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22 日,“2023 城市道橋與防洪第十二屆全國技術論壇”參會代表們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實地工程項目考察。
上午,大家來到百年老街——楊樹浦路,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交規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對楊樹浦路綜合改造工程進行了現場講解(見圖1)。楊樹浦路始建于1869 年,至今已有150 余年歷史。經歷百年的道路,改造更新歷經重重困難。工程難點不僅在地上,更在地下。楊樹浦路全線地下管線錯綜復雜,其中老舊管線居多且基本都在運營,管道老化嚴重,均已超齡服役。楊樹浦路沿線涉及江浦路越江隧道、軌道交通18 號線、楊樹浦水廠深化改造及濱江區域路網建設等多個市、區重大工程同步施工,這對總體施工籌劃也是挑戰。楊樹浦路綜合改造是楊浦區“雙十”工程,也是服務及助力楊浦濱江地區發展的重大民心工程。自工程建設之初,項目建設就以綜合性改造工程定位,而不僅僅是對道路進行更新改造,并以此為契機,對地下管線進行了全方位更新。項目建設從“單一工程建設”向“環境空間提升”轉變,通過改造更新,讓道路與周邊景觀融合,深挖厚植楊樹浦路的歷史文化底蘊,著重打造宜漫步、可閱讀、保障出行、面向未來的高品質楊樹浦路(見圖2),打造一個讓市民沉浸式體驗沿線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露天博物館”。

圖1 上海市政總院交規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介紹楊樹浦路綜合改造工程

圖2 與會代表漫步在改造后的百年老街——楊樹浦路
在百年老水廠——楊樹浦水廠,大家跟隨著上海市政總院楊樹浦水廠二期改造工程項目總工程師付才了解了楊樹浦水廠的前世今生(見圖3、圖4)。楊樹浦水廠始建于1883 年,至今已140 年,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自來水廠。它是近代中國城市供水的起點,也是一處兼具功能性和歷史性的重要文化遺產。為適應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全面提高城市飲用水水質,楊樹浦水廠近年來進行了大規模設備及工藝技術的更新改造。2019 年11 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楊樹浦水廠,隨后由水廠的露臺來到了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楊樹浦水廠濱江段,站在濱江棧橋上,面對浦江兩岸的嶄新風貌,留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2020 年,楊樹浦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工程全面施工,設計規模120 萬m3/d,楊浦、虹口、靜安、普陀、寶山等五區近300 萬市民都喝到了更好的水。面對數字時代,楊樹浦水廠建立了數智思維,運用數字技術,加速構建即時感知、科學決策、主動服務、智能監管的新型水務生態,以智慧水務賦能未來,為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提供未來支撐。

圖3 楊樹浦水廠二期改造工程項目總工程師付才講解水廠歷史和改造情況

圖4 與會代表參觀楊樹浦水廠
隨著上海市政總院景觀院工程師黃慕晗,大家來到楊浦濱江,黃慕晗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楊浦濱江景觀的改造情況(見圖5、圖6)。楊浦濱江是上海乃至中國近代工業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工業遺存的改造讓濱江地帶形成了獨特的城市肌理和地區風貌。楊浦濱江營造以人為本的城市休閑空間,并結合建筑特色講述濱江發展歷史、紅色底韻和人文情懷。

圖5 上海市政總院景觀院工程師黃慕晗介紹楊浦濱江改造情況

圖6 與會代表漫步在濱江棧道上
當天下午,大家來到上海71 路中運量公交線路參觀考察(見圖7)。71 路中運量公交工程是上海市區東西向交通主動脈的中運量公交線路之一,采用路中專用道形式和24 小時獨立路權形式,設有專用站臺和專用信號燈,站臺上的顯示屏有車輛到站時間、天氣情況等推送信息。該工程是上海市創建首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的代表性工程。截至2022 年1 月,上海公交71 路的工作日日均客流為4.5 萬人次,最高日客流達6 萬人次,累計運送客流近7 500 萬人次,超過了原日均3 萬人次的設計能力,成為上海公交行業日均客流量最高的線路。久事公交巴士三公司毛禮蓓向大家詳細介紹了71 路中運量工程的建設情況。隨后,與會代表們乘車體驗了中運量公交的運行狀況。

圖7 參會代表們在71 路中運量外灘站聽取講解
接著,代表們來到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橫通道新建工程Ⅶ標段項目部。北橫通道是上海市境內連接長寧區、普陀區、靜安區、虹口區及楊浦區的城市快速路,也是上海“三縱三橫”“井”字形骨架性主干路網的組成部分。北橫通道還是國內首條在復雜環境下橫穿市中心的長大地下通道,是目前最長的城市地下道路,也是大直徑的盾構隧道之一,采用了創新的選線理念和小客車專用地下道路線形技術標準,以及超大直徑盾構長距離穿越城市深層地下空間技術。北橫通道的建設,對于連接虹橋、浦東兩大機場,服務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項目部熱情接待了參會代表,項目部總工尤士杰向參會代表們詳細介紹了北橫通道建設情況,并帶領大家參觀了盾構模型(見圖8、圖9)。

圖8 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橫通道新建工程Ⅶ標段項目部尤士杰總工程師介紹項目建設情況

圖9 參會代表參觀超大直徑盾構模型
22 日下午的另一條考察線路為臨港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海綿城市試點區域(近80 km2),上海臨港新片區的成功經驗被寫入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報告,為全球城市發展提供借鑒。在星空之境海綿公園,上海市政總院研究院臨港新片區創新中心主任陳濤向大家講解了生態停車場、植草溝、生物滯留設施、生態濾池、浮島等各類海綿設施(見圖10、圖11)。在滴水湖環湖景觀帶,參會代表們考察了透水鋪裝、人工濕地等海綿設施的建設情況,并領略了美麗的滴水湖風光。

圖10 上海市政總院研究院臨港新片區創新中心主任陳濤介紹臨港海綿城市建設情況

圖11 參會代表仔細觀察海綿設施
一天的工程實地考察,參會代表們感到開拓了眼界和思路,收獲頗豐,同時感嘆我國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市政技術發展迅速,作為市政工程建設隊伍中的一員,必須注意時時關注技術的發展前沿,不斷更新知識,學習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新的施工工藝。同時,他們十分感謝城市道橋與防洪全國技術論壇把全國的市政建設技術人員聚集到一起,共同探討、研究市政基礎建設技術,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