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的必然選擇,而數字經濟是當前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尤其是在南疆地區,數字經濟能夠通過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城鄉融合、農民文明素質提升和農村可持續發展,助推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前,對口援疆、南疆發展及鄉村振興等國家政策支持、農村電商的發展、南疆經濟社會轉型亟需新的發展動力等為數字經濟助推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了機遇。同時,也面臨數字素養的人力資源不足、農村網絡覆蓋率不高、電商培訓效果不佳、物流配送系統不完善等挑戰。以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為抓手,完善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立完善農村物流網絡、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完善常態化農村培訓體系等成為數字經濟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路徑。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業農村現代化;南疆地區
[中圖分類號]F49;F3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274(2023)05—0096—08
[作者簡介]彭銀春,男,兵團黨委黨校(行政學院)校刊編輯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區域經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1]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等問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對于南疆地區(以下簡稱南疆)來說,尤其需要現代化予以改變,從而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可以說,沒有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就不能有效解決南疆問題,也不可能有整個新疆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必須高質量推動南疆城鄉融合發展、兵地融合發展,持續激發南疆發展的內生動力。
數字經濟是以現代網絡技術為基礎,把數據和信息當作重要的生產要素,使數字技術不斷地和實體經濟相互融合的一種不同以往的經濟形態。[2]一方面,數字經濟具有強大的賦能助推效應,它與工農業技術、信息不斷融合,會對南疆經濟的發展格局產生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數字經濟跨越時空和普惠性,能夠使偏遠地方低成本地與發達地區同步獲取發展信息和機會,在使南疆特色優勢資源優勢得以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同時,可以極大地讓南疆人民開闊眼界、了解和學習現代文明知識,大大縮短南疆地區現代化時間。而且,我國數字經濟已經具備一定規模,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數字經濟體,賦能欠發達地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助推現代化成為可能。在數字經濟對高質量發展助推作用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力推進、大力實施南疆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明確數字經濟對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助推機理,充分認識數字經濟助推南疆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探尋數字經濟賦能南疆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而助推現代化的實現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數字經濟助推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推進南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繁榮,賦予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正在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3]成為經濟高質量的重要推力。數字經濟從2017年開始已經連續6年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并強調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以提高發展質量,[4]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5]表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不但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且還可以加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在鄉村,數字經濟通過為農業生產、銷售提供數據信息、政策信息、農產品供給信息、城市文明信息等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農業生產安全穩定、農民增收致富、鄉村文明美麗可持續發展,以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農業農村現代化要通過發展數字經濟來推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實現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數字經濟創新南疆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信息數字技術工具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工具革命是數字經濟重要特征之一,與傳統農業發展工具相比,數字經濟時代把新型信息技術、數據作用于傳統農業工具生成新的具有智能特點的生產工具。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數字技術工具使農業生產實現精益生產、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生產成為可能。在數字經濟時代,農業生產與數字經濟結合,使農業生產者第一時間了解市場需求信息,從而為生產者的生產提供了方向,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自覺調整生產結構并改變銷售模式,走向按需生產銷售,減少無效供給,逐步向精益生產的模式靠近。[4]而且,可以使農產品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改變了傳統銷售模式,改變了以往中間商從中賺取差價、農民獲益較少的狀況。通過開放、平等、共享的數字經濟平臺信息共享合作的方式,使農業生產、農產品供應、農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在市場環境下更加活躍、更有效率。南疆有優質的農產品,可以通過開放、平等、共享的數字經濟平臺信息共享合作的方式,在對接市場需求的同時,構建城鄉一體化消費模式,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快捷、周到售后服務,對提升南疆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改變傳統生活習慣、接受現代文明生活方式意義重大。
(二)數字經濟促進南疆城鄉融合發展提升農民文明素質
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城鄉融合發展是我國城鄉發展政策的落腳點和目標。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將城市和農村分割為在資源配置、利益分配等方面有區別的兩個部分,尤其是民生福祉如教育、醫療、就業、基本保障等方面的不同和不平等形成阻礙城鄉之間各種生產要素資源自由流動壁壘。改革開放以來,雖然黨和政府力圖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持續探索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不同時期出臺了促進城鄉發展的城鄉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政策,促進了城鄉二元結構一定程度的解構,城鄉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縮小。[5]但是,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土地荒廢化、經濟發展乏力、教育水平醫療水平落后等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在南疆農村,一方面與全國農村一樣,經濟發展乏力、教育水平醫療水平落后;另一方面是南疆少數民族地區所固有的農村人口富余、外出意愿不強、思想保守、增收致富內生動力不足等,使南疆城鄉形成了城鄉壁壘,城鄉二元結構更難打破。然而,隨著數字經濟時代來臨,光纖網絡、移動互聯網的全覆蓋,各種網絡共享平臺相繼推出,使得偏遠地區農民能夠隨時獲得豐富的生產生活信息,使城鄉資源配置趨于優化合理,形成“共享經濟”,促進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弱化、城鄉融合發展。一是為政府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平臺。政府通過建立“政務通”“村務通”APP,及時獲取農業農村發展進程和農民需求,并通過數據化平臺分析優化政策措施,通過點對點精準提供補貼、補助獎勵等國家惠農政策及農業技術支持和幫助,徹底打通“最后一公里”障礙。二是為農民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提供了方便。農民通過智能手機互聯網平臺可以及時了解自己所生產產品的價格和需求,可以進一步引導其根據自己的評判針對生產、計劃生產,而不是跟風生產、盲目生產。而且,能使自家產品直接網上銷售,自己也可以向城里人一樣網購自己所需要的產品。三是為農民接受現代城市文明提供了直接學習平臺。一方面,數字經濟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給農民各種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問診等;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上的各種社交平臺如抖音、快手、微信、嗶哩嗶哩等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農民的思想意識和觀念,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比面對面說教效果好。可見,數字經濟發展在有效提高農民素質的同時,促進了城鄉資源共享、融合發展。
(三)數字經濟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收入
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是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數字經濟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了新動力。一方面,數字經濟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產生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采集,為農業現代化精準生產提供依據,為農民提供應對處理的專業決策,在保證農民安全生產的同時,實現農產品生產過程損失降低、效益最大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所依托的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技術、電信光纖設施、寬帶等在農村普及,對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農村數字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村電子商務,其發展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促進農民增收、消除貧困的有效措施。[6]數字經濟通過電子商務發展促進小農戶與市場的銜接,提高了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改變了長期以來盲目生產、憑經驗生產,實現有計劃地生產、按市場需求生產,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豐產不豐收”境況,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數字經濟通過電子商務網絡平臺為農村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機遇,農民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及各種網絡平臺獲得更多的實用性知識技術和市場經濟經驗,在提高自身素質而增強農村經濟發展能力的同時,拓寬了農民的就業空間,對農民增收致富意義重大。
(四)數字經濟促進南疆農村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農村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基站、鄉村數字信息資源庫、鄉村數字治理網絡體系及各種涉農平臺建設,倡導和推進農村數字化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進農村衛生環境、水質環境、動植物適宜生存生長環境的數字化動態監測,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和資源利用水平,建設美麗鄉村。環境改善、資源節約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自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戰略以來,一號文件連續20年關注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主題對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問題進行頂層設計,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迅速上升,農民收入不斷提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糧食產量連年攀升,連續8年超過1.3萬億斤,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0.6億斤[7],是2002年的1.5倍,年均增長2.16%。但是,農藥殘留、土壤板結、白色污染以及薄弱的農村基礎設施致使農業農村污染成為工業和城鎮污染之外的另一主要污染源,這種粗放式發展方式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而數字經濟通過大數據、互聯網、北斗導航等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精確的數據信息和智能化的自動控制技術,通過對農田的遙感監測、對土壤構成及養分的探測,匹配適當的水、肥、藥等生產要素,促進農業施肥、噴藥、用膜科學化和精量化,農田播種、灌溉精準化,從而減輕污染、節約資源,促進農村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
二、數字經濟帶給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機遇與挑戰
(一)數字經濟給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機遇
自從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傳播和技術廣泛運用以來,數字經濟不斷融合在農村生產生活中,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農村現代化有了堅實物質技術基礎。對口援疆、南疆發展及鄉村振興等國家政策支持、農村電商的發展、南疆經濟社會轉型及農村經濟發展亟需新的發展動力等為數字經濟助推南疆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了巨大機遇。
1.對口援疆、南疆發展及鄉村振興等國家政策支持。一方面,國家高度重視南疆地區發展。2010年啟動新一輪對口援疆戰略,國家根據綜合實力匹配原則安排綜合實力強的東部發達省市對口支援南疆地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發展,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中央有關文件都專門對支持南疆發展作出了部署。對口援疆、南疆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相結合,大大改變了南疆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為進一步通過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和“三農”工作,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數字經濟、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如,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等,[8]通過完善農村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快遞進村”工程等,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促進農村消費擴容提質升級,[9]就是以數字技術賦能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可見,國家一系列宏觀政策支持為數字經濟助推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機遇。
2.農村電商的發展。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4年以來,農村電商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國務院及國家部委圍繞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農業電商、電商扶貧等做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農村電子商務政策體系日趨完善。早在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1.3億元資金推進包括南疆阿克蘇市、尉犁縣、民豐縣、和靜縣在內的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重點用于支持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的建設改造,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促進快遞業向鄉、村延伸,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培訓機構對縣、鄉、企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和農民進行電子商務政策理論、運營實操培訓。2016年,發布《新疆關于深入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整合部門優勢資源,合力推動全區農村電子商務工作,依托基層陣地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縣級運營中心、鄉村站點,構建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的網上通道。2017年在新疆電子商務推介會上,提出未來3年自治區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用于支持電子商務發展。[10]2018年,新疆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方案》,選擇南疆10個縣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2020年新增葉城縣、和田市、洛浦縣、墨玉縣、新和縣等8縣市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截至 2022年,新疆共有 57 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其中分布在南疆5個地州有35個縣市,帶動促進了南疆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是最具活力的一種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新疆發展農村電商、改善居民消費條件、促進消費、擴大就業等方面的有效手段。在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的同時,新疆加大了跨境電商發展的支持力度。2022年6月,新疆制定印發《自治區貫徹落實國發〔2022〕12號文件精神推進經濟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綜合保稅區利用中歐班列及TIR等方式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創新推動“區港聯動”,實現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支持郵政、快遞企業開通臨時郵路,保障境內外用郵需求,大力支持跨境電商加快發展,[11]為電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疆電商的發展為推進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機遇。
3.經濟社會轉型及農村經濟發展亟需新的發展動力。目前,南疆經濟社會面臨轉型關鍵時期,不管是社會轉型還是農村經濟發展都需要新的發展動力予以促進。社會轉型涉及社會經濟結構、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發生深刻變化,具體來講就是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習慣、文明程度等的改變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產業結構升級等。南疆地區由于民族宗教文化及經濟發展等原因,勞動力生產效率不高,高資本投入邊際收益逐漸減少,依靠已有勞動力、土地、技術、資本等傳統要素推動經濟增長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轉換的要求,需要新的生產要素產生新的動力改變現狀。顯然,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光纖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網絡和通信技術在南疆城鄉的普及,將推動人們傳統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宗教觀念、民族觀念等轉變成現代文明觀念、市場經濟意識和法治意識,產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作用于傳統產業,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業態、新產業,形成新的動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助力南疆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各種網絡平臺信息互動,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方式也悄然變化。為了獲得好的生活條件,農民走出家門,進城務工,主動就業;線上多渠道選擇心儀商品,生產市場需要產品等,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勞動力素質的同時,推動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數字經濟給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挑戰
相對而言,南疆數字經濟發展整體較弱。2022年全疆數字經濟規模為4906.92億元,占當年新疆經濟總量的28.42%;而南疆數字經濟規模為1275.07億元,占南疆經濟總量的23.9%,北疆數字經濟占比為30.07%(如表1所示)1。南北疆數字經濟規模占比相差較大,反映出南疆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數字人才、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平臺、電商網絡等不足。也就是說,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包括具備充足的數字素養和技能人才、完善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發達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統等。對照這些要求,南疆數字經濟發展還存在具有數字素養的人力資源不足、農村網絡覆蓋率不高、電商培訓效果不佳、物流配送系統不完善等挑戰,制約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一步發展。
表1 南北疆地區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對比
[區城 數字經濟規模(億元) 數字產業化規模(億元) 產業數字化規模(億元) 數字經濟占GDP比重(%) 數字產業化占GDP比重(%) 產業數字化占GDP比重(%) 南疆地區 1275.07 89.85 1185.21 23.90 1.68 22.21 北疆地區 3631.85 370.66 3261.19 30.07 3.07 27.00 全疆合計 4906.92 460.51 4446.41 28.42 2.67 25.75 ]
數據來源:根據《新疆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相關數據整理。
1.具有數字素養的人力資源不足。對農村來說,主要是農業智能化人才、電商人才不足,這是南疆整體人力資源素質決定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文化素質較低,加之南疆地區經濟欠發達留不住人才、城鄉差異導致人才不愿意扎根農村。當前,南疆農村地區不但懂得互聯網運營的人才缺乏,就連從事基礎性工作的設計、銷售及農業信息收集處理的人才都短缺。而且,大部分農民無基本的計算機常識,并且受傳統觀念束縛,不愿意也不敢嘗試有關數字農業項目和電子商務業務,無法在短時間內培養出農民群體中的數字農業和電商人才。事實上,對納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的57個示范市縣進行統計發現,各示范市縣已經建立的智慧鄉村服務系統利用率很低,已經建立的站點大部分信息未維護和更新,平均使用率僅為53%;除個別市縣的站點應用處于基本活躍狀態外,其余96%以上處于不活躍狀態。[12]因此,在南疆,普及農民網絡和計算機知識培養本土具有數字素養人才,成為推動南疆數字經濟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環節。
2.農村網絡覆蓋率不高。南疆農村地區尤其是比較偏遠地區,基礎設施落后。南疆地區自然村通電話雖然超95%、通有線電視信號達到70%、通寬帶超過40%,但總體講,互聯網普及率不高。這主要是南疆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新疆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1)》顯示,反映數字基礎設施水平的移動電話普及率和互聯網寬帶普及率指標,南疆地區除巴州較好外,其他地區尤其是喀什地區和克州分別排在全疆倒數第一位和第二位(如圖1所示)。2020年,喀什地區互聯網寬帶接入戶總數為58.4萬戶,占總人口的12.7%,遠低于新疆38.44%這個均值1。
3.電商培訓效果不佳。南疆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市縣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率達100%,但其中智慧鄉村服務系統利用率低,說明南疆農村多數人不會電子商務相關知識和操作,反映電商培訓不足或培訓效果不佳。事實上,對南疆地區農民進行電子商務培訓是促進南疆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培訓效果不好,將直接影響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效果不好的原因,不外乎包括培訓對象針對性不強、培訓實操不足和培訓跟蹤服務持續性欠缺等原因。培訓對象針對性主要解決培訓個性化需求問題。每個培訓對象年齡不同、知識水平不一樣,需要針對性細分對象進行專門培訓;培訓實操不足主要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純理論知識對于農民而言難以理解且很難達成預期效果,需要通過講授和實地考察、模擬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培訓跟蹤服務持續性欠缺主要解決后期服務持續跟進問題,培訓后的農民由于相關知識缺乏系統性,面對實際操作會遇到很多培訓時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需要有專門服務平臺或老師進一步指導和引導。
4.物流配送系統不完善。南疆地區共46個市縣中35個市縣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這些示范縣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已經全部建成,但由于被列示范縣的時間不同,鄉級和村級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率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庫車、伽師、莎車、和田、于田、洛浦等縣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數量較多,巴楚、尉犁等縣在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中具有帶頭示范作用。[13]但是,由于南疆地廣人稀,這些相對較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仍不能改變南疆農村物流配送網點不足的現實。物流配送網點覆蓋不全面,農民無法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方便快捷的快遞服務,農戶在網上購買的貨物大部分僅能送到鎮上的快遞站,農村物流下行缺少“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農村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能方便地流入城市、配送其他地區,農村物流上行成本高,成為壓減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可見,物流配送點不足直接影響農村地區居民生產生活與現代文明發源地城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交流和傳遞,阻礙南疆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三、以數字經濟助推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途徑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但改變生產方式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將有效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促進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實現彎道超車,加快現代化進程。南疆地區整體上經濟欠發達,大部分的農村地區不但生產方式傳統,而且思想觀念守舊,需要重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解決因農產品滯銷而面臨“增產不增收”的困境、促進農民收入增加的同時引導人的思想觀念現代化,進而有條件促進數字農業發展,以解決缺乏種植組織規劃導致生產過剩和農業生產效率問題,帶動整個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完善農村數字基礎設施,提高網絡質量和覆蓋率
我們知道,數字經濟的基礎底座是數字信息技術,其中寬帶、4G、5G等基本通信和互聯網設施完善是關鍵。雖然經過多年努力,南疆地區實現了縣縣通5G和千兆寬帶,但廣大鄉鎮及自然村沒有實現,覆蓋了4G網絡的大部分地區還存在網絡速度慢、不穩定情況,而且相對農民收入而言資費過高,嚴重阻礙了數字經濟在南疆農村地區發展。首先,要科學、合理規劃基站的空間配置。網絡的選址影響網絡的覆蓋率,要結合人口、地理位置、海拔等因素,進行實際勘察評估,科學合理布置南疆基站建設,確保網絡穩定性和流暢性的同時提高網絡覆蓋率。其次,統籌數字基建力量。要圍繞數字鄉村和城鄉融合目標,統籌政府政策支持、對口援疆和網絡運營商力量,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資金問題,保障南疆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農村網絡覆蓋率低、不穩定,甚至建成后使用效率低,有地廣人稀等因素,歸根結底是資金保障不足。因此,網絡運營商要積極從各方尋求合作伙伴和吸引各種資金的投入,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爭取援疆省市相關技術、資金和運營管理經驗援助,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整合用足國家相關政策,給予南疆農村網絡建設優惠政策。結合南疆地區農村實際收入狀況,持續性補助網絡運行費用和農民上網費用,降低互聯網接入資費,擴大網絡覆蓋面的同時擴大網絡使用率。
(二)建立完善農村物流網絡,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物流網絡完善程度不但影響農村居民獲取其他地區商品便利性,也影響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價值的實現,成為決定農村電商發展、城鄉融合的關鍵要素。地方政府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數字鄉村,物流網絡建設與完善成為必要條件。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整合國家涉農政策資源,實施優惠政策吸引相關企業加大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鼓勵支持電商平臺與物流公司甚至公交汽車公司合作,延伸物流觸角到村,借助“村村通”國家系統工程,合理便利的布局農村配送網點,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降低整體成本費用的同時,提升農村農民的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針對農產品特點加大對冷鏈倉儲與冷鏈配送等設施設備的投入,完善生鮮農產品儲存和配送體系,在緩解農產品集中上市問題、延長農產品售賣時間的同時,確保農產品到消費終端的原汁原味和新鮮度,降低損耗。另外,要提升物流速度。南疆農村比較偏遠,電商發展,不管是干果品還是生鮮產品賣出,需要快速的物流體系配合。因此,政府應強化區域物流中心建設,實現各供應鏈快遞物流的集中化操作,降低倉儲和物流成本,鼓勵支持物流企業與航空公司、鐵路公司合作,根據運輸產品特性及運輸距離,分類運輸,提升物流速度。
(三)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推動數字農業發展
對農業農村而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柱就是數字農業的發展,而數字農業發展的基礎就是農業大數據建設。不管是農業規模化、智慧化種植、管理,還是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以及供應鏈打造,都離不開農業數據庫的建設。南疆農業與全國農業一樣存在數據共享障礙和信息孤島現象,需要打破部門間數據壁壘,制定系列數據共享管理辦法,確定數據共享邊界,實現農業產前、產中、產后、農產品流通銷售以及農業管理等全產業鏈的相關系列數據資源的有效共享。當前,要加強對農業歷史數據的整理和校準,構建農業基準數據庫。同時,要調動各涉農主體的積極性,引導涉農企業、合作社、科研院所、村委會等參與農業農村數據收集與共享,注重農業技術、農民就業、農產品價格和供求等信息有效供給,調動農民積極性。以農業大數據庫的建設和利用為抓手,推動南疆農業數字化、集約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釋放農業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實現農民就業結構優化,增加農民的多重收益,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四)完善常態化農村培訓體系,提升鄉村居民數字化素養
農村數字經濟尤其是電子商務發展需要農村居民普遍了解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具備一定數字素養的專門人才。首先,大力營造鄉村數字化環境氛圍。有了數字化環境氛圍,就有學習數字知識的主動性,培訓才有針對性和效果。因此,要借助對口援疆以及大學生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回鄉創業等政策吸引并補充具備一定數字素養的人才到鄉村,帶動并營造數字鄉村環境。培育和建立鄉村文化、農業科技、生活技能等數字化資源庫,提供充足的、能吸引鄉村居民的網絡優秀文化和實用技能資源,在鄉村數字化文化網絡活動室展示,在智能手機平臺上觀看,營造鄉村居民數字化文化環境。其次,完善鄉村電商培訓體系。要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及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等政策和平臺,以鄉村級電子商務(數字化)服務站點建設為重點,一站多能,實現鄉村電商培訓點鄉村全覆蓋,以便常態化開展培訓和服務,在提高農民數字素養的同時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第三,強化培訓體系的高質量運行。鼓勵支持南疆高校及職業院校,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優勢,學習研究數字時代前沿的先進技術,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注重對數字信息技術尤其是農業農村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助力農業安全健康生產、農業生產經濟效益提升、農村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提高,為南疆農業農村現代化持續不斷地輸入數字化實用人才。引導并支持職業院校數字化人才培訓班對接縣鄉村各級電子商務(數字化)服務站(培訓基地),借助遠程教育平臺開展線上線下專業培訓,并通過常態化和專業化培訓結合,有效提升培訓質量和培訓覆蓋面,提高農民的網絡運用技能和數字涵養。同時,以市縣或鄉鎮為單位建設電子商務(數字化)培訓基地,作為學員實操場所,提升農民學員的體驗感。
結語
南疆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彌補南疆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短板。以南疆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數商興農”工程為引領,對接電商平臺,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致力完善和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營造鄉村數字化環境氛圍,提升農民數字素養。大力推進農業數字技術創新及運用,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環節的數字化水平。
參考文獻:
[1][5]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6][7]齊文浩,張越杰.以數字經濟助推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J].理論探索,2021(3):93-99.
[3]彭銀春.數字經濟: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J].兵團黨校學報,2022(5):80-87.
[4]戚聿東,杜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N].光明日報,2022-11-15.
[8][15]王艷,盛小丹.新疆農村電商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模式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2022(4):35-42.
[9]高云才,陸婭楠,常欽.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N].人民日報,2022-12-25.
[10]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1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lswz.gov.cn/html/xinwen/2022-02/22/content_269430.shtml.
[12]新疆未來三年每年投5000萬元支持電商發展[EB/OL].http://www.moa.gov.cn/xw/qg/201805/t20180529_6143712.htm.
[13]《自治區貫徹落實國發〔2022〕12號文件精神推進經濟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中涉及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EB/OL].http://xjdrc.xinjiang.gov.cn/xjfgw/c108381/202206/0c9ac1ecd07c4c299327c76353efc351.shtml.
[14]關于8月各地電商發展情況及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信息報送情況的通報[EB/OL].http://swt.xinjiang.gov.cn/swt/dzswjnc/202109/98d0cba723f6450491d41158aa7877f8.shtml.
責任編輯:劉昌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