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東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壺最初始于北宋年間,原本的功能只是作為茶具使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認知的提升,紫砂壺逐漸發展成實用工藝品,制作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紫砂壺的感情也就越來越深厚,紫砂壺以其獨特的匠心精神表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精致嚴謹的工藝精神造就了人們對紫砂壺的喜愛,已經成為中國陶藝的一張名片,紫砂壺在此基礎上還繼承著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入了文化的情感,在長期的歷史歲月中超越了原本的器具功能,獲得了較為突出的地位,是藝術和文化高度統一的結晶。現就以這組《梅花周盤壺》為例(見圖1),展開對其造型特征和文化內涵的詳細討論。

圖1
紫砂藝術是傳統的手工藝術加上文化內涵塑造而成的,作為一項傳統的藝術,不斷推陳出新是紫砂藝人應當去鉆研的目標,紫砂藝術在陶藝這個領域里充滿了創造性,讓人們用藝術的眼光去審視紫砂藝術境界,當茶客們在賞壺品茗時能夠體會到其中的韻味,紫砂之美不僅僅在于其造型特征,還因為紫砂壺融合眾多文化形式于一體,作品達到氣質上的升華,追求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從古至今,紫砂壺流芳百世,并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讓紫砂壺成為陶藝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梅花周盤壺》取材于梅花瓣造型,壺型的氣質古樸典雅、飄逸自然,造型落落大方,作品在穩重中透露出優雅的氣息,真正達到一種藝術效果上的平衡,壺身由六片筋紋組成,線條流暢自然,六瓣梅花飽滿圓潤,壺器的制作精良嚴謹,轉折過渡自然順暢,三彎流的壺嘴設計讓其與整體的設計風格相一致,出水的流暢度更是突出器具的實用性,弧度自然的壺把銜接得一氣呵成,同樣是梅花瓣形的壺蓋與壺身相呼應,平壓在壺口之上呼應主題,壺鈕的設計令壺身、壺蓋、壺鈕三者的關系層層遞進,令整體的設計更加統一協調。紫砂壺是傳統的工藝品,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品,經過歷代紫砂藝人的努力和傳承,逐步發展成為一套具備現代藝術特色的手工藝術,展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紫砂壺在文化的襯托下變得更加突出,《梅花周盤壺》之所以能夠獲得大眾的喜愛和肯定,是在于日復一日對紫砂壺的研究和學習,合理地運用一些文化形式對作品進行裝飾,加上紫砂藝術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讓該作品呈現出非凡的藝術氣質,達到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價值。
紫砂壺與茶文化的關系緊密相連,但并不是附庸的關系,紫砂壺具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理念和藝術構思,紫砂壺從最早的茶具不斷發展成為具有藝術特色的藝術品,就是因為紫砂壺以藝術審美為主,歷史上優秀的紫砂壺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這樣的進步也促進了茶文化的發展,在品茗賞壺時能夠觀察到這樣的作品對于茶客而言就是一種極致的享受,《梅花周盤壺》運用梅花的元素來延伸出紫砂壺的藝術創作,讓文化與藝術相連接,眾所周知,如今的紫砂藝術是百花齊放的發展狀態,在多元化發展的框架下,宜興紫砂壺延續了多元化的發展思路,注重文化形式的運用,使紫砂壺在陶藝世界中獨樹一幟。
一件優秀的紫砂作品離不開紫砂藝人的心血和智慧,紫砂壺傳承著文化的傳播任務,匯聚著文人雅士的情感,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悠悠歷史長河中超越了最初的實用價值,與文化接軌,使其充滿著文化趣味,將紫砂藝人的文化情感包含其中,紫砂壺的成功是文化的成功,就像這件《梅花周盤壺》通過刻畫描寫梅花,贊美梅花高尚的品格,不畏嚴寒、傲立風雪,這樣的精神品質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眾多文人墨客通過文學作品贊美梅花的品質,而紫砂壺通過藝術的手法將梅花與紫砂相融合,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裝飾手法來表達對梅花的歌頌和喜愛,提升了作品的內涵價值,用真正的藝術作品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這就是紫砂壺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梅花周盤壺》是紫砂藝術不斷發展的結晶,紫砂作品是紫砂藝人與大眾之間溝通的橋梁,一件小小的壺器創作出一個個性鮮明的主題,讓我們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紫砂藝術將眾多文化精髓融入一起,匯成一件件優秀的作品,讓我們在壺器中體會到藝術帶來的心靈上的享受,這就是紫砂藝術的創作目的,人生就像是一把紫砂壺,只有用心去體會,才能領悟到更深層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