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進展,盧琦,楊穎,尤麗(首都醫科大學延慶教學醫院/北京市延慶區醫院,北京 102100)
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1.9%,表明基層的糖尿病防治任務艱巨[1]。“3+2”助理全科醫師回到工作崗位后將承擔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責任,但目前“3+2”助理全科醫師對糖尿病診療防治知識存在較大盲點,對糖尿病防治能力較弱,不能完全勝任目前的基層糖尿病防治工作。繼續醫學教育作為提升“3+2”助理全科醫師診療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在培“3+2”助理全科醫師診療素質尤為重要[2]。而傳統的繼續醫學教育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很多助理全科醫師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優質教學資源利用率低,學習資源零散。“互聯網+”教育模式不受傳統現場教學方式的約束,可以采用更為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實現多元化教學,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員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最終提高培訓質量[3]。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間,線下培訓教學活動受到一定影響,我院采用多元化“互聯網+”對“3+2”助理全科醫師進行糖尿病線上規范化培訓輔導,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首都醫科大學延慶教學醫院按輪轉計劃表已完成內分泌科糖尿病培訓的2021級及2022級“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學員共25人。2021級12名,2022級13名,其中男9名,女16名,年齡在23-35歲之間,平均年齡(30.08±4.86)歲。
1.2 研究方法
1.2.1 考試考核方法 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間,將25名“3+2”助理全科醫師按年級分別納入微信群管理。通過問卷星發放考題及問卷,每人每臺移動設備,且只能填寫一次,考題及問卷不能轉發。多元化“互聯網+”線上強化輔導實施前后分別進行糖尿病理論知識、臨床技能考試以及教學效果問卷調查。
1.2.2 多元化“互聯網+”糖尿病培訓輔導的實施 ①線上互動直播+錄播(點播回看):通過北京展視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多媒體軟件進行,提前發布電子課程海報(包括課程名稱、課程介紹、講者簡介、直播時間、直播二維碼鏈接、課程口令),授課時,學員微信掃碼后輸入姓名及課堂口令即可觀看,每次課程30min左右,直播過程中,聽眾可留言互動。直播完成后可自動生成回看視頻,學員可點擊回看鏈接反復觀看。整個過程操作簡單,無需下載額外軟件,后臺可統計觀看數據。直播課程共12次,其中理論課程8次,包括:口服降糖藥物種類及選擇原則、胰島素臨床合理應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療原則、糖尿病低血糖的識別與處理、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護理、新冠病毒感染與糖尿病、基層糖尿病轉診原則;技能課程4次,包括:糖尿病營養飲食制定、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胰島素規范注射、快速血糖規范檢測。②線上糖尿病病例討論:采用騰訊會議形式進行,選取四個典型糖尿病病例互動討論,兩屆學員對每個病例均進行討論。病例選取分別為:結合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例,深入學習《糖尿病分型診斷中國專家共識》;結合1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病例,深入學習《中國高血糖危象診斷與治療指南》;結合糖尿病合并腹壁嚴重感染成功轉診病例,深入學習《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結合初發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經胰島素強化降糖后緩解病例,深入學習《緩解2型糖尿病中國專家共識》。③制作糖尿病相關知識微視頻:選取糖尿病知識網絡視頻,采用剪輯師軟件進行制作,根據學員需求直接在微信群內發送,或利用碼上游平臺生成二維碼后再發布至微信群內,學員可掃碼觀看。內容包括:注射類降糖藥物規范操作、毛細血管血糖檢測規范操作、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操作、糖尿病下肢動脈檢查、糖尿病飲食原則指導、糖尿病運動指導、糖尿病病理生理、血糖監測臨床意義、胰島素泵原理等30個相關微視頻。④微信群答疑:利用碎片化時間,師資團隊成員在微信群中解答“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學員在糖尿病學習、臨床診療中的疑惑。⑤推送糖尿病知識網絡文章:向學員微信群中定期推送糖尿病專業權威公眾號或網頁的相關學術、科普文章,使“3+2”助理全科醫師增強糖尿病理論知識,學習糖尿病管理教育及科普宣教的方法。
1.3 教學效果評價
1.3.1 考核成績 根據培訓大綱要求,對學員線上輔導實施前后糖尿病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解決糖尿病臨床問題的技能進行考核,兩項考核成績滿分均為100分。
1.3.2 教學效果 實施前后分別對學員的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糖尿病相關的理論知識理解程度、臨床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交流溝通能力的改善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其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糖尿病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成績比較 實施后,“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學員糖尿病理論知識和糖尿病診療實踐技能考核的成績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3+2”助理全科醫師考核成績比較(±s)
表1 實施前后“3+2”助理全科醫師考核成績比較(±s)
時間人數理論知識臨床技能實施前2565.40±10.2059.40±9.17實施后2577.40±9.4767.20±8.30 d-12.00±4.337.80±3.84 t-13.85610.155 P-0.0000.000
2.2 教學效果評價比較 教學效果從是否加深對糖尿病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糖尿病診療臨床思維能力、改善對糖尿病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對糖尿病的學習興趣、提高糖尿病診療過程中的溝通能力五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實施后,“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學員該五個方面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效果比較[n(%)]
首都醫科大學延慶教學醫院2021級與2022級“3+2”助理全科醫師是首都醫科大學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鄉醫定向班)畢業后的繼續教育培訓學員,其培養對象是擬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的人員,是為了突破現有農村人力資源嚴重流失、穩定性差的瓶頸,使學員著力于為基層醫療機構做出貢獻[4]。按輪轉計劃完成內分泌專業科室培訓后再次進行考核后發現,其對糖尿病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均不是很理想。而基層社區作為他們將來防治糖尿病的主戰場,意味著部分學員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并不能完全勝任目前的基層糖尿病防治工作。繼學歷教育之后,長期繼續醫學教育對于助理全科醫師顯得尤為重要,其目的是保證助理全科醫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要不斷提高其專業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只有不斷地進行繼續醫學教育、豐富理論知識、提高技術水平,才能跟上醫學的發展,才能為社區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既往傳統繼續醫學教育多采用現場教學培訓,由于醫務人員工作性質和職業環境等因素,導致其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培訓效果。特別是2019年12月以來,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對“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學員繼續教育帶來諸多影響。
在全球化與信息化的時代,線上教學及培訓已經成為當下的發展趨勢之一,成為現場教學及培訓的重要補充方式。授課者及聽眾學員通過在線學習系統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教學、討論、復習、測驗等環節,并可以使其中部分工作自動化。這樣的線上教學系統對“3+2”助理全科醫師培訓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本研究顯示“直播及錄播+微視頻推送+遠程病例討論+微信答疑+網頁推送”多元化“互聯網+”線上強化培訓輔導可有效提高“3+2”助理全科醫師糖尿病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成績。
此外,互動式線上學習及培訓顛覆了傳統的課堂宣教及教學,將“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都由受眾自主決定。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經過有效的組織,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激發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升了教學質量。此外,線上視頻可點播回放,達到反復利用、節省教學資源的目的,課后還可鞏固所學知識,并靈活應用掌握所學相關知識,為實踐打下堅實基礎[5]。本研究顯示,多元化“互聯網+”線上強化培訓輔導能加深“3+2”助理全科醫師對糖尿病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其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思維能力、改善其對糖尿病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其對糖尿病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在糖尿病診療過程中的溝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互聯網+”繼續教育模式不受傳統現場教學方式的約束,可采用更為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比如線上直播及錄播(回看)、遠程病例討論、情景模擬、案例式教學等,因不同的培訓內容和階段,而采用不同的培訓形式,最終實現多元化教學培訓,在這過程中可激發學員的興趣,提高學員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最終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學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個性化的學習內容,以減少相應的時間成本。教師和學員均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個性化在線繼續醫學教育,有效緩解了醫學繼續教育中的工學矛盾,為實現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提供助力[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