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學良
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1:音叉是一種常見的調音工具,當把一柄音叉的振動頻率調到與防彈玻璃相一致的振動頻率時,連子彈都無法洞穿的防彈玻璃就會裂成碎片,這就是音叉效應。
材料2:東漢鄭玄《詩譜序》中記載:“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以上兩則材料告訴我們:人生百事,沒有過不去的坎、解不開的難,一旦我們找準“頻率”,或善于“舉一綱”,或善于“解一卷”,一切皆有可能豁然開朗。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文題所供材料1中,音叉效應說的是對于有的事物,要收到某種效果,不在于你對它的作用力的大小,而在于找準它的頻率。面對堅硬的防彈玻璃,子彈都“束手無策”,卻被一只小小的音叉擊碎,關鍵就在于音叉的頻率與玻璃一致,這是擊碎玻璃的關鍵點。因此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只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找到問題的要害,才能給出精準治本之策,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達到最佳性價比。材料2中,“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意為提起漁網的總繩,所有的網眼便都自然打開;理解了重要篇章的內容,其余所有篇章的意義也就明白了。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只要抓住事件的關鍵,許多問題便將迎刃而解。
“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這道文題不是在講立意和結論本身,而是重點講“你的聯想和思考”,即立意與結論的形成過程。寫作時,考生要結合兩則材料,尋找共性來確定立意,即要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
參考立意:尋真法以攻堅,抓關鍵而克難;方法得當,事半而功倍;反復嘗試,抓住關鍵,方能突破障礙;切中肯綮找準突破點,人生方有高光;巧干比埋頭苦干更重要……
習作展示一
人生百難前,找準關鍵點
◎一考生
人生百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會有大大小小的困難出現在我們面前。人生并非行走在一條平坦寬闊的柏油路上,而是在崎嶇的迷宮中尋找出路,不時就會有難以跨越的高墻擋在我們前面。正如頻率合適的音叉可以擊碎防彈玻璃,“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當高墻在前面阻擋時,也許我們只需要抽出一塊關鍵的磚,高墻就會轟然倒塌,前方就會柳暗花明,新的路徑就會出現。
因此,面對人生百難,我們要找準問題的關鍵點。
模仿梵高畫作出名的趙小勇,僅靠賣臨摹的梵高畫作就能收獲大筆財富,然而在模仿畫作銷往世界的同時,他卻陷入了自我迷茫:自己究竟是畫家,還是一個畫匠?在觀賞了梵高的真跡之后,他找到了解決自己困擾的關鍵。于是,他拋開梵高模仿者這一身份,創作屬于自己的畫作。而真正讓趙小勇這個名字被更多人知曉是在他有了屬于自己的風格后。中國首位聾人律師譚婷在完成學業取得律師資格證之后,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一個聾人如何出庭?如何在法庭上辯護?這樣一個看似無解的難題,譚婷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法律工作者并不只有當律師這一條路可走,普法道路同樣任重而道遠。于是,她開始發布短視頻,進行手語直播,為和自己一樣的聾人普及法律知識,幫助了無數在法律方面有困擾的聾人朋友。
趙小勇、譚婷正是在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后,才使自己的事業一帆風順的。社會上不愛學習的風氣盛行,韓愈知道關鍵在于眾人“恥學于師”;家中雜亂不堪,讓人心生煩躁,人們知道,只留下有用的東西,舍棄其他的無用之物,這才是家里整潔的關鍵。不同的事、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關鍵點。靜下心來,耐心思考,找出眼前困難中的關鍵點,然后將其擊破,人生疑難就可以迎刃而解。
現代社會,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只要找出其中關鍵,就可以找到對策。網絡空間烏煙瘴氣,關鍵在于提高道德修養和加強監督管理;學生就業空間過小,許多人畢業即失業,關鍵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國頻頻對我國發動科技制裁,關鍵在于加強我國科技水平,加快創新發展……更多的困難,需要我們具備一雙能找到關鍵點的慧眼,以及一顆愿意耐心尋找的心。
人生百事有百難,要走出一條鮮花叢生的道路,要奔向一個陽光明媚的未來,就要積極尋找關鍵點。破難事,只有找準難事的關鍵點,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點評
作文開頭結合文題所供材料提出解決“難以跨越的高墻”這一難題的辦法,迅速自然地引出中心論點“面對人生百難,我們要找準問題的關鍵點”。接著就趙小勇、譚婷二人找到各自問題的關鍵點使自己的事業一帆風順的事例進行論證,邊敘邊議,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最后就目前社會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給出了解決的辦法,具有現實意義。作文思路清晰,內容環環相扣。
習作展示二
尋真法以攻堅,抓關鍵而克難
◎一考生
音叉在生活中僅是一種調音工具,但當我們找到音叉與某一個東西相一致的頻率時,即使是防彈玻璃也可擊碎。
正所謂“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任何事物都有其致命點。因此,無論面對多大的問題,我們只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可以攻克難關,讓問題迎刃而解。
“舉一綱”在于找準事物的關鍵。凡事皆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而找準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找準關鍵的振動頻率,就是發現問題之所在,這時再去解決問題,問題便可迎刃而解。袁隆平反復試驗發現了缺乏天然雄性不育稻株,給雜交水稻研究找到了突破口。這里所需的不育稻株就是雜交水稻研究之關鍵,不育稻株問題的解決,讓雜交稻的研究實現突破,讓最終實現“禾下乘涼夢”成為可能;屠呦呦不懈嘗試,發現萃取溫度是研究青蒿素的關鍵,最后終讓研究難題得以攻克,拯救了千萬人的生命。可見,尋找到問題的關鍵,我們便會豁然開朗。
正是因為他們找準了解決困難的關鍵,而不是沒有目的地苦干,才豁然開朗,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可見,成功不只需要堅持不懈,找準鑰匙才是打開大門的關鍵。
揆諸當下,學習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事,那么抓其關鍵的方法是否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要學習新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就要抓住關鍵。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無止境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的話告訴我們,學習要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之則“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里所說的“類”即指“舉一綱”或“解一卷”這一關鍵,只有理解并掌握了這類核心知識,無論其形式如何變化,只要最重要的核心不變,都能用此法解決問題。我們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關鍵,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這樣學習,我們自然得心應手、樂在其中,并能樹立自信、激發潛能。
生活中難免會遇事受挫,這時我們就需要保持冷靜,仔細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本所在,把握其關鍵,并循序漸進,最后必將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曲徑通幽后的豁然開朗一般。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要尋真法以攻堅,抓關鍵而克難,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萬里國魂今尚在,今朝不負盛世情。讓我們抓住關鍵,不斷奮斗,攻堅克難,書國之華章!
◆點評
作文標題即中心論點,旗幟鮮明。開頭在引述材料的基礎上快速地就中心論點“尋真法以攻堅,抓關鍵而克難”進行闡述。然后在進行舉例論證時,文中運用了袁隆平、屠呦呦等具體事例,論證精當,說服力強。接著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展開論述,針對性強。結尾提出號召,呼應開頭,再次點題,突出中心。整篇作文結構清晰,論證充分,可讀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