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20年來,“千萬工程”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面貌,造就了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千萬工程”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源頭,成效顯著、影響深遠,不僅對全國有示范作用,在國際上也得到認可。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形成合力。鄉村振興是系統工程、龐雜工程,事關方方面面。這就需要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體制,構建科學規劃、逐步擴容、投資建設、制度創新等一整套推進機制,形成領導掛帥、部門協同、分級負責的工作格局。尤其是黨員干部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千萬工程”中率先垂范、走在前列,才能組織凝聚群眾攻堅克難、鏗鏘進取;才能壓實責任、一級抓一級、級級抓落實的合力,并激發全體社會成員干事創業熱情和動力。
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在“三農”工作上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億萬農民的殷切期盼。面對中國地域遼闊、資源稟賦不同、民俗風情各異,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當然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必須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既要保護好、傳承好地域文化,不能搞成千村一面;也要切忌盲目跟風上項目,不切實際拉投資,脫離需求搞建設。應當堅持從實際出發,區分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城郊村莊和傳統農區,結合地方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農民接受程度推進工作,標準有高有低、不搞整齊劃一,真正把鄉村振興中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難事辦成。
尊重農民首創精神,提高他們積極性和創造力。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國農村幅員廣闊,區域差異很大。只有尊重基層實踐、尊重農民創新,由農民和基層先行先試,再總結推廣。在當前的鄉村振興中,也只有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并依靠農民,給農民和基層更多的自主權,全面放開農民的手腳,調動農民和基層大膽實踐、大膽創新的積極性,才能找到適合各地情況的有效辦法,制定出為農民所接受、為農民所歡迎的政策措施,形成更多鄉村振興的原動力。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鄉村振興正當時,不僅僅是黨和政府的國事,也是全社會的“大事”,更是億萬農民的家事。相信:只要堅持黨的領導,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科學謀劃,各方通力合作、和弦共振,就一定能夠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