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中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紫砂壺藝術仍然是人們最為認同的茶壺,這自然與紫砂壺極強的使用功能有關,然而在深入挖掘、探討之后便會發現文化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今天的人們仍將紫砂壺看作是能夠代表個人審美與品格的重要藝術品。此件《蓮意》是一件有著蓮花形態的紫砂壺作品,蓮花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中的經典主題,在紫砂壺藝術中,這一主題又得到了發揮。本文將首先探討此壺選擇蓮花這一主題的原因,進而對作品進行全面分析,探討作品的藝術特征與內含價值。
紫砂壺作為傳統藝術形式,其藝術性自然備受制作者與欣賞者的關注,這是紫砂壺能夠被稱作“藝術品”的基礎。除了有外在的美麗之外,內在也十分重要??v觀各種優秀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在其精美的、獨具特色的藝術外形之中總是包含著不同的內涵,因此這些藝術品才能經得住時代的檢驗,紫砂壺藝術也不例外。
此件《蓮意》所選擇的主題是蓮花,這是紫砂壺創作者關注的重要主題之一。蓮花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中常見的主題之一,所以紫砂壺對蓮花主題的選擇也是對中國藝術傳統的承襲。蓮花是一種深受中國人喜愛的水生植物。蓮花嬌美而不艷俗,雖生于淤泥之中卻是冰清玉潔,被人們看作是高潔、堅貞等美好品格的象征。[1]北宋學者周敦頤甚至著《愛蓮說》一文專門贊美蓮花,足見中國人對蓮花的喜愛之情。蓮花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所以也具有某些哲學意味。選擇蓮花作為紫砂壺的主題,不僅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東方美學特征,更能表達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蓮花是一種花卉,花卉大都是嬌美、溫柔的,從這一自然性出發,創作者為作品選擇了燒制后能夠產生紅色的泥料。作品通體紅潤、光亮,泥料色彩飽滿、醇正。紫砂泥是一種礦物質泥土,在多種礦物質與高溫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色彩就不似顏料那般單調。[2]所以此壺的色彩是紅棕相間的,甚至帶有一些紫光,層次豐富的色彩與細膩、光滑的質感展現了紫砂泥的特點,同時也烘托著蓮花那低調、穩重的性格。

蓮花綻放之時其形態是舒展的、圓潤的,因此蓮花壺的造型大多為圓形,此壺的造型設計也延續了這一理念。壺身模仿蓮花開放時的姿態,圓潤且舒展,弧度勾勒出蓮花那飽滿的花瓣形態,同時又有所保留,不追求過分的圓滿,以表現出蓮花的端莊與優雅。在壺身下部,創作者設計了蓮花紋,這在蓮花壺的設計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蓮花紋在中國自古有之,早已形成固定的模式。紫砂壺中的蓮花紋多采用陶刻工藝打造而成,形成紫砂壺特有的立體效果。此壺中的蓮花紋采用陶刻與捏塑兩種技法打造而成。蓮花花瓣環繞壺身一周,邊緣線條清晰,在線與面的配合中使得花瓣尤為飽滿。在花瓣中央有一條凸起的紋線,以增強花瓣的立體感,如同蓮花花瓣緊緊包裹著壺身,形成了清晰的層次效果,同時展現出蓮花的形態之美與蓮花紋的工藝之美。
壺嘴是短小精悍的一彎流,耳狀環形端把實用、耐看,把手上端的“飛”更添精致,也具有重要的使用功能。圓形壺蓋簡約實用。壺蓋中央鑲嵌的壺鈕為花苞形狀,在壺鈕下部同樣用蓮花紋加以裝飾。壺鈕本就十分小巧,要在壺鈕上進行陶刻難度極高,所以壺鈕也是能夠顯示出創作者精湛工藝的部分。整件作品各部分搭配和諧,對于蓮花紋的運用創作者也根據不同結構作出調整,使得蓮花的形象不會過于死板。蓮花是自然界中的花朵,本就是千姿百態的,而一件紫砂壺的形態卻是固定的、單一的,稍不注意便會塑造得只有形而無神,紫砂壺創作最要緊的就是形神兼備,不僅要展現出蓮花的姿態,也要展現出獨特的風骨與神韻美,此壺做到了這一點。[3]
此壺形態規整、沉著穩重,展現的是蓮花的高潔與獨立,那清晰的花瓣紋路也是蓮花正直、不屈品格的象征。幾千年來,蓮花精神始終影響著中國人,在尊崇蓮花精神的背后,實際上是中國人對自身的高標準要求,這是中華民族的“魂”之所在。蓮花在佛教文化中象征著清凈之地,這就又為人們構造出一個寧靜、閑適的理想國度。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渴望返回自然,遠離世俗的喧囂,渴望在回歸寧靜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尋找人生的意義。透過此件作品,欣賞者們能夠再度為蓮花精神所感染,在不知不覺間陶冶了情操,又能進入到寧靜的飲茶世界,感受那一份具有東方情調的美好,感受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
綜上所述,此件《蓮意》以蓮花為主題,在藝術創作上主要通過模仿蓮花的形態與蓮花紋樣展現出蓮花的自然美與紫砂壺的工藝美。選擇蓮花這一主題具有深遠的文化追求,紫砂壺創作正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根基之上,才能在時代變遷中始終保有一份魅力。此壺揭示了紫砂壺創作的基本思路,亦強調了紫砂壺創作對文化內涵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