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賢,李春艷,唐紅麗,李冰雪
(1.德惠市布海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 德惠 130300;2.德惠市農業技術宣傳教育中心,吉林 德惠 130300;3.德惠市農業開發總公司,吉林 德惠 130300)
在北方的糧食作物中,玉米是種植較多的品種之一,科學種植與管理十分重要。掌握北方玉米的種植技術,了解玉米病蟲害發生、發展的規律,采取有效應對和處理措施,為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提供保障。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糧食安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玉米是一種應用范圍很廣的經濟作物,是繼水稻之后,又一重要的糧食及飼料作物。玉米作為飼料、工業酒精和食品的原材料,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目前的市場供需已經從原本的供大于求變成了供給不足,必須依靠進口來實現供需的均衡。北方是我國玉米的重要種植基地,一直以來都扮演著北糧南調的糧倉角色,但是,近年來的玉米的大規模進口表明,我國的玉米種植還有很大的種植發展空間,尤其是在目前的階段,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扶持下,玉米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很好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們持續的分析和總結玉米種植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推廣先進技術,根據需要及用途,不斷提高種植的質量,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及相關行業發展作出貢獻。
通過對玉米生產實踐的分析,認為要獲得較好的增產效果,種子的選用與處理是一個重要環節。在選種的時候,相關種植人員應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選用具有較高抗病性和無病蟲害的品種。在此過程中,應盡量挑選出有廣泛市場和銷量較好的品種,確保玉米種植的產量和效益得到充足保障。在買種子的時候,一定要去正規的店鋪,并且要有收據,以免買到了假貨,并且要未雨綢繆。選好種子,就得做好晾曬,拌種。晾曬是指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把種子放到平坦的地上,并要不停地翻土,以免陽光對種子造成傷害;拌種就是把種子放在溫水中,然后選用一些化學物質進行攪拌,這樣就可以把種子包裹起來,從而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要增加玉米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從根本上改善玉米生產環境。要想確保玉米的健康成長,就得選一塊平整的沃土進行種植。肥沃、平整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氣性和養分,是最適宜種植玉米的土壤,而且也能有效保障玉米的增產。為保證土壤質量,人們往往在秋冬季對土壤進行改良,以保證土壤水分的充分利用,同時也要注意土壤地下的供應。在重視土壤肥力的前提下,水是不可忽視的。合理地進行土地調整,能為下一年玉米種植提供一個良好的土壤條件和環境。
選種是玉米生產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在正式播種之前,首先要對玉米種子進行品質檢查,將壞的或者是被蟲咬過的種子剔除,避免造成玉米減產。選擇好的種子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晾曬、調配種衣劑等工序,這樣才能使其萌發,并且能提升種子水分吸收率,使其更好的發育。在正式種植時,應考慮到氣象因素的影響,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種植,避免因突發事件而導致減產。要重視早播對水的需求,要控制好播種量,不要因為貪婪而播種太多,會搶奪玉米種子的生活環境,降低產量。在播撒時,可選用簡單易操作的機器,并對播撒的間距、密度進行嚴格的控制,以避免產生不均勻、不均勻的情況,使播撒的種苗深度均勻。利用機器進行播種,可使玉米的播種效益得到提高。
科學地施用玉米肥料,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對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改善其生長發育狀況,使其獲得較好的養分。肥料的選擇需要依據種子的營養需求進行科學選擇,如氮、磷、鉀等。在施肥的時候,要根據種子的實際生長環境、氣候等因素,選用適當的肥料,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肥料的作用。要注意玉米的栽植密度,要有規律地施肥,這樣才能讓玉米長得好。若播種密度太小,雖可確保其養分充足,卻造成了土壤資源的極大浪費,造成了產量的降低;若密度過大,則會使種子彼此“爭奪”養分,造成某些品種的長勢差,甚至有許多品種的枯萎。所以,在玉米栽培中,應針對不同品種,合理地進行合理的栽培,以達到高產、增效的目的。
2.5.1 種植前期管理
首先,種子萌發階段的管理。玉米種子播種后的第一個時期就是出苗期,這個時期要注意對土壤進行養護和調整,盡可能地為玉米的出苗創造最好的環境,提高出苗率,好的出苗率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根本。
其次,種子發芽后的栽培。在玉米苗長成之后,要對其進行及時、全面的查苗,并進行適當的補苗,將對玉米苗生長產生的影響的雜草進行清理,將殘、弱、病苗剔除出去,對過密的苗塊進行適當的疏苗,當幼苗長出約4片葉片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定苗,保證幼苗的成長速度保持一致,并且間距要合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進行光合作用。
2.5.2 生長期管理
通常情況下,玉米的生長期指的是從玉米開始拔節到長成具有生產能力的植株的這一段時期,在這一時期,管理的質量與玉米的生長速度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對生長期的管理進行強化,要通過強化施肥管理、除穗管理來要為玉米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化肥是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增加產量和收入。在玉米生育期間,通常使用的是尿素,用量為18 kg/667m2,具體的施用方法應根據不同的土壤肥力和玉米的生長發育狀況,進行科學的施肥。第二,是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摘除穗部。在出穗后,要及時地進行除穗,并在未進行授粉前進行,將植株上多余的穗子去掉,每株留2個長勢好、個頭大的穗子,以降低營養的消耗。
玉米黑穗病是一種發生范圍較廣的玉米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造成玉米減產。這種病害主要發生在玉米抽雄前后,是一種在北方地區較為常見的玉米病害 一般情況下,在北方地區玉米黑穗病主要發生于春玉米上,夏玉米發病較輕,夏玉米發病后會形成黑色穗子,導致減產。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當病菌侵染后,病菌會隨著玉米植株進入到土壤中,然后在土壤中不斷繁殖生長。隨著病菌的不斷繁殖,會導致土壤中的氧氣逐漸減少,導致土壤環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幼苗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嚴重時會造成幼苗死亡或者成片死亡。
玉米黑穗病在發病初期,玉米植株的雄穗和雌穗上會出現黑色的斑點,然后這些斑點逐漸擴展,擴散到整個玉米植株的穗部,形成黑粉。這些黑色粉狀物會隨著玉米植株的生長不斷脫落,隨著病斑和粉狀物的脫落,玉米植株會出現黑穗病的癥狀。在發病后期,黑穗病會向內部蔓延,導致整個雌穗以及雄穗出現黑粉。在發病后期,雄穗和雌穗上會出現破裂的情況。當果穗裂開后,這些黑粉就會從開裂的口溢出,從而造成玉米植株籽粒不飽滿或者空粒。當病菌擴散到穗部后,病穗上會出現大量黑色小粒點,當小粒點逐漸增多時,病穗上的黑色小粒點會逐漸增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春季氣溫變化較大,從而導致病菌感染的概率較高;二是當春季溫度過低時,會導致病菌的活動速度減慢,從而降低了病菌入侵的概率;三是由于種子本身攜帶有病菌,所以在播種前如果沒有對種子進行殺菌處理,那么會導致病菌在種子內部大量繁殖,從而降低了對玉米植株的傷害;四是如果種植的地塊出現了連作現象或者輪作現象不合理時,會導致病菌的不斷繁殖,從而增大了病害的危害程度;五是在播種前如果沒有進行殺菌處理或者輪作種植等措施,也會導致發病概率增加。對于黑穗病的防治主要要從源頭上進行抗性品種的選育一般來講,抗旱品種具有較高的抗病性,馬齒形玉石稻米的抗病性比甜種的高;早熟品種的抗病性比中后期品種好。另外,要注意對玉米螟等害蟲的預防,并盡可能地減少對它們的傷害。在病瘤破裂之前進行切除,可以有效預防瘢痕的出現。在谷地里在收割后,將病害的植株在地里清理干凈,并將土深翻,采取循環控制,使用完全腐爛的有機肥料。在抽雄期之前,要及時澆水,以避免旱澇保收,這對防止斑點有很好的效果。
玉米葉斑病是一種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一種病害,這種病害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一旦發生,很難及時發現。同時,由于這種病害的發病原因十分復雜,在發生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多種病菌,因此很難進行有效的防治。在我國北方地區,玉米大斑病在不同的年份發病情況也會有很大差異。一般情況下,在每年的六月份以后玉米會進入成熟期。由于這個時候玉米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因此這個時期也是玉米大斑病發病最嚴重的時期。一旦這個時候玉米大斑病發病較重,將會導致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下降。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或病葉。如果發現有大斑病出現的跡象,可以使用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處理,每隔7~10d噴灑1次,連續噴灑3~4次。也可以在播種之前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或者在收獲之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和病葉,并將其帶到田間外進行集中處理;也可以在種植玉米時使用多菌靈等農藥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玉米紋枯病是一種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經常發生的病害,主要是由玉米紋枯病菌侵染所引起。這種病害在我國北方地區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在發病過程中,玉米的葉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萎蔫,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玉米植株的死亡。一般情況下,玉米紋枯病多在苗期出現,發病時間一般都比較早,而且癥狀也比較明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將會對玉米的正常生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為了防止這種病害的發生,在播種之前需要使用6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在生長過程中也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工作。一旦發現有紋枯病發生時,要及時清除病株和病葉,并將其帶到田間外進行集中處理。另外在收獲玉米時,也要對田間植株進行仔細清理。
在我國北方地區,玉米莖腐病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害。一般情況下,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當玉米葉片出現彎曲時,就有可能是感染了莖腐病。這種病害在我國北方地區一般不會對玉米產生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出現連續陰雨天氣或者出現強風天氣時,這種病害就會對玉米造成較大的影響。一旦這種病害出現后,將會導致玉米葉片大面積發黃、干枯,同時還會對玉米的產量造成影響。而在防治莖腐病時,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種植。同時還可以在種植時使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農藥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此外,在種植期間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間對種子進行處理。一般來說,在播種之前應該對種子進行曬干處理,或者使用高錳酸鉀對種子進行浸泡處理;如果已經播種了玉米種子,應該及時將其運到田間外進行集中處理。
本病多見于華南,西南,首先在植株的葉片上出現癥狀,隨后可能會影響到穗、苞葉、雄花。如要預防生銹,必須做好下列工作。改善玉米的營養品質。提高農田的種植管理水平,對雜草和該病殘體進行及時的清理,種植后應及時進行深埋、焚燒處理,以達到根除病原菌的目的。其次要遵循防勝于治的原則,使用有關的藥劑,在8 d內噴上3~4次。50%的硫磺懸浮劑、4000倍液12.5%的速保利粉末、2000倍液25%的三唑酮粉末,來進行防治。此外為了避免這種病害問題的發生,還可以從品種選擇方面進行預防,可優先選擇抗病能力強的玉米種子,并及時進行酵素堆肥,以此來提升玉米自身的抗病性。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充分發現,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病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實際操作的時候,要重點掌握病蟲害的產生原因,從人為因素、自然因素等有關的角度進行深入的探討,并將相應的病蟲害綜合防控措施貫徹下去,同時還要不斷優化玉米種植技術和管理技術,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種植方式,為提高玉米種植的效益提供必要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