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雯竹
我們常說,每一件藝術品的存在都不僅僅是為了藝術,更多的是反映著人們的情思與生活的點點滴滴,紫砂藝術也正是如此。紫砂壺相較于詩詞歌賦更加貼近生活,不僅在日常生活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反映著當時當代的人文風情以及民俗風情。
在科技機器飛速發展的現在,越來越多的手工藝面臨失傳甚至已經無人傳承,而紫砂壺卻依舊繁榮發展,這離不開每一位紫砂藝人的努力與創新,如何讓歷史濃厚的紫砂藝術煥發新機,這是每一位紫砂藝人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通過這把紫砂壺作品《福祿壺》給出了屬于自己的答案。
自古以來,紫砂壺的創作擁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體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紫砂壺是有局限性的。筆者在創作這把紫砂壺《福祿壺》之時,就融入了許多不同的紫砂元素,借鑒了無數經典壺型以及經典的手法,同時也結合了民間文化元素,將接地氣的民間風俗與高雅的藝術性相結合,以更新穎、創新的形式訴說著紫砂藝術。
毋庸置疑,紫砂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紫砂泥料。眾所周知,宜興紫砂最為出名,不僅是因為宜興的紫砂大師層出不窮,宜興的紫砂泥料也不可忽視,可以說品質最為上乘的紫砂泥料就是產自宜興黃龍的,這也是所有紫砂藝人最愛、最追崇的泥料,也是制作一把優秀紫砂壺的基礎。紫砂泥料的種類也極其豐富,色澤、質地、透氣性都不盡相同,筆者制作這把紫砂壺作品《福祿壺》時選用的是紅泥,這種泥料含有大量的氧化鐵成分,因此燒制過后呈現出更加紅潤的色澤。好的紅泥燒制過后光潔明亮,橙中透著紅光,較為鮮亮的色澤讓紅泥制作出的作品也更加的靈動可愛,深受世人的喜愛?!陡5搲亍返馁|地十分細膩,燒制過后也可以看出有十分紅潤的光澤感,與整件作品“福祿壽”的主題十分吻合。

紫砂壺的造型往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會被分為圓器、方器、筋紋器與花器,在這之中圓器是最為常見的,圓自古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就有圓滿吉祥的含義,深受人們的喜愛。筆者所創作的這把紫砂壺《福祿壺》,壺身接近球體,因此看上去十分圓潤可愛,壺身的曲線構成了十分完美的弧度,整個壺身對稱且優美,壺底也起到了良好的支撐作用,相較于一般的紫砂壺來說,這把《福祿壺》的體積更大,能為后續的陶刻藝術留足空間,同時也能裝下更多的“福氣”。壺嘴制作成了粗大的直流型,出水更加利落的同時造型也與壺身相呼應,顯得十分小巧可愛。壺把的設計則是對傳統提梁壺的一種延續,葫蘆藤蔓的粗細恰到好處,不僅使這把紫砂壺在拿用時更加便捷,同時也保證了整體的典雅與美感。壺鈕則是整件作品的點睛之筆,小葫蘆的設計十分靈動可愛,通過模擬真實葫蘆的造型制作而成,斜放在壺蓋之上顯得更具有松弛感。同時葫蘆諧音“福祿”,這也與主題相呼應,通過葫蘆象征長壽吉祥,通過借物寓意的手法使主題得到了呈現。
《福祿壺》這件作品之中,最為顯眼同時也最復雜的就是壺身之上的陶刻裝飾了。陶刻是紫砂藝術之中最為經典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裝飾,用筆刀在尚未燒制的壺身表面進行刻繪,題材也十分豐富,詩詞、書法、繪畫都是其靈感的來源。陶刻講究的是手法與創意,筆者在壺身刻滿了歌頌福壽的詩詞,通過蒼勁有力的字體來展現出整件紫砂壺作品的氣勢與力度,同時也直觀地表達了整件作品的主題。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對福祿壽的文化習俗十分看重,葫蘆也經常出現在藝術作品之中,承載著美好與幸福的寓意。由此可見,紫砂壺往往承載著世人的美好祝福與情感,筆者也希望通過這把紫砂壺作品表達出最美好的祝福,不僅希望我們可以福壽雙全,同時也喜歡紫砂藝術可以得到繁榮發展。
總之,《福祿壺》這件作品融合了紫砂藝術之中多個分支的精髓,不僅傳承了經典的紫砂藝術,同時也融入了更為新穎的巧思,可謂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