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強 SHAN Qiang;齊書杰 QI Shu-jie
(①河南省河川工程監理有限公司,鄭州 450000;②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 450000)
從多年的試驗研究和工程項目實踐中可以看出,剛性混凝土防滲墻在大型建筑工程中,尤其是水電工程大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僅是在國內,在國外應用同樣廣泛。然而在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剛性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太高,極限應變不大等。一般而言,剛性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在200~300 萬N/cm2以上,而這將遠遠高出周圍地基。由此,基于上部強大的荷載作用,會加大防滲墻頂部和周圍地層的沉降差和變形,而防滲墻自身所承受的垂直壓力和側摩阻力將是巨大的,最終使得墻體內部的實際應力值遠遠高于混凝土允許的抗拉強度值,墻體的實際應變也會急劇增大,所以,剛性混凝土內部裂縫產生,降低了防滲的效果。
然而,使用塑性混凝土解決了這個工程難題。相比較剛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自身優勢更加凸顯,其有著較低的初始彈模,較大的極限應變,也能夠更好地應對大幅度的變形,對防滲墻體應力狀態的改變能夠進行很好的改善。與此同時,塑性混凝土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減少水泥的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所以其廣泛應用于我國的水利工程中。
研究對象某水庫從運行以來,滲水漏水現象一直存在,該水庫主要是防洪、灌溉、發電、養殖,水庫的總容量為427.5 萬m3。在應用期間,已做過帷幕灌漿,但是滲水和漏水的問題仍未改善,包括下游壩坡位置,兩壩肩山體結合位置等,滲水漏水量仍舊很大,影響水庫的正常水流量。
結合水庫的實際地理位置和滲漏情況,進行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施工設計,具體方案如下:將混凝土防滲墻建造在大壩的軸線位置上,頂部和終澆高程分別為84.4m 和82.9m,墻體內不透水層控制在1m 到2m 的范圍,其中滲透系數為N×10-6cm/s,彈性模量和抗壓強度分別為500~2000MPa 和R281.5~5.0MPa。對空斜率的要求為:特殊地層≤6‰,接頭孔≤4%。
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組成:
①成槽采用液壓抓斗;
②采用膨潤土泥漿護壁;③“泵吸反循環法”或“氣舉法”置換泥漿清孔;
④混凝土攪拌站拌和混凝土;
⑤混凝土輸送泵輸送混凝土;
⑥泥漿下直升導管法澆筑混凝土;
⑦采用“接頭管法”進行I、II 期槽段連接;
⑧25T 吊車輔助混凝土澆筑。
在施工的前期階段,要將混凝土和泥漿進行配比,試驗其性能,并送審批。在防滲墻中心位置進行試驗,分別將造孔、墻體混凝土澆筑、泥漿固壁、成槽等環節取得相關資料去送審批準,之后再進行施工。
3.2.1 勘察地質情況 對施工范圍內的地質情況、水文情況、地層情況進行了解,為施工工藝的選擇提供支撐。
3.2.2 清理場地 整理平整施工場地,將施工內地下3 m 內的施工障礙物進行清除處理。
3.2.3 進行試驗 在與防滲墻施工部位工程地質條件相類似的地段進行實驗,以獲取相應數據參數。
在防滲墻施工的過程中,要將其分為若干的槽段,將跳槽段設為施工順序,即完成了I 序槽段,直接進入II 序槽段。其中主要施工工序為:測量定位→導墻建造→抓孔成槽→清底→灌注混凝土等,其施工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槽孔式混凝土防滲墻的施工工藝流程圖
3.4.1 導墻結構
導墻所采用的結構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是C20,跟腳要落在堅硬土層上,因此實際施工中,可以結合實際來調整。在確保導墻穩定性的同時,也要確保其有一定的承載力,用以抵抗泥漿起落時的沖擊力,具體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導墻結構示意圖
導墻制作流程:測量定位→土方開挖→鋼筋制安→立模→砼澆筑→拆模、內支撐。
3.4.2 精度要求
在導墻內側寬的設計上,在防滲墻寬加出5cm,縱軸線與墻面允許偏差為±10mm,內外墻間距允許偏差為±5mm。
①在泥漿材料的制備中,主要采用的是優質膨潤土和少量粘土,泥漿材料的使用前都要進行檢測,符合檢測標準后才能使用。質量控制主要指標為:比重1.1~1.3,粘度18~25S,含砂率≤5%,膠體率95%,必要時,加適量的添加劑,制備泥漿性能指標應符合表1 中規定。
表1 制備泥漿的性能指標表
②泥漿的拌制。
泥漿拌制系統要設置在防滲墻軸線以下的位置,在1平方米內的攪拌機需要布置6 臺。貯漿池容量300m3。泥漿制漿系統配制的泥漿通過φ150mm 管線輸送到泥漿中轉站,再由中轉站分送各施工槽孔。
③泥漿處理。
在泥漿處理的過程中,要始終遵循以施工便利為根本原則,具體泥漿循環工序流程見圖3。
圖3 泥漿循環工序流程圖
在成槽施工工序中,采用沖擊鉆機鉆鑿端孔,接著用抓斗抓取副孔土體成槽,最后入巖用沖擊鉆。在速度推進的過程中,也可直接用液壓抓斗施工成槽。
在清槽的過程中,對槽底進行清渣,以提高防滲墻承載力,提高成槽的質量。
①塑性混凝土拌制。
對塑性混凝土進行拌制,所采取的是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其原材料都要符合相關要求,另外,在稱重時,偏差不超過《水工砼施工規范》(DLT5144-2001)的規定,要求稱重設備要精準無誤,拌和程序和時間均應通過試驗確定。拌和系統流程見圖4。
圖4 拌和系統流程圖
②塑性混凝土采用泥漿下直升導管法進行澆筑。
導管內徑250mm,密閉承壓試驗合格后進行安裝,安裝底部出口與槽底距離不大于250mm,導管采用吊車吊裝并固定高度。塑性混凝土開澆前,每個導管均下入可浮起的木制隔離球塞,并注入適量的水泥砂漿,備好足夠數量的塑性混凝土,初澆儲料斗容量為1.5m3,以使導管中的木球塞被擠出后,能將導管底部埋入塑性混凝土內。
③在進行塑性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要對測量數據進行認真記錄,將各單元槽段的制作抗壓強度進行試件測試,將每五個槽段的制作抗滲以及彈性模量試件進行分組測試,取樣要隨機進行。
一、二期槽孔間混凝土套接處理,采用φ400mm 接頭管法,保證槽孔可靠連結。接頭管直徑φ400mm,壁厚12mm,節長度3~6m,2 根接頭管下設在I 期槽孔內。當一期槽成槽驗收合格后,在槽兩端下接頭管,砼澆筑后,根據控制時間與起拔力,起拔接頭管。接頭管起拔后,槽段形狀如圖5。
圖5 一期槽段成型后的平面示意圖
在施工過程中,檢測控制的項目有泥漿質量檢測、水下砼澆筑檢測和造孔成槽檢測等,以下分別介紹三種主要檢測項目的內容。
①泥漿質量檢測,即是對泥漿的質量進行的檢測,泥漿質量包含:槽孔泥漿、新造泥漿的比重、含砂率等等,是否達到相應標準。
②水下砼澆筑檢測,即對塑性混凝土澆筑過程和質量進行的檢測,塑性混凝土澆筑過程包含:澆筑速度、澆筑高度等等,是否達到相應標準。
③造孔成槽檢測,即對成槽深度和垂直度進行的檢測,在進行垂直檢測時,要注意將垂直度控制在1/300h,另外由于液壓抓斗自身裝有糾偏表,在操作中可適當進行處理。
對施工質量控制之槽孔控制主要包含:防滲墻槽孔質量、二期槽清孔換漿、清孔換漿質量等。
①防滲墻槽孔質量檢測,即對孔位偏差、槽壁平整度、接頭孔孔位中心、中孔入巖深度等進行質量檢測。
②二期槽清孔換漿質量檢測,即對接頭槽壁泥皮、孔底淤積厚度等進行檢測,其中用鋼絲刷鉆頭進行清洗,之后進行檢測。
③清孔環江質量檢測,檢測包含:孔底淤泥厚度、槽內泥漿密度、含砂率等等。
對混凝土澆筑質量進行的檢測控制,主要包含:原材料、攪拌機、混凝、導管、槽孔口等等,對原材料進行分篩試驗,并結合一定的配比度;校核攪拌機;檢測混凝土塌落度以及擴散度;檢測導管埋深度是否符合相應要求;檢測混凝土面上升高度,確保其在合理范圍;檢測槽孔口蓋板;定時對槽孔內混凝土面深度進行控制檢測,并繪制相應的指示圖;對混凝土防滲墻進行質量檢測;對混凝土設計墻頂高度進行檢測控制;對混凝土澆筑的連續度進行監測等等。
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應用中,對厚40cm 的防滲墻進行檢測,發現采取墻體鉆孔取芯檢測不適宜,而最后選擇了槽孔口混凝土隨機取樣,并對其進行了抗滲、試壓、彈模試樣等,其中抗滲試樣和彈模試樣都做了10 組,而試壓做了24 組。各組試樣都達到了設計的質量要求,在混凝土防滲墻分工程中的質量都為優良的等級。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澆筑完成之后,滲漏的面積在逐漸減少,在完工后的30天,滲漏和潮濕情況基本消失,由此可見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應用效果非常良好。
從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應用和防滲效果中可以看出,成效顯著,且所取得的經濟效益非常明顯。這里以某項目圍堰所選擇的常規混凝土防滲墻為分析對象,此工程中砼100#的混凝土中,每立方米用350kg 的混凝土水泥,然而僅用了170kg 的防滲墻塑性混凝土水泥,從這組對比數據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經濟效益,該項目在防滲墻總計混凝土應用約為19180 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節約13 元來看,整個項目防滲墻節約大概在26 萬元左右。現階段下,混凝土配比水泥用量仍然處在高位,這里可以根據有限元分析成果,對配比進行調整和優化。
綜上,在對水電工程大壩防滲墻進行穩定的過程中,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能夠起到良好效果,不僅能夠降低水泥用量,將施工流程化繁為簡,同時還能大大節省施工成本。另外塑性混凝土自身的強大應變力,能夠有效減少防滲墻內應力,相比較剛性混凝土而言,有著較大的優勢,因此在同類項目和工程中要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