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2012—2021

2023-11-17 07:37:06吳旭曉
統計理論與實踐 2023年10期
關鍵詞:城鎮化質量

吳旭曉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統計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1464)

一、引言及文獻梳理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提出:“面向2035年,為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必須堅定不移、積極穩妥地推進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焙幽鲜〔粌H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也是城鎮化水平滯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之一。因此,在持續縮小河南省城鎮化規模與全國落差的同時,加速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實現中心城市“起高峰”,成為河南省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完成的現實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新型城鎮化概念之后,如何有效測評新型城鎮化質量就成為國內專家學者研究的焦點之一。歸納起來主要劃分為兩個層級:一是省域層級。王賓和楊琛等(2017)[1]從經濟、社會、生態、人居和城鄉5個子系統出發構建指標體系,運用熵權擾動屬性模型對2001—2013年我國?。▍^、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測評;趙娜(2021)[2]從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6個維度選取指標,利用改進熵值法對2008—2017年我國30個?。▍^、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評估。蔣正云和胡艷(2021)[3]從人口發展、經濟增長、社會建設、城鄉統籌和生態環境5個方面選取指標,運用熵值協調函數對2006—2018年我國31個省(區、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測度分析。黃敦平和陳潔(2021)[4]從宏觀經濟、產業結構、人口質量、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以及城鄉統籌6個維度選取指標,運用因子分析法對2019年我國31個?。▍^、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評估。趙永平和熊帥(2022)[5]從人口發展、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鄉融合和生態環境質量6個方面出發構建指標體系,對2008—2016年我國30個?。▍^、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測度。何育靜和張臣臣(2023)[6]從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公共資源和創新能力5個維度選取指標,應用熵權-TOPSIS模型測度分析2011—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新型城鎮化質量。二是市域層級。曹文明和劉贏時等(2018)[7]從經濟、人口、環境、社會和城鄉協調5個維度選取指標,應用因子分析法對2013年湖南省14個地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測度。王文舉和田永杰(2020)[8]從人口、經濟、社會、生態以及土地城鎮化5個維度選取指標,運用熵權法對2005—2016年河南省各地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評估。史歡歡和林影等(2020)[9]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居民生活、生態環境和科教文衛5個維度出發構建指標體系,將改進的熵值法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對2017年江蘇省13個地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評價。馬勝春和趙思悅等(2023)[10]從人口發展、經濟發展、居民生活、城鄉協調、社會共享和綠色發展6個維度選取指標,應用層次分析法和改進的熵值法對2011—2020年我國西部8?。▍^)77個地市和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測評。歐進鋒和許抄軍等(2023)[11]從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城鄉統籌、綠色低碳和創新發展等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利用組合賦權法對2009—2020年廣東省21個地市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評價分析。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單一指標無法有效反映新型城鎮化內涵,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需要從多維度進行,但從哪些維度選擇指標目前尚未形成統一意見。熵值法是運用較多的評價方法,主客觀組合賦權法已經成為近年來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的主流方法。

因此,本文在綜合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質量為導向,從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空間城鎮化和環境城鎮化5個維度出發構建指標體系,運用反熵權法(Anti—Entropy)與修正G1法相結合的耦合賦權法確定指標權重,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系統評估,剖析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區域演進趨勢及存在的主要短板,試圖為河南省現代化進程中高質量推進城鎮化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二、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評價體系構建

1.指標體系

遵循系統性、可比性、典型性、科學性等原則,基于新型城鎮化內涵、基本特征,以相關文獻[12]為基礎,從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空間城鎮化和環境城鎮化5個維度選取26個指標來描述新型城鎮化質量,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1)人口城鎮化

主要從城鎮化水平、就業狀況及人口素質等視角選取指標。城鎮化水平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反映,就業狀況用城鎮從業人員占比以及城鎮登記失業率來描述,人口素質用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來代替。

(2)經濟城鎮化

主要從經濟非農化和共同富裕兩個角度來考量。經濟非農化用非農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二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來衡量,共同富裕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比、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比來描述。

(3)社會城鎮化

主要從日常生活、醫療、文化、衛生、教育等角度選取指標。日常生活水平以用水普及率和燃氣普及率來反映,醫療、文化、衛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分別用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人均公共圖書館藏書量、萬人公共廁所數、普通初中生師比來描述。

(4)空間城鎮化

主要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質量等視角來選取指標。生產空間質量用市區經濟密度和城市開發強度來衡量,生活空間質量用市區人口密度和人均城市道路面積來描述,生態空間質量用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來反映。

(5)環境城鎮化

主要從環境治理、環境設施、環境效率、環境規制等方面選取指標。環境治理水平用市區污水處理率和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來反映,環境設施用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來描述,環境效率用萬元地區生產總值電耗表示,環境規制是環境規制強度的簡稱,一般用節能環保財政支出與工業增加值之間的比值來衡量。

2.評價模型

(1)指標無量綱化

為了實現不同屬性指標之間的合成,需要對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正向無量綱化處理。具體說,指標xij標準化按照下式進行:

(2)指標耦合賦權

為避免傳統熵權法的弊端,本文運用反熵權法(Anti—Entropy)與修正G1法耦合來確定指標權重。該方法求權重的基本步驟如下:

首先,計算指標反熵值。

其中,Ψi是指標反熵值;qij是中間變量;aij是指標xij標準化后數值。

其次,根據反熵值計算出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系數rk(k=m,m-1,…,3,2)。

根據評價目標對準則層下屬各指標xi從高到低進行重要性排序,得到指標之間的序關系:

接著,確定指標xk-1與xk之間相對重要系數rk。

最后,根據rk值計算第m個指標相對于準則層的權重wm。

由wm可以推算出準則層下屬各指標的權重wk:

(3)質量指數測度

維度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Bj是第j維度質量指數;wi是第j維度下屬第i指標權重;aij是指標xij標準化值。

綜合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A是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Bj是第j維度質量指數;wj是第j維度權重。

3.數據來源

本文所涉及的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2013—2022年的《河南統計年鑒》,大部分指標數據在原始數據基礎上計算得到。

三、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評價與分析

本文計算了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的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考慮到全省區域間的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按照河南省“十四五”規劃提出的五大區域對18個省轄市(示范區)的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進行分類對比分析。五大區域分別為:鄭州都市圈核心區(鄭州、開封、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安陽、濮陽、鶴壁)、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南陽、信陽、駐馬店)、豫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商丘、周口)、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洛陽、濟源、三門峽)。為了表述方便,在下文分析中簡稱為“一圈四區”,即鄭州都市圈、豫北示范區、豫南示范區、豫東示范區和豫西示范區。

1.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維度指數

以2021年為例,分析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的人口、經濟、社會、空間和環境城鎮化指數,圖1(a)—(e)依次展示了由高到低排序的18個省轄市(示范區)5個維度的城鎮化指數。

圖1 2021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5個維度城鎮化指數

(1)人口城鎮化指數

2021年人口城鎮化指數在5個維度中相對偏低,全省平均值只有0.433。其中,鄭州人口城鎮化指數居于全省第一位,高達0.929,鄭州也是全省人口城鎮化指數唯一超過0.6的城市;濟源和焦作排在第二、三位,分別為0.574、0.522;周口和駐馬店人口城鎮化指數低于0.3,居于后兩位。鄭州、濟源、焦作、洛陽、鶴壁、平頂山和新鄉人口城鎮化指數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省轄市低于全省均值。

(2)經濟城鎮化指數

2021年經濟城鎮化指數全省平均值達到0.694,在5個維度中排第一位。其中,鄭州和濟源經濟城鎮化指數在0.9以上,許昌也達到0.85。焦作、鶴壁、漯河、新鄉、洛陽在0.7—0.8之間,安陽、三門峽、濮陽、平頂山在0.6—0.7之間,其余省轄市在0.5—0.6之間。經濟城鎮化指數高于0.6的數量占比達到66.7%。

(3)社會城鎮化指數

2021年社會城鎮化指數全省平均值為0.639,在5個維度中排第二位。濟源排在省轄市(示范區)中第一位,社會城鎮化指數達到0.815;鄭州、三門峽、洛陽排在第二、三、四位,社會城鎮化指數在0.7—0.8之間;漯河、鶴壁、焦作、開封、許昌和駐馬店排在第五至十位,社會城鎮化指數在0.6—0.7之間;其余省轄市在0.5—0.6之間。社會城鎮化指數高于0.6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占比是55.6%。

(4)空間城鎮化指數

2021年沒有一個省轄市(示范區)空間城鎮化指數超過0.6,全省平均值只有0.406,排在5個維度末位。其中,鄭州居于全省第一位,空間城鎮化指數僅有0.528;許昌、周口、平頂山、駐馬店、洛陽、焦作、漯河、新鄉、濮陽、安陽排在第二至十一位,空間城鎮化指數在0.4—0.5之間;濟源和商丘居于后兩位,分別只有0.274和0.195;其余省轄市排在第十二至十六位,空間城鎮化指數在0.3—0.4之間。

(5)環境城鎮化指數

2021年環境城鎮化指數全省平均值為0.611,在5個維度中排第三位。漯河居于全省第一位,環境城鎮化指數為0.711;周口、鄭州、濮陽、南陽、駐馬店、安陽、開封、信陽、許昌和鶴壁排在第二至十一位,環境城鎮化指數在0.6—0.7之間;濟源居于最后一位,環境城鎮化指數僅有0.474;其余省轄市排在第十二至十七位,環境城鎮化指數在0.5—0.6之間。環境城鎮化指數高于0.6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占比為61.1%。

2.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綜合分析

2012—2021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及維度指數時序演變情況見表2。從時序演變趨勢看,河南省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指數和綜合指數呈現穩步提升態勢,空間城鎮化指數除了在2015—2016年出現橫盤,其余年份也表現出穩步提升趨勢。環境城鎮化指數在2012—2019年實現穩步提升,2020—2021年表現出下滑態勢。

表2 2012—2021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維度指數及城鎮化率時序演變

2012—2021年在新型城鎮化5個維度中,經濟城鎮化一直處于領先位置;環境城鎮化在2012—2020年居于第二位,2021年下跌到第三位;社會城鎮化的情況與環境城鎮化相反,在2012—2020年居于第三位,2021年上升到第二位;人口城鎮化在2012—2019年居于第五位,2020—2021年上升到第四位;空間城鎮化由2012—2019年的第四位下滑到2020—2021年的第五位。與2012年相比,2021年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空間城鎮化和環境城鎮化分別提升了107.74%、47%、53.51%、33.13%和32.73%,人口城鎮化提升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社會城鎮化。

2012—2021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一直滯后于城鎮化率,表明河南省城鎮化“量”的擴張領先于“質”的提升??上驳氖琴|量提升速度快于數量擴張速度,“質”與“量”之間的落差由2012年的4.79個百分點下降到2021年的0.75個百分點。同時要看到,河南省城鎮化無論是城鎮化率還是質量指數仍然比較低,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2012—2021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及其排名結果見表3。除了鄭州、開封、焦作、許昌、三門峽、商丘、濟源,其余11個省轄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呈現穩步提升態勢。為了突出重點,本文僅對部分省轄市(示范區)進行具體分析。2012—2021年鄭州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一直穩居全省第一位,2012年質量指數為0.577,2013—2017年質量指數在0.6—0.7之間,2018—2021年一直在0.7—0.8之間;鄭州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在2019年出現微調,主要是受空間城鎮化指數和環境城鎮化指數的影響,空間城鎮化指數由2018年的0.505下降到2019年的0.491,環境城鎮化由0.879下滑到0.786;2020年有明顯回落,主要是受經濟城鎮化指數和環境城鎮化指數拖累,經濟城鎮化指數、環境城鎮化指數分別由2019年的0.962、0.786下滑到2020年的0.933、0.672。許昌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在2012—2014年、2016年落在0.4—0.5之間,2015年、2017—2020年處于0.5—0.6之間,2021年提升到0.600,總體躍升兩個臺階;在2012—2015年、2020年居于全省第二位,2018年位居全省第三,2016年位居全省第五,2017年、2019年和2021年均排在全省第四位;許昌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在2016年出現回調的原因是社會城鎮化指數出現下滑,由2015年的0.520下降到2016年的0.515。三門峽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高開低走,2012—2018年處在0.4—0.5之間,并分別在2015年和2018年出現兩次回調,2015年主要是受社會城鎮化指數、空間城鎮化指數和環境城鎮化指數疊加下滑的影響,2018年主要因為經濟城鎮化指數和空間城鎮化指數下滑;2019—2021年處于0.5—0.6之間;其排名變化為:3(2012—2014年)→7(2015年)→6(2016年)→7(2017年)→12(2018年)→10(2019年)→8(2020—2021年)。濟源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實現兩級跳,2012—2016年處在0.4—0.5之間,2017—2020年處在0.5—0.6之間,2021年超過0.6;受空間城鎮化指數和經濟城鎮化指數下滑的影響,2016年濟源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出現小幅度回調;其排名變化為:4(2012—2014年)→3(2015年)→4(2016年)→5(2017—2018年)→6(2019年)→4(2020年)→2(2021年)。洛陽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低開高走,并上了兩個臺階,2012—2013年處在0.3—0.4之間,2014—2018年上升到0.4—0.5之間,2019—2021年上升到0.5—0.6之間;排名變化為:12(2012年)→10(2013—2015年)→7(2016年)→8(2017年)→7(2018—2019年)→5(2020—2021年)。南陽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雖然一直不高,但也實現了三級跳,2012—2014年處在0.2—0.3之間,2015—2018年提升到0.3—0.4之間,2019—2020年上升到0.4—0.5之間,2021年超過0.5;但排名一直較低:17(2012—2015年)→18(2016—2019年)→17(2020年)→16(2021年)。商丘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比較特殊,雖然一直不高,但也實現了三級跳,且出現拐頭情況;2012—2014年處在0.2—0.3之間,2015—2016年上升到0.3—0.4之間,2017—2018年提升到0.4—0.5之間,2019—2020年再提高至0.5—0.6之間,但在2021年回落到0.432,主要原因在于空間城鎮化指數和環境城鎮化指數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分別由2020年的0.524和0.623下跌至2021年的0.195和0.553。

表3 2012—2021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及排名

河南省五大區域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階段性特征見圖2。無論是黨的十九大之前的時間段(2012—2016年),還是之后的時間段(2017—2021年),五大區域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均值在空間上都呈現核心突出、西北高東南低的分布特征。與黨的十九大之前相比,黨的十九大之后“一圈四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均獲得較大幅度的提升,分別提升了10.1、10.3、12.2、14.7、8.4個百分點,提升比例依次達到22.21%、24.74%、36.92%、46.36%、18.64%。豫東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提升幅度、比例均在五大區域中排在首位,這也是豫東示范區在黨的十九大之后趕超豫南示范區的原因所在。

圖2 河南省區域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階段異質性

分別以對應年份全省城鎮化率和綜合指數的均值為分界線,大于平均值為高,低于平均值為低,將各省轄市(示范區)劃分為4種類型,即LL型(綜合指數和城鎮化率都低于全省平均值)、LH型(綜合指數低于全省平均值,城鎮化率高于全省平均值)、HL型(綜合指數高于全省平均值,城鎮化率低于全省平均值)、HH型(綜合指數和城鎮化率都高于全省平均值)。為了節省篇幅,表4僅列出2021年各省轄市(示范區)綜合指數與城鎮化率分布矩陣。

表4 2021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綜合指數與城鎮化率分布矩陣

表4顯示,2021年LL型省轄市(示范區)數量最多,占總數50%;其次是HH型,占總數27.78%;LH型與HL型省轄市數量相同,均占總數11.11%。平頂山、安陽、周口等LL型省轄市面臨“質”“量”雙提升壓力,要積極對標HH型省轄市,既要注重提升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也要提高城鎮化率;LH型的新鄉和三門峽的工作重點是加快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HL型的漯河和許昌需要加速城鎮化進程,在?!百|”的基礎上實現“量”的擴張,提升城鎮化率;鄭州、濟源、焦作等HH型省轄市(示范區)要以國內先進地區的現代化城市為標桿,爭取“量”與“質”再上新臺階。

3.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及維度指數區域演進

河南省“一圈四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及分維度指數演進情況見表5。受篇幅所限,表5僅列出典型年份數據。從演進態勢看,2012—2021年河南省區域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及維度指數總體穩步向好,但也存在極個別區域在個別年份出現下降情況。

表5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和維度指數區域演進

就人口城鎮化而言,“一圈四區”均呈現持續走高演變態勢。區域排序由高到低依次為鄭州都市圈、豫西示范區、豫北示范區、豫南示范區、豫東示范區。

從經濟城鎮化看,“一圈四區”均呈現上升演變態勢。在具體排名上,2018年鄭州都市圈為第一、豫西示范區為第二,其余3年豫西示范區為第一、鄭州都市圈為第二;豫北示范區一直位居第三;在2018年和2021年,豫東示范區為第四、豫南示范區為第五,其余2年豫南示范區為第四、豫東示范區為第五。

就社會城鎮化看,“一圈四區”均呈現持續提高演變態勢。豫西示范區一直位居首位,鄭州都市圈一直位居第二;在2021年,豫南示范區為第三、豫北示范區為第四,其余3年情況相反,豫北示范區為第三、豫南示范區為第四;豫東示范區除2018年外一直為第五。

從空間城鎮化看,鄭州都市圈、豫北示范區、豫南示范區和豫東示范區均呈現逐步提升演變趨勢;豫西示范區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演變態勢,即由2012年的0.362下降到2015年的0.301,再上升到2018年的0.313,最終提升到2021年的0.368。2021年鄭州都市圈位居第一,其余3年位居第二;2012年豫北示范區排在第四,2015年和2018年排在第三,2021年上升到第二;豫南示范區由2012年、2015年的第五名上升到2018年的第四名,再到2021年的第三名,排名穩步上升;豫東示范區在2012年位居第三,2015年和2018年位居第一,2021年又回落到第三;豫西示范區在2012年位居第一,2015年跌到第四,2018年下行至第五,2021年回升至第四。

從環境城鎮化看,鄭州都市圈和豫北示范區均呈現先上升后回落演變態勢。鄭州都市圈排名變化表現出波動式下滑趨勢:2→3→2→4;豫北示范區在2021年位居第二,其余3年位居第一;豫南、豫東和豫西示范區環境城鎮化指數均呈現不斷提升變化趨勢。豫南示范區排名變化表現出波動式上升趨勢:3→1→3→1;豫東示范區排名變化整體表現出下滑趨勢:5→4→4→3;豫西示范區在2012年位居第四,其余3年位居第五。

從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看,“一圈四區”均呈現持續走高態勢。鄭州都市圈一直位居第一;豫西示范區一直位居第二;豫北示范區一直穩居第三;豫南示范區在2018年排在第五,其余3年排在第四;豫東示范區在2018年排在第四,其余3年排在第五。

4.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的制約短板分析

為了找準提升各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的發力點,根據系統理論中的“木桶效應”,得分值最低的維度就是該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囿于篇幅所限,表6僅列出各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制約短板類型演變的部分年份數據。

表6 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制約短板類型演變

表6顯示,2012—2021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示范區)的核心短板主要集中在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兩個維度??臻g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逐年提升,2012年鄭州、鶴壁、濟源的核心短板是空間城鎮化,2015年增加了焦作和漯河,2018年增添了開封和三門峽,2021年增加了洛陽、新鄉、商丘和信陽。與之相對應,人口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逐年下滑,依次為15個、13個、12個、7個,占總數的比重分別為83.33%、72.22%、66.67%、38.89%。2021年空間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超過了人口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因此,提升城市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質量成為當前河南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實現中心城市“起高峰”戰略目標的核心政策靶向。

四、主要結論與對策建議

1.主要結論

基于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的綜合指數及5個維度指數測算結果,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2021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新型城鎮化5個維度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特征比較明顯,均值由高到低依次為經濟城鎮化指數、社會城鎮化指數、環境城鎮化指數、人口城鎮化指數、空間城鎮化指數。

(2)2012—2021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呈現逐年穩步提升態勢,城鎮化“量”的擴張領先于“質”的提升,但質量提升速度快于數量擴張速度;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無論是城鎮化率還是質量指數仍然比較低,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3)2012—2021年,除了鄭州、開封、焦作、許昌、三門峽、商丘、濟源,其余省轄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呈現逐年穩步提升態勢;鄭州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一直穩居全省第一位,其余省轄市(示范區)的排名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

(4)黨的十九大前后兩個階段,河南省“一圈四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均獲得較大幅度的提升,豫東示范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無論是提升幅度還是比例均在五大區域中排在首位;區域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均值在空間上都呈現核心突出、西北高東南低的分布特征。

(5)河南省“一圈四區”的新型城鎮化質量綜合指數以及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3個維度指數均呈現持續走高演變態勢;豫西示范區空間城鎮化指數表現出先降后升演變態勢,其余區域均呈現逐步提升演變趨勢;鄭州都市圈和豫北示范區環境城鎮化指數呈現先上升后回落演變態勢,其余區域均呈現不斷提升的趨勢。

(6)2012—2021年各省轄市(示范區)的核心短板主要集中在人口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兩個維度??臻g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逐年提升,人口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逐年下滑,2021年空間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超過了人口城鎮化是核心短板的省轄市(示范區)數量。

2.對策建議

河南省城鎮化正處在動力轉換和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期,推動全省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是全面建設現代化河南的核心主題和必然選擇。根據上文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堅持系統思維,實現多元協同共進。協調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以數字化為引領,以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促使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環境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耦合聯動,保障“產-城-人”協同共生。

(2)堅持“一圈四區”協調發展,優化規模結構。鼓勵人口、科技、信息、資金等生產要素充分自由流動,提升鄭州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級;協同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和新興產業壯大,以經濟城鎮化和社會城鎮化為先導,引領人口城鎮化提速增效,實現豫東和豫南示范區新型城鎮化“量”“質”雙升。

(3)堅持以人為本,補短板強弱項。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兼顧存量提質與增量穩進,從宜居宜業、綠色低碳、安全韌性、公共服務均等普惠共享等方面提升城市內涵及品質;在城市更新中重塑各省轄市(示范區)城區空間格局,優化城市“三生”空間結構,提升空間城鎮化質量,把城市建設為充滿生機活力、人文關懷和幸福感的人間樂園。

猜你喜歡
城鎮化質量
“質量”知識鞏固
質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關于質量的快速Q&A
質量投訴超六成
汽車觀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
讓老年農民挑起城鎮化的重擔?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5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石器時代與質量的最初萌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91毛片网|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91福利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黄色爱视频| 亚洲动漫h|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成人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亚洲美女操| a毛片免费观看| 看国产毛片| jizz国产在线|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91欧美在线| 久久不卡精品|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成人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99热精品久久|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欧美日韩18|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国产95在线 | 久草热视频在线|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婷婷色中文网|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白丝av|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美乳|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麻豆a级片|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