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綺琪
《西貢小姐》 是阿蘭·鮑勃利與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一同創作的一部講述女主人翁悲慘命運、 感人肺腑的音樂劇, 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音樂劇之一。 該劇改編自賈科莫-普契尼1940年的歌劇 《蝴蝶夫人》, 同樣講述了一個被美國情人拋棄的亞洲女子, 且注定失敗的愛情故事。 其劇情的背景被轉移到20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時期的西貢。
該劇首演于1989年9 月20 日, 其演出地點為皇家歌劇院 (英國倫敦西區), 并一共演出4264 場。
《西貢小姐》 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音樂劇。 故事圍繞著一位名叫金的年輕越南女性和一位名叫克里斯的美國士兵展開。
音樂劇開始于1975年的西貢, 17 歲的孤兒金在一家名為 “夢幻樂園” 的夜總會工作。 克里斯作為美國軍隊的一員抵達西貢。 他們在夜總會相遇并相愛, 盡管互相有語言障礙和混亂的戰爭。
然而, 他們的幸福是短暫的。 西貢淪陷, 克里斯被迫離開金, 獨自登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 卻不知道她在那時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 而金和其他越南人一起被留下, 最后為了生活不得不重操舊業。
三年后, 克里斯已經在美國與艾倫結婚了, 并不知道金是否還活著更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兒子。 而此時在越南的金始終相信著, 克里斯一定會回來尋找她與她團聚的。
金來到曼谷, 去了克里斯和艾倫住的旅館, 但卻只看到艾倫, 知道真相的這一刻, 最初支撐她的美好的希望崩塌了, 回到自己房間的金, 意識到她和克里斯已經沒有未來了, 但為了確保她兒子的安全和能在美國過上更好生活的機會, 金最終選擇犧牲了自己。 音樂劇結束于金在克里斯的懷中去世, 和艾倫接納譚。
《西貢小姐》 是一個關于愛、 犧牲和極具破壞性的戰爭的令人心碎的故事。 它探討了文化沖突、 忠誠和在充滿沖突的混亂中尋求救贖的主題。 這部音樂劇通過其充滿情感的音樂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 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揭示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代價和表現了人類堅韌的精神品質。
這部音樂劇的靈感來自一張照片, 《戲劇》 雜志上傅顯舟發表的 《音樂劇 〈西貢小姐〉 創作評價》, 文中表述: “1985年秋天的一個下午, A·鮑勒爾與C·M·克勞迪在法國一家咖啡館消遣時, 偶然看到一幅越南母女的新聞照片。 圖片上悲痛的母親正送別自己的女兒登機去美國, 尋找那從未見過的越戰美國兵父親[1]。” 勛伯格認為這位母親對孩子的行為是 “終極的犧牲”, 并將此作為 《西貢小姐》 劇情的中心思想。 于是, 他們保留了 《蝴蝶夫人》 的故事發展脈絡, 并衍編出另一個時代背景下的一個新故事。
劇中有很多亮點的場景, 步步營造這部悲劇色彩濃厚的愛情故事, 如: 當一群被遺棄的越南人絕望地尖叫時, 在西貢的最后一個美國人被直升機從大使館屋頂撤離。 該戲劇場面生動地展現了被遺棄的越南人的絕望和預示著 “金” 接下來悲慘的日子。
《西貢小姐》 為了吸引現代觀眾, 并把他們帶到過去, 使用了20世紀80年代末流行音樂中少有的各種民族樂器。 如: 越南的月亮吉他、 日本的三弦吉他, 以及日本的竹笛。 在獨具東方神秘色彩的幫助下, 運用音樂的方式把觀眾帶到越南。
劇中主要出現了兩個主題, 一個是愛情故事另一個是具有宏偉史詩般情節的越南戰爭。 劇中音樂風格多樣, 有著沉重的流行音樂基調, 開場曲 《The Heat is on in Saigon》 使用了快節奏的搖滾曲調來調動氛圍, 并反復出現, 成功在開場吸引觀眾的注意。
《西貢小姐》 的音樂迎合著每一首歌的含義, 從愛情民謠到戲劇性的勝利進行曲。 音樂和歌詞致力于描繪一個愛情故事, 但管弦樂隊的宏大效果強調了眼前巨大的悲劇, 戰爭造成的死亡與破壞 (包含著社會、 精神、身體上的傷害)。 像 《The Sacred Bird》 這首帶有黑暗色彩的民謠有著雙重含義, 不僅描繪了沒有愛情的生活,還描繪了越南戰后混亂的局面。 許多具有雙重含義的歌曲的存在都是為了在這兩大主題層面上觸及觀眾。 以慢歌為主的愛情民謠傳達了這對戀人以及兩個國家的黑暗和絕望。 金和克里斯是戰爭的平行投影, 似乎象征著他們的國家和他們在戰爭中處于的地位。
金是一位來自越南社會底層的17 歲的煙花女孩,有著姣好的外在形象, 天真善良。 面對愛情十分勇敢,她的生活充滿了悲劇和痛苦, 但她始終堅持著愛, 為了生存迫不得已去夜總會謀生。 后來, 又為了孩子重操舊業。 在整個作品中, 金有著作為母親和愛人的形象, 向觀眾展示著女性溫柔和堅強的一面。
“金” 和 “克里斯” 的情感線路由一開始的在夜總會的初次纏綿開始, 兩人在這艱苦的背景環境下, 找到了能溫暖自己的存在, 雙方墜入了愛情的長河。 兩人用言語交流了各自的想法之后, 更加熱烈地愛上了對方,并在這個甜蜜的時刻兩人一同唱起了 《Sun and Moon》,在這首歌中表達著對對方的愛慕, 共同沉醉在甜蜜的愛情中。
第二次則是在好友的祝福下, 二人舉辦了一場屬于他們自己的越南傳統婚禮。 但儀式結束后, 卻出現了意外之客, 蘇伊憤怒地突然來襲, 打破了婚禮美好的時刻, 并與克里斯起了沖突。 金因為蘇伊的出現而受到了驚嚇, 于是克里斯將她擁入懷中, 溫柔地安慰她。 就在這時 《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 響起, 表現著兩人情感堅定, 不離不棄, 這似乎成了婚禮上的盟誓, 令觀眾對他們的愛情不禁潸然。
第三次則是雙方相隔在遙遠的美國和越南, 克里斯已經有了妻子, 而金獨自留在越南無所依靠, 為了生活重操舊業來謀生養育自己的骨肉。 盡管生存環境如此,金并沒有放棄對克里斯的想念, 不曾對他們之間的情感產生過懷疑, 她依舊不求回報, 一意孤行地付出著, 就算分開兩地那么久, 金始終對他們的這份感情抱著堅定的態度, 始終相信著克里斯也是和她一起獨自堅持著愛著對方, 并相信他總有一天會回到越南尋回她的。 金的這份感情, 這份堅定被細膩地表述在歌曲 《I Still Believe》 中。
第四次是對她的兒子譚的愛, 在越南一天又一天期盼著克里斯歸來的日子里, 譚成為支撐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因為這是他們兩人這份感情所保留的唯一紀念,也是她世間唯一的至親了, 她將所有的愛傾注到他的身上。 金在得知克里斯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傷心欲絕,并為了孩子的前程而選擇了犧牲自己。 在唱段 《The Sacred Bird》 中對其母愛進行了直擊人心的表達, 并又表達了對克里斯的愛意。 這段悲慘的愛情故事令人唏噓。
這首歌是金和克里斯的二重唱。 全劇中該曲調共出現了兩次, 分別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 第一次演唱是女主角金與克里斯互相抒發內心愛慕之情時唱的, 金和克里斯深情地唱道, “你是太陽, 我是月亮”, 雙方訴說著對愛情的堅定, 是劇中最具浪漫情懷的抒情場景之一。 兩人甜蜜的時刻, 正與現實嚴峻的形勢形成對比,也顯示著他們愛情的不易, 但此刻的他們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 彼此的眼里只有對方。
第二幕中這首歌出現在克里斯和金失散多年, 女主角金聽說克里斯將要來越南尋她的消息后, 在夢中見到了克里斯, 并獨自在夢中演唱了這首歌曲。 唱起這首歌曲的金依舊表達著對愛情美好的向往, 但已過去多年,在發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后, 已變得不那么堅定, 甚至是懷疑。 這首歌在不同時期想起, 卻已經不再是同樣的意義了。
第一次演唱這首歌時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 質樸單純的17 歲少女, 面對愛情飽含希望, 訴說著自己的愛意。 音樂劇唱法更加強調情感上的直抒胸臆, 因此, 它在音色上以更加接近自然的音色呈現, 從而達到直接帶動觀眾情感體驗的根本需求。[2]所以這里金的音色形象應當是質樸單純的, 運用帶有支撐的空靈的聲音, 在高潮部分還運用到以胸腔共鳴為主的belt, 直抒胸臆。
這首歌曲的主要音樂動機是: 多次出現的升fa 和升sol 構成的句子。
音樂動機貫穿整首曲子, 且多處運用大附點節奏和切分節奏, 增加音樂的流動性, 把兩人悸動的心描繪出來。
第一部分 (5—16 小節) 是金演唱的部分, 在演唱第一句 “You are sunlight and I am moon” (你如同陽光,而我是月亮) 時需要使用較為悠長的氣息, 似娓娓道來的傾訴, 刻畫出金純潔、 溫婉柔情的性格特征。 演唱時需要身體完全放松, 使聲音平滑自然, 且通暢。[3]
第二部分 (17—29 小節) 是克里斯的唱段。
第三部分 (30—42 小節) 是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歌曲的旋律多采用級進進行, 且出現半音化傾向, 男女聲的旋律不斷上升, 通過輪唱的形式, 音域逐漸升高,力度逐漸增強, 直至二人合唱的 “and we meet in the sky” (我們在天際相遇) 一句, 音樂的爆發力達到最高點, 把整首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4], 最后采用長音的方式直抒胸臆, 表達了心中對雙方愛情的炙熱。 這一部分聲音需要極大的穿透力, 才能更好的表達對這份感情的激動, 演唱時要建立好足夠的氣息支撐, 還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內部的空間感, 更好的處理具有高音大跳音程時的真假聲轉化。
第四部分 (43—52 小節) 是器樂帶的部分, 在上一部分長音直抒胸臆后, 更好地讓觀眾沉浸其中, 回落,銜接最后一段。
第五部分 (53—結束) 又回到了主歌抒情的部分,前后呼應, 讓人沉浸在回味之中。 這里要注意大跳音程的真假聲轉換, 且高音部分運用較多氣息, 娓娓道來。
這首歌曲是金和艾倫的二重唱。 劇中這首歌響起時, 在貧民窟的一間屋子里, 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人蜷縮著躺著, 而金卻坐起來, 晨光灑在她的身上, 頭發凌亂, 衣衫襤褸, 但就算再艱苦, 她依舊堅信著克里斯一定會回來的, 這也是她一直堅持到現在的信念。 在這同一時間遠在美國的克里斯的妻子艾倫, 也在舞臺的一端演唱起這首歌曲, 克里斯正在熟睡中, 艾倫坐在床邊,看著丈夫一直在心中有一個夢魘, 時常在夢中會呼喊一個叫金的女孩, 她深感傷心, 但是她知道她無法分擔他內心的這份苦楚, 但是她始終愛著克里斯, 堅信著沒有什么能分開他們夫妻倆。 也就是這兩個深愛著克里斯的女人, 在這一時刻, 在不同的地點, 表達著自己的這份愛, 唱起了這充滿戲劇沖突的歌曲。
這份戲劇沖突造就了這首歌的音樂動機: 多次出現的la、 sol 構成的句子, “I still”。
這首歌歌詞的中心主題是 “我依然相信, 你一定會回來。” 短短幾個詞, 飽含金對克里斯的愛意。 且巧妙地在這段歌詞的旋律上采用了大線條的延長音, 讓這一主題的音樂更加的悠長, 使人物的情感得到釋放, 直抒胸臆, 且音樂旋律采用模進的方式層層遞進, 不斷宣泄情感, 讓觀眾感受到她們心中對愛情的堅定。 這一部分是這首歌的主旋律, 主要部分, 這幾句不僅因為其在這首歌是重要位置而要注意演唱, 同時也是這首歌的一個難點, 演唱聲區幾乎都在中高音區上下來回的轉換, 對于換聲點比較明顯的女聲而言, 這是一個主要的技術點, 必定要解決好真假聲比例的把握和聲區轉換的問題。 對于真假聲轉換有一個練習特別適用, 叫 “slide”從重地音開始, 五度練習, 如: do sol do, 但是在唱的過程不是一步到位, 而是像穿針一樣, 從下往上滑上去再滑下來, 其間剛好把真聲、 混聲和頭聲都一起運用銜接起來, 充分鍛煉了每一塊肌肉, 可以很好地抹平換聲點, 自然的轉換真假聲。
在練習這首歌的時候首先需要掌握譜子上的重音,再者就是每一句的邏輯重音, 特別是長線條的旋律一定要重視重音, 這樣更能宣泄心中的情感。 其次需要不斷試驗找出最合適且舒服的共鳴支點, 并在此基礎上根據音區的變化做真假聲比例的調節, 且保持元音轉換的統一。 以上僅僅是解決了演唱技術問題, 讓演唱者把歌曲順暢地演唱下來, 沒有阻礙。 最后便是這首歌的角色形象表演了。
為了讓表演更真實, 打動觀眾, 需要演員提前做好功課, 把人物性格特征了解清楚, 做出符合人物特征的行為, 才能讓觀眾真的相信你就是這個人物, 這才能讓這段表演成立。 如此唱段的原唱莉亞·薩隆加在演繹這一場景時, 蹲坐在床榻上, 眼神望向一個定點, 沒有復雜的肢體動作, 觀眾就能從她的眼中和她的形態上, 感覺到她的那份投入和期盼。 這就是表演的魅力, 一個小小的但符合情景人物心理活動的舉動, 就能讓人感受到角色傳達出來的能量。
這首歌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1—41 小節), 是女主角單獨演唱的部分; 第二部分 (41—76 小節), 是艾倫的演唱部分; 第三部分 (77—90 小節), 是金與艾倫的二重唱唱段, 重唱的上方聲部由金演唱, 運用大線條的音樂緩緩道來, 音區相對較高, 音樂主題重復出現。 樂曲的下方聲部由艾倫演唱, 音樂節奏較緊湊, 偏敘述, 音區相對較低。
第一段 (1—41 小節), 由女主角金演唱, 就算生活再艱苦, 金也沒有陷入絕望, 她始終堅信著克里斯一定會回來的, 也是這份愛和承諾讓她堅守到現在。
陳述部分 (1—15 小節), 金用敘述, “念白音效”的方式敘述自己的夢境。
展開部分 (15—25 小節), 音樂主題的出現, 大線條的延長音敘述著心中對愛情的堅定。
高潮部分 (25—41 小節), 第一個樂句是音樂主題的重復, 而后展開不斷向上擴展旋律, 推向高潮, 而后回落, 銜接下一段。
第二段 (41—76 小節), 由艾倫演唱。 艾倫的唱段大部分與第一段相似。
陳述部分 (41—56 小節) 和展開部 (56—67 小節)與第一段一致。
高潮部分 (68—76 小節) 艾倫的演唱中除了她的“依然相信”, 還多了一絲焦慮, 特別運用了三連音表達了她內心的焦灼。
第三段 (80—結束部分), 是全曲最精彩和戲劇沖突到極致的部分。 音樂向上攀升, 金演唱的部分采用了大量的大線條表述著自己對克里斯的愛, 艾倫則是用連續的三連音來表達心中的焦灼和對克里斯的關愛。 這兩個看似毫無相關的旋律合在一起, 卻將戲劇沖突推到極致。 兩個女人用著不同的演唱線條表達著對克里斯堅定不移的愛。 這一部分是二重唱, 所以一定要互相配合,在其中找到和諧。
《西貢小姐》 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音樂劇之一, 里面有很多經典唱段, 被全世界所熟知, 且許多大眾也對其中經典的歌曲耳熟能詳, 有如 《Sun and Moon》 《I Still believe》 等, 劇中的歌曲對其演唱技巧也十分考究。其中敘事性演唱形式是劇中歌唱表演運用最多的形式,且演唱時需注重劇中人物角色的情緒起伏與劇情的結合, 因歌曲長線條的運用較多, 在歌唱技巧上需多注重氣息的平穩運用支撐以及元音的連貫統一, 運用自然的聲音直抒胸臆, 通過演唱更直觀地讓觀眾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內心的矛盾掙扎。
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 音樂給了戲劇人物在劇中更多的表達, 且主要唱段在劇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多為劇中音樂情感線條的直接表述, 在戲劇中有推動作用。 音樂劇非常要求聲音的可塑性, 不同的角色有著各自特色的音色和演唱技巧, 且每個角色在演唱每個唱段時所需用到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 通過對 《西貢小姐》 女主人翁 “金” 的重要唱段和角色分析, 讓我們對這部劇有了更加立體的理解, 對 “金” 的人物塑造有了更明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