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萍 余紅 王眉 熊穎 陳凌燕
母乳喂養是嬰兒最佳的喂養方式,新生兒娩出后堅持母乳喂養6 個月~2 年以上,對嬰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1]。近年來,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使得我國剖宮產率逐年升高(2018 年達到36.7%)[2-3]。受剖宮產術后切口疼痛、疲勞、尿管牽制及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影響,80%~90%的產婦伴有排乳困難及泌乳不足[4]。常規護理方法主要以健康指導、心理干預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遠期效果不明顯,不利于新生兒成長[5]。而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是結合中醫氣血理論和穴位按摩等中醫護理方法,總結出的一套促進剖宮產后乳汁分泌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中西醫結合優勢,亦體現了中醫護理的特殊[6-8]。因此,本研究以剖宮產產婦為對象,探討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在促進剖宮產后乳汁分泌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選擇2021 年7 月—2022 年7 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科收治的剖宮產產婦150 例為對象。納入標準:(1)剖宮產產婦,年齡>18 歲;(2)實施母嬰同室,具有母乳喂養意愿;(3)意識清楚,能進行溝通與交流。排除標準:(1)對膠布過敏或外耳有炎癥、濕疹、潰瘍;(2)乳腺存在缺陷,有影響泌乳功能的器質性疾病;(3)有嚴重妊娠并發癥或器質性系統性嚴重疾病。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75 例。本研究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家屬簽署同意書。
對照組:實施常規產后護理。產婦分娩后幫助母嬰完成肌膚接觸,協助新生兒進行有效的吸吮;多與產婦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耐心的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母乳喂養中的技巧、擠奶方法等;強化產婦飲食教育,保證產婦泌乳期間營養攝入充足,避免刺激性食物。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1)人文關懷。針對剖宮產產婦角色的變化,結合其心理、身體特點等,全面分析可能影響剖宮產產婦術后乳汁分泌的因素,并對產婦進行正確的評估;充分尊重產婦,盡可能滿足其合理的需求,幫助產婦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以提升其主動性和依從性,促使產婦能正常泌乳。(2)心理護理。由于產婦經歷長時間的妊娠,在胎兒娩出后常會產生一種失落感,會影響產后泌乳量。因此,針對產婦角色、心理的變化,護士實施護理過程中,應積極主動與產婦進行交流,了解產婦內心的想法,并給予針對性的開導和安慰,盡可能消除產婦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叮囑產婦保持樂觀的心態,以提高產婦治療依從性。(3)健康教育。于剖宮產術前,強化產婦健康宣傳教育,促使產婦思想上引起重視,認識到母乳喂養是促進新生兒身心健康的最佳食物,指導產婦學習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提升產婦信心,降低產婦術后應激反應,避免情緒對泌乳產生影響。(4)中醫乳房按摩。剖宮產后指導產婦保持平臥位姿勢,用溫水常規完成乳頭、乳暈的清潔,采用45~50 ℃的熱毛巾熱敷其乳房,5 min 為宜;產后第2 天開始乳房按摩,按摩前護理人員常規完成雙手的清洗、消毒,雙手螺旋式按摩乳房,每次按摩10 min 為宜,每天2 次。(5)穴位按摩。對于氣血不足產婦,穴位選擇氣海、血海,必要時可按摩乳中、乳根;對于肝氣郁結產婦,按摩膻中;對于吸收差、出血較多產婦,常規按摩少澤。每天2 次,每次20 min 為宜,待乳汁充足后即可停止,穴位按摩時應保持均勻用力,避免對皮膚造成損傷。(6)耳穴壓豆。參考《圖解耳穴療法》,選擇內分泌穴、胸穴、胸椎穴作為主穴,根據辨證選擇肝穴或脾穴作為配穴。干預過程中產婦取坐位姿勢,頭偏向操作者一側,借助探針確定穴位,并對上述穴位選擇75%的乙醇進行消毒,待上述操作完畢后,于相應的穴位各貼王不留行籽耳貼1 個,利用拇指、食指指腹在耳穴部位由輕到重進行按壓,以耳廓部位發熱,產婦感覺酸、脹、麻及痛為宜,指導產婦自行按壓選擇的穴位,每天5 次,每次1~2 min。兩組均護理至出院,產婦出院后,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每日督促,持續1 周。
(1)術后泌乳始動時間及催乳素水平。記錄兩組術后泌乳始動時間;干預前(產前)及干預后(出院時)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兩組催乳素水平。(2)嬰兒體重及母乳喂養指標。記錄兩組嬰兒出生時和出院時的體重,記錄干預期間每日母乳喂養次數。根據文獻[9],采用自擬調查問卷評估乳房充盈度,在干預1 周后的首次喂奶前進行評估,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充盈度越佳。(3)滿意度及知曉率。采用通用滿意度(干預后)和知曉率調查問卷(干預前后)對產婦滿意度(干預內容、干預手法、干預效果)和知曉率(喂養方法、喂養好處及喂養技巧)進行調查,每個條目均為100 分,≥90 分為滿意/知曉[10-11]。
對照組年齡19~42 歲,平均(25.72±3.91)歲;孕周37~41 周,平均(39.18±1.74)周;新生兒Apgar 評分8~10 分, 平均(9.00±1.00) 分; 初產婦24 例,經產婦51 例。觀察組年齡20~41 歲,平均(25.95±3.96) 歲; 孕周37~41 周, 平均(39.41±1.77)周;新生兒Apgar 評分8~10 分,平均(9.10±0.85)分;初產婦26 例,經產婦49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干預前催乳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催乳素水平均上升,觀察組催乳素水平高于對照組,泌乳始動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泌乳始動時間及催乳素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泌乳始動時間及催乳素水平比較(±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泌乳始動時間(h)催乳素(μg/L)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n=75) 30.19±3.54193.29±15.25 392.62±27.29#對照組(n=75) 42.41±5.97194.11±15.28 235.19±20.41#t 值6.7151.2947.323 P 值0.0000.6180.000
兩組嬰兒出生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當天,觀察組嬰兒體重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母乳喂養次數多于對照組,喂奶前乳房充盈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嬰兒體重及母乳喂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嬰兒體重及母乳喂養指標比較(±s)
組別嬰兒體重(g)喂奶前乳房充盈度(分)出生出院當天觀察組(n=75)3 235.19±523.683 100.00±50.008.48±0.8292.19±4.63對照組(n=75)3 239.63±525.513 059.36±46.735.63±0.6981.53±3.29 t 值0.7915.1434.5618.547 P 值0.4490.0000.0000.000母乳喂養次數(次/d)
兩組干預前知曉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干預內容、干預手法、干預效果的滿意度和喂養方法、喂養好處、喂養技巧的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喂養方法、喂養好處、喂養技巧的知曉率均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3、4。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例(%)]

表4 兩組知曉率比較[例(%)]
嬰幼兒吮吸母乳能有效地補充身體成長中所需要的各種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元素及相關免疫因子等,為嬰幼兒的健康發育提供保證,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產婦恢復子宮,減少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12-15]。因妊娠并發癥、合并癥比例增加,以及社會因素等,多數產婦會選擇剖宮產。但是,由于術后飲食、活動受限、切口疼痛和宮縮痛等,容易影響產婦產后情緒和夜間睡眠質量,從而抑制產婦泌乳,導致母乳喂養成功率降低[16-18]。本研究中,觀察組泌乳始動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催乳素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從該結果看出,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能縮短泌乳始動時間。分析原因: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采取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乳房按摩、穴位按摩及耳穴壓豆等方法,不僅貫徹、落實了優質護理服務要求,亦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護理照護[19],可促進產婦身心健康,從而能縮短產婦母乳分泌時間,有助于提升泌乳量。
本研究中,觀察組出院當天嬰兒體重和母乳喂養次數、喂奶前乳房充盈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干預內容、干預手法、干預效果的滿意度和喂養方法、喂養好處、喂養技巧的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從結果可看出,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能促進嬰兒體重增加,滿足嬰兒身長所需,可獲得較高的滿意度和知曉率。分析原因:中醫護理更加側重于局部與整體之間的協調發展,強調采用辨證施護與三因制宜來開展護理工作,讓整體護理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及合理性。因此,中西醫結合護理的實施,能讓產婦的情緒得到較好的照顧,有助于減輕產婦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和緊張情緒,讓產婦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從而提高乳汁質量;通過對產婦相關穴位按摩,能幫助產婦疏通乳腺管,有助于縮短產婦泌乳初始時間。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能縮短泌乳始動時間,提高母乳喂養次數,有助于促進嬰兒體重增加,并可獲得較高的滿意度和知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