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清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這是對紫砂礦料比較夸張的記載,也能夠看到古人已經注意到紫砂的珍貴之處。因為紫砂的原產地宜興位于天目山余脈和太湖水域的交匯之處,在共同作用力之下,泥料之中富含石英、云母和鐵質等等微量元素,經過1180℃的高溫燒制以后,形成了獨特的雙透氣孔結構,用來沖泡茶葉最為合適不過了,所以有著“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與此同時,以紫砂為坯體的陶刻雅器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之中一道靚麗的風景,也受到了文人雅士們的喜歡和親睞。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秋實》采用了賞盤的形式來體現出紫砂陶刻之美,上面的題材直抒胸臆,就是圍繞“秋實”展開,畫面主要的內容為結滿果實的樹枝,上面有一只小鳥在翹首以盼,帶給我們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眾所周知,紫砂賞盤通過比較簡約的造型和粉段的裝飾之后,可以最大程度地凸顯出陶刻技法的特點,在紫砂藝術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飲茶已經深入人心,紫砂器也是絕對的主角,而一樣材質的雅賞受到了愛屋及烏情緒的影響,也成為了我們書房或者客廳陳列的重點。而且紫砂賞盤充足的空間可以使得我們紫砂匠人們能夠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此畫面的構圖精妙,從對角線的位置來描繪出樹木的枝繁葉茂和上面碩果累累的藝術形象,特別是在枝干的鐫刻方面,采用了比較遒勁有力的刀法,而在樹葉的修飾過程之中,則是深淺不一的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最為注目的是那樹葉掩映之下的一串串果實,看起來就有一種香甜可口的食欲,同時也能夠看到那一只小鳥在虎視眈眈,也想品嘗這秋天的美味。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秋實》賞盤,作者全面的構圖和細膩的刀法展示出紫砂藝術表現形式的無限可能性,也讓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傳統的工筆畫意在紫砂陶刻這樣一種藝術形式上面的不斷延續和發展,也能夠體會到紫砂匠人們在汲取傳統文化的基礎的同時,更好地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傳遞出對藝術理念的詮釋,以及蘊藏其中的人文風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在我們心目之中不僅僅是季節的變化,更多的是一種思緒的蔓延,一季的碩果終于可以收獲,而心中的情愫卻向誰述說?于是有著“翠管嫩粘瓊糝重,野泉情心玉蕤涼,舂成臼粉資秋實,種入盆池想水鄉”的綿綿情愫,也有著“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從容與樂觀。在歷史上我們國家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度,春耕秋實的辛苦勞作,最終除了自己的付出之外,更多的是要依靠上天的恩賜,如果風調雨順的話,則可以安心收獲,否則全年的生活也難以為繼。所以,“秋實”這樣的一幅美好畫面,一方面是對周圍生活環境的描繪,另一方面則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的祝福之情。在紫砂藝術之中,其實以“秋實”這樣題材設計摶制的作品也比較多,無論是以果實的形態來裝飾壺身,還是以陶刻的技法來展示豐收的畫面,都能夠看到我們紫砂匠人那種古樸的情懷和美好的愿望。這件紫砂陶刻藝術作品《秋實》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把中國傳統繪畫的技巧和藝術手法通過刻刀展示得淋漓盡致,也讓原本有些平淡的畫面突然之間具有更多的活力,特別是在靈動的鳥兒的注視之下,彷佛那串豐碩的果實唾手可得一般,而這樣美好的場景也經常出現在我們中國傳統文人的筆觸之下和詩詞之間,充滿了濃郁的人文風情,具有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
總之,紫砂陶刻不僅僅是一種技法的呈現,更多的是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性表達。陶刻藝人們除了需要對紫砂這樣一種材質特征捻熟于胸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繪畫的功底和藝術的基礎,才能夠在日后的創作之中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創作水準,從而帶給我們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