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存
應考錦囊
一、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
1.散文的基本特征:(1)情感濃烈,選材廣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2)真實自然,富于美感(寫真人真事,可以藝術加工,表達方式多樣)。(3)以小見大,紙短韻長(哲理性)。
2.記敘文的基本特征:(1)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2)通過描述人物、時間及狀物、寫景來表達一定的中心。(3)通過生動的形象和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4)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包括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等。
3.小說的基本特征:(1)性格刻畫豐富、細致。(2)情節構造完整、復雜。(3)環境描寫具體、生動。(4)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等。(5)情節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6)敘述人稱多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為主。(7)注重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描寫。
二、分析作品主要表現手法
文學類文本閱讀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襯托、象征、照應、反襯、烘托、渲染、虛寫、實寫、層遞、深化主旨、升華主題、虛實結合等,考生在答題時需要注意通讀全文,領悟一定表現手法的獨特作用及表達效果。
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一封信
◎廬 隱〔注〕
冬天的日子實在太短,現在太陽只露著些微弱的殘照,射在玻璃公司的黑煙筒上,一閃一閃地放光。屋子里也漸漸黑上來,但那火爐里熊熊的火光,照耀著地氈現出一片紅潤;我坐在爐邊一張臥椅上,四面沉寂的空氣圍繞著我,差不多要睡著了。
叮啷啷一陣電話鈴響,我就趕忙走過去接了,原來是我的朋友王彝西的電話,約我到她家里參觀她們的家庭康樂會的成立會,我很高興地答應了,披上圍巾,戴上手套,叫了一輛車子,約有一刻鐘就到了。許多來賓已經都坐在禮堂里,我進去也照樣地坐下,恰好才開會。她的兄弟克遜報告了開會的宗旨——建設新家庭為改造社會的基礎——跟著就是她小弟弟仕予,年紀只有七歲,也有一篇很明確懇切的演說,滿屋子鼓掌的聲音,噼啪噼啪響個不停;后來她們姊妹三人又有一個很美麗的跳舞,約有一點鐘這會開完了。來賓出了禮堂,散在各屋子,三五成群地談笑。我就和彝西還有幾個同學圍著爐子成一個半圓圈坐著,大家說故事猜謎,熱鬧極了。在這個愉快充滿心田的景象中,忽然我心里起了一個念頭,問彝西道:“清漪有信來嗎?”彝西聽了這話并不答言,凝神從她衣袋里拿出一封信來,我心里很急,等不到她遞給我,早就奪過來了。文宣她們也急著要看,因而我就把這封信高聲念了出來,下面的話,正是清漪說的:
我親愛的老友彝西,昨天我忽得到一件很可憐的消息——這個你應該也是這樣想;前幾個月,你到我家里來,梅生不仍舊是一個很活潑天真的小女孩嗎?我想你總能記得她今年只有十五歲;但是她是一個很微弱可憐的小羊,她的母親沒有能力保護她。因為沒有飯和衣服,使她很活潑地生長,所以當她十二歲的時候,就常到我家里幫她母親做活,她母親在我家做傭工差不多八年了——那時候我就很愛她,每逢我有空的時候,常常教她認字;她很聰明,有一雙漆黑明亮的眼珠,你不是也稱贊過她嗎?我很佩服你的眼光,她實在是一個天才!
我曾記得有一次,從學堂里回來,抄了一首很好聽的歌詞,我就和著鋼琴唱了兩遍,她在旁邊凝神聽著,等我唱完了,她笑嘻嘻和我說她也愿意唱這個歌,要我教她,我想她統共只認了不到二百個字,怎能唱這歌呢?我就告訴她說:“你沒有這個能力,等過些日子再教你。”她聽了這話很不高興,后來她再三說她要試試看,我沒法子,就教了她一遍,老友!你猜怎么樣?她竟唱出來了!如此的才智,我真沒有多見呢!
自從知道了梅生的天賦,我格外地喜愛她。這時候我家里曾請一個先生教我弟弟妹妹,因而也叫梅生和他們一齊念書。她的精神益發暢快活潑,一直這樣過了兩年,她已經十四歲了。她的母親因為要到鄉下看她外祖母去,也要把她帶回去。過了一年蕭媽仍舊到我家來,但是梅生竟沒同來,我心里很奇怪就問她,蕭媽還未答言,已經先哭了!
呀!老友!可憐的歷史,就從此開始了!
蕭媽哭了半天,才斷斷續續地說道:“小姐!梅生……死……死了!……唉!”
我聽了這句話,心里不知是苦是愁!呀!老友!一個人若是忽然聽見她夙昔所愛的人好好的便死了,這不是件很傷心的事情嗎?
但是梅生到底為什么死的呢?我不能不追問。后來聽蕭媽說,才知道梅生因為她外祖母病了,沒錢買藥,和他們莊子上陳大郎借了二十塊錢,陳大郎本是個“為富不仁”的惡棍,他看見梅生就起了不良的心,所以才把錢借給她!
老友!你想鄉下人知道什么?何曾知道因這有限的二十塊錢,便把個可愛的孩子——或者將來的天才——送掉了!
……
陳大郎逼著蕭媽還錢,并且不只二十塊,連本帶利二十五塊呢!他說若是不還錢,就要到縣里去打官司。可憐蕭媽嚇得只是發抖。
老友你應當知道,法庭待鄉下人是什么樣的?那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和可怕森嚴的公堂,什么人見了都是膽寒。
蕭媽自然不敢去了!但是陳大郎的目的達到了!……老友,窮人真是可憐呢!……什么是世界,簡直是一座慘愁怨苦的地獄!
一天下午,莊南那所高大青磚瓦房,東邊上屋里,一個年紀三十多歲的婦人厲聲向梅生道:“你既到了我這里,第一要知道規矩,早上天沒亮就得起來,掃院子,燒火預備開水;晚上伺候著我們都睡了才許你睡,沒得我的話,不準和別的人說一句話,或出這屋子一步,晚上就拿張板凳在門后頭搭鋪睡覺……這些話,都聽見了沒有?”梅生嚇怔了,不知要說什么?這婦人看她不應,走過去,伸出手來,狠命在她左右頰上打個不休。牙血和鼻血染了她的大襟和臉上,斑斑點點好像開殘的桃花落片,但這婦人怒氣還沒消,聽梅生痛哭,益發火上加油,從床底下拿一塊棉花塞住她的嘴,從墻上摘下一根藤鞭,用力毒打!
梅生遭了這頓毒打,竟痛得昏過去,第二天滿身都露著青紫的傷痕和浮腫;活潑的眼睛也失了清瑩皎潔的光;眼皮腫了起來,像兩個核桃似的。
蕭媽聽了這個消息,趕緊跑到那里,但陳家的仆人不許她進去,她沒能力反抗,站在門口痛哭了一陣,自己回去了!
過了幾天,陳家后院廁所旁邊,有一間矮小的破屋子,窗格子已經被風打得斜在一邊,從這窗戶看進去,很模糊,看不見什么。太陽已經下山了,可那細弱的呻吟聲,和慘凄的哭聲,卻順著風吹過來,末后在這呻吟聲中更夾一種哀厲的呼聲“媽呀!……痛……天啊!”喊了許久,但是沒有一個人應她,或安慰她!若有,只是那冥冥中的上帝罷了!
哀號的聲音,漸漸微弱,還余著些許斷續的呻吟聲,如此支撐了一夜,直到第二天的陽光重照到這個破屋子的時候,那微弱的小羔羊面上露著笑容。因為她已經離開這混濁的世界,離開地獄,到極樂園去了!
老友!梅生的結果就是如此了!我所要告訴你的,也就由此告一段落,但是老友!你對于這段悲劇覺得很平常嗎?……我心里不知為什么,好像有種東西填住了我的氣管似的,我實在覺得不平!……這或許是我沒有很多經驗,你以為怎樣呢?……可是你再來我家的時候,永不能見那個聰敏可愛的小孩子了!只有她的影子,和她的命運,或者要永久存在你腦子里,因為這是很深的印象!再談!
我把這封信念完了。大家仍舊沉默,回想前一點鐘彝西姊妹兄弟開會的樂趣,大家不能再愉快,因為愁苦的同情充滿了大家的心田!
鐺,鐺,鐺,壁上的鐘一連響了十下,這才覺得時候已經不早,遂都分途回去。我也坐了車子,趁著昏沉的夜色,映著幾點的疏星,冒著寒風晚霧回來,到了家里,這個很深的印象,仍不住在我腦子里回旋,直到現在!……
(選自《象牙戒指》,有刪改)
〔注〕廬隱:五四時期著名的作家,與冰心、林徽因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1.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采用書信的形式,在敘事上顯得靈活、親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在結構上往往會出現散漫的毛病,跳躍性大,不夠緊湊。
B.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敘事,以“我”的所見所聞真實地講述了鄉下姑娘梅生的悲劇,敘事有詳有略,情感細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小說中有多處用“小羊”“小羔羊”來指代梅生,是為了突出她性格像初生的小羊一樣脆弱,所以注定會得到這樣的結局。
D.小說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塑造梅生的形象,比如“我”回家后的難以忘懷及大家聽信后的沉默,都表現出梅生深受大家的喜愛。
2.小說主要講述的是梅生的故事,開頭卻記敘“我”參加朋友王彝西的“家庭康樂會”的情形,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