。通過整合土地的流轉和運營,農業和畜牧業能夠將畜禽廢棄物經過沼氣發酵等步驟得到的沼液和沼渣直接應用于種植和生產,從而建立起農業和畜牧業的良好循環模式。這樣不僅有助于保持畜禽的健康養殖,還能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并增強土壤的肥力,達到生態和經濟雙重收益。針對本項目依托企業養殖現狀,企業有自己的種植場且附近有足夠多土地消納糞污(茶場、農田),擬采取農牧結合的技術路線。目前,項目區域內的承擔單位都建有沼氣發酵池,糞污經發酵后,沼液中含大量顆粒物,需要經過沉淀,才能采用泵抽方式用于澆灌。茶場或果園,大都建于山上,如采用人工澆灌,不僅勞動強度大且生產效率低下,為此,需要建設配套的沼液沉淀池及配套相應的管網,才能將沼液用于種植場的澆灌。對于多余的沼液,采用罐車拉至周邊農田,供農戶免費使用。干清糞及沼渣采用堆肥發酵作為有機肥外賣或供周邊農戶使用,在發酵中,需要對糞便進行翻堆、裝載,需要配套相應的工程車輛,如鏟車及運輸車。
都勻市農業農村局對項目的進展、效果以及運營管理等方面負有全面責任。根據各個層級的畜牧、農業能源以及發展改革機構的職責,負責監督和評估投資計劃的執行以及項目的實施狀況。
3.3.1 加強資金監管
嚴格遵守省級預算內的投資管理相關條例,真正提升資金的管理水平。對于補貼性的投資,必須實施專門的賬戶管理,獨立計算,專項使用,絕不允許存儲或者挪用。在市級的畜牧、農業等相關機構中,設立一套定期的審查與公告機制,以便對項目的進展、品質、收益等方面進行監督和公告,同時也會把公告的信息提交給省級的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也會依據項目的執行情況,不定期進行隨機抽查。
3.3.2 建立績效考核與反饋機制
對于項目的成果進行深化的評估,依照項目的建設目的、當地的支援政策以及項目的實施與運營狀態等因素,構建一個全面的成果評估指數框架。經過項目縣的自我評估和省級監督機構的再次審查,得出了年度的績效評估結果。這些評估結果會被立即反饋給省級監督機構,以此來促進改進管理策略和提高項目的管理質量,并有條不紊地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的建設。
3.3.3 建立獎懲機制
年度投資是由省級財政管理以及項目成效評估的結果所決定的。對于那些項目進展遲緩、資金利用效率低下,無法按時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任務或者沒有達到項目建設的目標的,會削減或者暫停他們的下一年度投資計劃的規模。
培育生態農場2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實施區域內完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90%、有機肥替代化肥比例≥2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86%。
(1)采用物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建設控水、控肥、控病、控濕等設施,集成應用智能化控制、服務、監控管理技術,實施精確的資源配置、遠程支持、即時的監測以及集中的展示等。
(2)項目區域內種植園區水肥替代化肥,使糞污得到最大資源化利用。按照污染物治理路徑,針對項目區的實際情況和排放要求,養殖畜禽糞污采用厭氧消化技術處理,產出的沼氣可綜合利用,發酵后產出的沼渣制作成有機肥進行售賣或自用,沼液制作成水肥,沼液除用于企業內部種植場外,可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使用,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料利用。
(3)對于生態農場的水資源、土地條件以及農產品的品質等方面進行抽樣評估,并全面考察其投入與產出的效果、持久發展的能力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執行情況,同時,也需要加強對生態農場的跟蹤評估,并及時提供評估結果,以此來構建一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通過對都勻市自然資源和農業潛力的分析,我們發現國家級生態農場的培育對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維護生態平衡、推動農業的持久發展以及提升農民的收益等方面,國家級的生態農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國家級生態農場的培育改善了都勻市的生態環境。通過采用環境友好的農業生產方式,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保護土壤健康和水資源,有助于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然而,國家級生態農場的培育和可持續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土地利用調整和資金支持是一項重要任務,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投入。通過優化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的持久性發展以及提升農民的收益,國家級生態農場為都勻市乃至全國的農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然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政府、農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政策體系和支持機制。只有這樣,國家級生態農場才能在都勻市持續發展并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