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敏臻
當我們談到紫砂壺,首先提到的一定是紫砂壺的實用價值,這是紫砂壺最本真也是最基礎的作用。隨后,我們會提到紫砂壺的藝術性,其造型、裝飾、泥料都是藝術語言的呈現。紫砂壺發展至今歷經幾百年的歷史歲月沉淀以及人文底蘊的累積,紫砂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見證。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朝代的更替、藝術文化的盛興,紫砂壺集大成于一體,將各種文化的交匯融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呈現,這也造就了無數經典的紫砂壺造型藝術。
談到紫砂壺,不可避免地就會提到它的故鄉——江蘇宜興。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毗鄰太湖,有山又有水,可謂是人杰地靈之處。吳儂軟語與小橋流水造就了宜興的詩意,這也為紫砂壺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紫砂泥料是紫砂壺最直接表達的語言,出產自黃龍的紫砂泥料是品質,世世代代都受到大師的喜愛與追捧,紫砂壺作品的收藏價值也會因此水漲船高。泥料選用得當,可以將紫砂壺作品的質感以及獨特韻味盡數展現,為世人呈現一場真正的視覺盛宴。筆者制作《靜樂六方》選用泥料時也是極其考究,筆者選用了降坡泥作為作品的基礎。降坡泥的存量極其稀少,因此也就彌足珍貴。降坡泥內富含很多共生的礦料,因此燒制過后的手感十分特別,表面會布滿星星點點,增添了一些自然天成的美感。《靜樂六方》燒制過后的色澤呈現出深橙色,將紫砂壺的儒雅以及古樸韻味盡數呈現,僅從壺身的外觀就能將紫砂壺的韻味展現。
造型往往是紫砂壺最受到注意的一個部分,紫砂壺一般會被分為方器、圓器、花器等等。但是,紫砂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該僅僅局限于方圓之間,因此筆者所創作的《靜樂六方》將方器與圓器進行了融合,在經典六方壺的造型上融入了圓器的弧度與飽滿。圓器的飽滿柔和與方器的利落分明相得益彰,沒有突兀,反而十分協調。壺身六個塊面分布清晰,塊面之間的柔和、棱線的加入,讓整體看上去更加優雅端莊,壺肚略微凸出,顯得更加可愛精致。壺嘴短直平快,將方器具有的線條感與壺身的圓潤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時出水也更加流暢快速,實用價值得到了保證。壺把的設計簡單又經典,圓潤的弧度與壺身相呼應。壺鈕小巧精致,扁圓形的形狀充滿了筆者的巧妙構思。壓蓋的設計讓壺蓋與壺身融為一體,十分統一和諧。局部與整體之間比例關系協調,平闊有力的壺身支撐起整件作品,體現出一種端莊、穩重又不失靈動的氣場。

壺身上的星星點點,是筆者額外采用了調砂的工藝。筆者在《靜樂六方》的生泥中調入了一定量的熟砂粒。調砂的歷史其實是十分悠久的,在燒制陶器前加入一定量的砂子,燒制過后的成品就不容易收縮,成品率也就大大提高。筆者加入的金色的砂石,讓《靜樂六方》的成品中展現出金光閃閃的裝飾,為作品增色不少,同時也調動了紫砂壺的視覺張力,兩全其美。
《靜樂六方》是典型的光器,沒有過多繁雜的花紋進行裝飾,《靜樂六方》反倒顯得更加精致,具有韻律美感。光器是紫砂壺中最經典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壺型,留白的空間給予大家更多的現象空間,藝術性不言而喻。同時,光器也能體現創作者的真實水平,是否學藝到位,光器更容易發現制作中的瑕疵,無論是壺型的不對稱還是燒制過后的裂縫,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筆者認為光器簡單但卻不平凡,用最簡練、最純樸的設計反應出紫砂壺最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返璞歸真的那種古樸之風。
《靜樂六方》整件作品給予大眾的感覺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靜樂。造型方中帶圓,剛柔并濟,讓人在繁雜的世界中能在這件作品中尋覓到一絲靜謐與快樂,這也是紫砂壺存在的意義。飲茶時的享樂與生活的禪意,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追求,應該擁有的,筆者也呼吁大家在快節奏的時代慢下來,盡可能地享受生活中的靜謐與美好!
《靜樂六方》融入了筆者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對紫砂文化的熱愛,筆者希望這件紫砂壺作品可以代表著紫砂文化的精神走向普羅大眾,讓紫砂文化一直傳承下去,享受文化藝術交融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