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穎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用能力教學部 北京 100010)
改革開放40 多年來,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實現歷史性跨越。早在2015年,北京市開始對 “2 + 3 + 2” 七年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進行測點,分階段縱向培養模式跨越了中職、高職和本科三個教育階段。目前,七年貫通培養項目還處于發展初期。較長的學制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中職到本科的跨越需要前期打好通識文化課基礎,逐步過渡到高等職業教育以及最終完成本科教育。
七年貫通制培養模式中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和課程評價體系與三年制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2022 年開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的通知》指出: “中職階段的基礎文化課要區別于普通高中的課程框架,要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將職業認知和職業素養滲透其中,專業課要適應未來發展需要,隨著首都產業轉型升級情況來動態調整,構建以初中畢業生為起點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英語作為一門基礎文化課程,貫穿了中職、高職和本科。前三年屬于從中職到高職的過渡階段,注重給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此外,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逐漸接觸與專業相關的職場英語,培養學生的國際交往能力。貫通培養中高職階段的英語學習質量直接影響后續本科階段的大學英語學習。因此,需要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針對貫通新生學生實際,調整適合其貫通英語課程教學的方法。在本文中所提及的中高職階段特指初中起點的高本貫通項目中前五年所處的階段。作者在從事貫通英語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試圖通過此文探討和總結該階段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七年制貫通模式下中高職的英語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目前無論在學生現狀還是教學現狀等各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挑戰。
1.1.1 缺乏內驅力,英語學習缺乏主動性
貫通培養的學生入校時年齡較小,他們中多數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并不拔尖,因此才選擇職業七年貫通。貫通模式的職業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既轉移來自中高考的壓力,又有機會上本科院校,成為職業技能人才。多數貫通學生學習缺乏內驅力,不想面對競爭,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學習缺乏主動性。他們入校時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而七年的學制讓他們容易產生懈怠的情緒,沒有升學壓力的同時也容易失去學習目標和動力,以為可以 “躺平” 到本科大學。尤其在貫通培養的前三年時間里,學生仍處于青春發育末期,思維尚未成熟,不能較為理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上課說話、打鬧時有發生。因此,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較高的要求。課堂上英語教師不僅要 “教書” ,關注授課內容,更要 “育人” ,及時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為和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 “三觀” 。
1.1.2 英語基礎參差不齊
英語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詞匯以及語法都需要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再進一步提升擴展。一些學生入校前中學時期的英語基礎已經比較薄弱,但也有部分學生英語基礎比較扎實。同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英語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通過課堂互動就可了解到一部分學生能夠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而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則明顯跟不上,甚至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給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
貫通模式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缺乏客觀量化的評價標準,容易出現教學斷層現象。教學斷層在這里指的是在貫通培養中職、高職、職業本科三個階段中,學生難以將各個階段英語教學內容融會貫通。例如在進入第四年的高職英語學習時,很多學生的詞匯量較小,語法基礎不扎實,沒有達到英語教學的最低要求;在高職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又完全沒有做好進入職業本科階段英語學習的準備,英語學習出現斷層現象。
英語屬于通用課程,幾乎貫穿每個學期,但缺乏統一測試學生英語水平的量化標準。例如,三年制專科有英語應用能力水平測試,本科階段有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高等技術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目前要求 “完成考核任務合格者” 就可以獲得高等職業教育畢業證書,[3]學生在進入本科階段之前并無要求獲得某種英語等級證書作為門檻。依據筆者所在學校貫通班的現狀,每學期都有針對所講教材內容的期中、期末考試,而這些考試屬于回顧總結性考試,考核內容主要基于課本上的知識內容。盡管有的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但這些考試僅限于引導學生扎實復習所學內容,考試成績不能代表其實際英語水平和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在中職轉高職階段沒有統一測評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水平測試,在后期從高職階段到本科階段的過渡過程中,不能客觀了解學生實際的英語水平和能力,無法為最后一個階段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學提供有效參考。
任課教師在班主任的幫助下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規范學生的行為方式。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針對剛入校的貫通一年級新生應幫助其樹立清晰的學習目標,確定課堂行為規范,具體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嚴格班風、校紀,培養班干部管理同學,杜絕上課說話、開小差的現象。初中起點的貫通學生自律性較差,由于所處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貫通前三年普遍上課愛交頭接耳、打鬧、開小差。在個別班級里,任課教師甚至需要用話筒壓制課堂的吵鬧聲。另外,貫通前三年的課程設置以職業本科為最終方向,側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而非學術水平,學習強度不及高中,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不足。因此在這三年的時間里,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需要耗費一定的精力嚴格班規、班紀,同時培養負責任的班干部,從課堂行為規范開始,阻止學生上課說話、開小差。英語課上,任課老師也可以通過提問、要求個別朗讀課文或單詞等方式提醒學生。
電子產品容易使得未成年學生產生依賴,上課容易分心。課前統一收起手機等電子產品,使得學生聽課時更專注。剛剛進入貫通培養的學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立好規則就能較好地堅持下去。因此,從開學第一天開始要求統一管理手機和電子產品,學生就會養成習慣,自覺履行規定,上課更為專注。
英語課程突出過程性評價能更好地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對于每一個優異的回答任課老師都應給予肯定評價和正向激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同伴之間良性競爭的氛圍。這種方式對于年齡較小的貫通學生尤為適用,他們更加需要任課教師的引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按時完成作業任務,上課積極回答問題。通過增大平時成績在總評中的比重,給所有學生平等加分的機會,課堂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此外,學期末對于英語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以及英語學習優異的學生,可設置獎學金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內驅力。
七年貫通的英語教學貫穿中職、高職和職業本科三個階段,需要依據具體的學習階段選擇適當的教材,確保貫通學生每個階段的英語學習都能順利過渡。
入校之后的前兩年應注重鞏固英語聽、說、讀、寫的基礎。可以選擇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高職貫通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用書《英語》,也有高職院校在學生入校的第一、二年選擇高中英語課本。從第三年開始,可以通過摸底考試測試學生的英語基礎,依據英語水平或所學專業對英語的不同要求實施分層教學。目前針對貫通項目市面上已經有針對各行業而編寫的貫通英語教材。分層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班級里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現象,縮小貫通學生在中、高職階段英語基礎之間的差距,為后續進入本科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貫通培養七年學制較長,且橫跨三個階段,如沒有一定的英語學習目標,不適時針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給予一定學習效果反饋,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動力。由于期中、期末考試不能全面評估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為了讓學生在前四年及時了解自己真實的英語水平,可鼓勵學生參加社會較為認可的相關英語水平測試,例如《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測試,通過測試結果反饋學生真正的英語水平,并為其制訂某一個階段具體的英語學習目標。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多面向三年制高職學生,即高中水平起點的三年制學生;而七年貫通的學生由初中升入高職院校,他們在課堂行為、心理特點以及師生間的交流方式方面有著很大不同。三年制高職的學生心理較為成熟,學習能力比貫通培養的學生強。此外,三年制高職學生經歷了中考、高考,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而貫通高職學生在適應力、自控力、心理發育、價值觀等方面還不夠成熟,行為習慣尚未養成。進入職業院校之后,多數貫通學生沒有學習壓力,勢必放低學習要求。
針對貫通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此年齡段比較容易被多樣的課堂表現形式吸引,英語課上教師應利用多種媒介形式組織教學,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例如通過動畫的方式講解語法點,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講授單詞及其構詞法。課后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完口語會話后通過視頻作業的形式分享所學內容,或者課后完成配套電子課本上的聽說任務等。多種媒介形式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加英語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使得英語學習更加生動、實用、有趣,更好地激發貫通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貫通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的一種新型培養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貫通英語課程應更加注重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技能,使其掌握行業英語的相關內容。教師應依據學生實際,通過加強對一年級貫通學生行為習慣的監督和管理,通過多種模態例如音頻、視頻等形式與語言模態相結合,增強英語課程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教師可實行英語分層教學,并鼓勵學生在二三年級階段參加英語水平測試,從而了解自己的實際英語水平。此外,教師應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平時作業和筆記情況。上述措施,使得貫通學生順利完成從中職到高職以及職業本科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