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畫作本身具有將審美情感予以傳達的特殊作用,是將傳遞對象與畫家精神境界充分連接的重要橋梁。通過將繪畫表現語言融入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在彰顯其設計實用性的同時,也能夠真正將舞臺表現形式與繪畫的表現語言充分融合,進而強化舞臺美術設計的整體內涵。本文簡述了繪畫藝術與舞臺美術設計之間的關系,從點線面、光、色彩、材質與肌理4個角度簡述了繪畫表現語言的特點與運用,并進行了繪畫表現語言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運用思考,希望能夠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繪畫表現語言;舞臺美術設計;運用要點;運用思考
中圖分類號:J8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0-00-03
繪畫語言簡單來說就是繪畫中的表現手段以及對應的表現媒介,能夠將畫家的審美情感表達以富有內涵的形式予以表現,也是最為常見的將自身的形象思維轉換為物質形式的關鍵措施。而舞臺美術作為美術形式運用的一種形式,在維持其自身較強實用性的同時,強調藝術素養在其中的表達。這就要求作為創作者在設計期間不應簡單地將工匠式的表達作為主要的內涵表現形式,而是需要將細節藝術層面的內涵與視覺審美情趣進行全面融合。從實際的融合情況來看,將繪畫表現語言融入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進一步凸顯了人們在繪畫表現語言方面的認識與舞臺形象豐富優勢。
一、繪畫藝術與舞臺美術設計之間的關系簡述
從雅典戴歐尼斯的立體布景,到古羅馬時期的大場景分類布局,最后到現代基于高科技技術的綜合性布景方式,均展現出了在繪畫語言層面獨具一格的審美氣息。這一點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面目早已不再是美術元素的唯一呈現載體,而是通過將服裝、化妝、燈光、音響以及道具進行綜合運用的集合體,其中展現出了獨屬于音樂與舞蹈等藝術類型的聽覺性與時間性,同時融入了繪畫與建筑的視覺性與空間性,并提煉出了一定的繪畫裝飾元素,為舞臺設計中的空間與藝術美感的結合提供了助力[1]。繪畫構成元素始終被西方與中國設計師所吸取,并實際將其中的特殊元素與理念相融合,從而使得無論是舞臺內景還是外景,均展現出了繪畫藝術方面的融合獨特性。一直以來,繪畫中的空間、形態以及語言等均表現出了極強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并使其逐漸成為在現代化舞臺設計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關鍵組成部分,潛移默化地融入現代化舞臺的空間形式要素中,并能夠在背景平面裝飾中以獨立的形式展現出來[2]。此類繪畫語言方面的全方位融合,由于雜糅了多種繪畫特點,促使原本的小空間也可通過元素交融實現獨特大舞臺的視覺展現目標,進而真正將演藝劇目與建筑空間進行有效融合。
二、繪畫表現語言的特點與主要運用
(一)點線面
作為繪畫作品中最為簡單的表現形式,點線面的自身變化以及相互的組合,能夠展現出具有多樣性特點的畫面,形成不一樣的表現形式。畫面中最為活躍的構成元素是點,也是基礎的繪畫語言,其存在本質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作品所展現出的表現效果以及所起到的心理效應,與點的數量、大小以及空間排列等元素均有極為緊密的聯系[3]。以法國點彩派畫家修拉《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這一畫作為例,整幅畫的節奏關系選擇使用了無數的點狀筆觸元素進行展現,較為密集的筆觸可以視作處于跳動不停狀態的活躍音符,對觀賞人的視覺神經可造成較大的沖擊。而在舞臺美術設計的過程中,背景與大空間中點的形態運用較為常見,使得在視覺效果層面,形態的多層次元素運用更為豐富,呈現出了更多的活力。
線則是繪畫中彰顯出表現力的主要形態,長短線與粗細線在不同的運筆方向、力度等形式的運用條件下,通過無規律或有規律的組合排列可展現出具有多樣性特點的審美形態,進而激發觀賞者的共鳴以及對畫作的不同感受[4]。對于畫家來說,豐富的軌跡所對應的功能,可使得線性筆觸呈現出更多的情感,進而實現物象情感的傳遞目標。以梵高的《向日葵》和蒙克的《吶喊》為例,能夠在畫作中看到作者利用線條所展現出的豐富情感,表現力較為特殊且充滿活力。
繪畫中的面既對應著筆觸,同時也是幾何型或有機型外輪廓面予以形象呈現的關鍵形式。以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為例,畫家將幾何面積不同的元素放置在畫面中。
基于對舞臺設計的實況分析,可發現觀眾視覺畫面中包含的全部要素,以平面幕布與三維柱體為主;從大空間的層面展開對舞臺的深入分析,則是需要基于舞臺的高度與深度等關聯數據通過相互的比例點線面等關鍵的構成要素進行設計,如對選定的空間進行分割或圍合[5];從小場景空間的角度進行分析,則需要基于大空間的限定設計要求,基于不同劇目的表現形式以及具體內容用以對裝置布景、燈光以及平面繪制等元素進行綜合設計,用以營造出相應的虛擬空間。以央視三臺所播出的《歌聲飄過30年百首金曲演唱會》的舞臺設計為例,就是利用較為簡約的方式將節目懷念經典的主題予以概括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電子平面中融入光盤的形態設計,聯系背景中的三根方形柱體所圍合而成的不規則的方形顯示屏,配合環繞舞臺的臺階以及優美的態勢將顯示屏幕環抱其中,能夠將舞臺的空間表現形式拉得較遠,從而在本身較為有限的舞臺上營造出了看似無限的空間[6]。同時,此種具有漸變特點的形式逐漸沿著顯示屏的縱向進行持續延伸,伴隨耳邊蕩漾的經典歌曲,能夠讓人們沉浸在經典的年代美好時光中。
(二)光
作為實際繪畫過程中將物象予以充分表現的形態結構,光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更是營造空間感與塑造體積感的關鍵造型語言。以荷蘭畫家倫勃朗的畫作為例,其繪畫的主要特點在于能夠通過光線的特殊應用,烘托出畫面空間中想要營造出的氣氛,利用光線將畫面中的主體部分予以戲劇性的強化,次要部分則進行消融處理,配合暗部的優化能夠凸顯出畫面層次的豐富性。從舞臺設計的角度分析,光線的作用不僅僅是提供給空間必要的照明條件,更是組成舞臺與烘托舞臺氛圍的關鍵組成部分[7]。作為建筑師需要從光的角度將空間的理解予以充分表達,要求在大空間舞臺設計過程中,將建筑與光線進行緊密結合,并通過切割與交錯等方式烘托出舞臺的氣氛,打造出在宏大室內空間內的光影視界。同時,遠處空間的色光以及上下左右的光元素,更能夠基于特殊形式的構造與布局等設計方案,展現出想要凸顯的點線面的基本形態,進而將人們的視野予以拓寬,同時滿足了不同心理狀態下人們的光線需求[8]。以黃梅戲《徽州女人》為例,其在場景布局中的燈光設計元素表現出了設計者的高超技術,將以往傳統的舞美燈光布局予以打破,聯合了現代燈光高科技的變幻模式突出了想要展現出的戲曲色調,并能夠伴隨劇情的推進展現出對比相對較為強烈的色彩變化,在渲染劇情的同時滿足了人們對于戲曲劇情推進的視覺感受。此類設計將話劇燈光與歌劇元素充分運用與融合,將戲曲的現代化信息予以充分展現。
(三)色彩
在繪畫中最具有表現力與活力的要素就是色彩,這使得無論是最終畫作的視覺效果,還是作品的藝術氣息均來源于色彩與筆觸的交融。象征性、情感性是色彩的運用特質,作為畫家可基于色彩運用與對比調和手段的融合,實現豐富畫面效果的呈現,用以將情感進行傳遞與展現。19世紀前的多數古典油畫較為強調形象造型的精準性與畫面布置的考究性,印象派的畫家通常在繪畫作品中將視覺信息傳達以色彩進行展現。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特性較多,自身的平衡性、對比性、韻律性以及構架性等在一幅畫作中可能進行重復多次的運用[9]。在藝術家的創作背景下,色彩在影響整體構圖的同時,具有將光線與形態進行超越的限定特征,即使是在主體構圖中也能夠以獨立的面貌呈現出來,并將其所想傳達出的特定內容與信息進行展現。以梵高的《向日葵》為例,其中運用了大面積的金黃與金紅等色彩,配合極為狂放的筆觸,讓觀賞者能夠基于畫作感受到來自梵高的激情與狂躁。
在舞臺設計中,色彩同樣是極為關鍵的表現語言以及重要的組成元素。以戲曲為例,臉譜的設計就是色彩運用較為突出的一種經典形式,通過化妝的方式將具有裝飾性特點的圖案進行夸張運用,能夠將戲曲中扮演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予以展現,如紅臉、黑臉、白臉等所展現出的人物角色截然不同,剛正直率、忠誠正義以及奸詐陰險的特征在臉譜上予以呈現。色彩運用期間需要嚴格遵循基本原則,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保證與環境的協調性以及表演的主題性之間的協調性,同時需要根據色彩的聯想特征以及想要展現出的情感,在不同的主題與環境中選擇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進而將審美特征與視覺效果予以精準傳達,并基于此營造出截然不同的環境氣氛,帶給觀眾特殊的審美感受[10]。若采取的色彩搭配較為隨心所欲,在對舞臺形象進行損害的同時,不僅不會讓觀者有較為特殊的視覺享受,反而會造成較大的視覺污染。京劇《紅燈記》所使用的紅色布景,在將人物職業特點予以充分反映的同時,展現出了無產階級事業中能夠勇于犧牲的革命意志。從舞臺美術設計的角度來看,燈光色彩、裝置色彩、背景色彩皆包含在色彩設計過程中,配合服裝道具等元素,即可與整體舞臺想要傳遞出的情感融為一體。為此,在舞臺設計中所使用的色彩搭配方案,需要根據周邊景觀以及環境選擇合適的對比色調,確保色彩的運用能夠與舞臺形成協調統一的整體。以廣東潮劇團演出的喜劇《春草闖堂》為例,無論是布景還是服裝方面均表現出了色彩鮮明與輕快的特征,將喜劇的特點與氣氛烘托到了極致。
(四)材質與肌理
自然形成的紋理通常被稱為肌理,如葉脈、樹皮等。而在實際的繪畫創作過程中,能夠經??吹剿囆g家為將某些主題內容予以展現選擇使用了不同的工具與材料,配合潑濺或噴灑等方式,以人為的形式在實際的畫面中創造出肌理,使其能夠從觸覺與視覺兩個角度將人們對于現實物體積極的感受予以充分體現,產生粗重與細膩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從整體角度來看畫面審美想要展現出實際價值的關鍵組成部分。對于一個舞臺美術設計師來說,雖然不能夠說其一定是繪畫高手,但其經常能夠熟練使用各類手法以及材料裝飾舞臺并塑造出想要達到的舞臺效果?,F階段新材料的不斷涌現,使得在舞臺設計期間通常將高科技技術作為重要的舞臺氣氛營造基礎,配合燈光、音響、多媒體等技術更能夠展現出畫面的創造性力量,展現出靈活多變性的優勢,場景與多個空間中的具有視覺張力的畫面,讓人們能夠感受到極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彰顯出其現代感的特征。
三、繪畫表現語言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運用思考
創新是繪畫語言永恒的追求。例如,無論從平面發展到立體,或是進化到了綜合材料繪畫的形式,其均將繪畫作品的生命力、發展力予以全面彰顯。舞臺設計同樣有著與時俱進的特征,此種藝術形式極具當代性,伴隨人們對于審美情趣需求的不斷變化而進行著持續的創新,再加上新技術與新材料的不斷涌現,加速擴張了舞臺設計的空間,在調動觀眾情緒的同時更新了觀眾對于藝術的審美情趣,彰顯出了進入21世紀后人們對于視覺要素審美要求的不斷提升。因此,在未來的舞臺美術設計的發展過程中,能夠看到舞臺美術設計期間更多地吸收繪畫的表現語言,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又或是古代與現代,繪畫藝術形式的不同能夠讓人們汲取到更多的空間營造經驗與技巧,值得人們去持續地深究與發掘,可起到對自身設計思路予以不斷拓展的重要作用,為自身在融合創新的道路上進行持續探索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人們文化素質的提升以及思想觀念的更新過程中,人們對于舞臺美術設計的關注點,早已經轉移到了實用性與審美性的有效結合方面。繪畫語言持續性地對舞臺空間設計的創造過程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實際設計過程中的裝飾風格更是透露著人們對于審美情趣不斷提升的要求,將創造者與觀賞者的審美取向予以充分反映,其同樣是對自身審美情趣的提煉意象的主要表現。
四、結束語
在現代化的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作為設計者需要將自身的藝術視野予以不斷拓寬與更新,從國畫以及油畫中吸取更多的經驗與營養。如此,方可將有益的設計元素與思維提取出來,并在融入現代化舞臺美術設計后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呈現給觀眾,為現代化舞臺的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薛新宇.新具象油畫對當代美術教育的影響——評《當代新具象繪畫語言研究與解讀》[J].中國高??萍迹?022(12):111.
[2]夏妙童.校外少兒美術教學中綜合材料繪畫課程授課研究——以揚州市某少兒美術培訓機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24):170-172.
[3]潘黎瓊,蔣薪頤.職業院校美術教學中把握人物速寫的繪畫技法分析[J].科幻畫報,2022(12):254-256.
[4]張蓉.美術繪畫創作課程中模特的重要性分析——評《創新視野下高校美術教育的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2):228.
[5]張俊奎.坦培拉繪畫融入普通高校美術學專業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21):164-166.
[6].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2022屆繪畫(師范)專業畢業作品選[J].中國藝術,2022(05):111-112.
[7]李希.以繪畫日記的形式促進小學高段美術“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教學的探究[J].西南大學,2022(11):14-16.
[8]盛佳曄.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繪畫基礎課中的應用[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2(14):56-58.
[9]姜冬梅,杜春慶.美術理論課程在繪畫專業實踐中的應用性體現[J].大觀(論壇),2022(07):137-139.
[10]朱琳琳.繪畫語言中的形象與張力——以弗朗西斯·培根作品為例[J].藝術家,2021(11):23.
作者簡介:秘愛林(1998-),男,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舞臺美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