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濤,趙 詣,段全洲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電力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和保障,對于保障能源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幸福關系重大。當前社會對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對電網企業安全生產提出了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因此,加強極端情況下城市電力運行保障工作、持續完善應急體系建設成為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城市電力負荷持續增長,城市電網建設也在不斷發展,但各類突發事件仍有可能對電網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者甚至會造成電網設備設施損毀、大范圍群發性故障。
城市電網建設周期較長,建設規劃與政府城鄉發展規劃銜接不同步,網架結構存在短板,單輻射線路、卡脖子線路等問題仍然存在,負荷轉帶能力不強,設備設防等級及差異化設計不足,部分小區配電設施老舊,城市電網整體抗災害能力不高。
重要用戶多數不滿足雙電源供電標準,未配置自備應急電源,內部受電設備建設標準較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安全隱患不能及時消除,特別是涉及水、氣、煤、熱以及醫院、軌道交通、通信等重要公共基礎設施用戶,存在災害引發供電中斷的風險。
超大規模城市綜合體、人員密集場所、地下管廊等公共服務設施與城市電力網絡相互交織,自然災害與消防、交通、衛生等各類風險形成復雜多樣的災害鏈條和事故鏈條,政企與社會聯動機制亟待優化,以提高綜合應對能力。
1) 滾動做好城市電網規劃修編。應適度超前開展重要區域電網布局,預留發展空間,做好規劃銜接和布局優化,確保從規劃設計階段提高電網安全運行裕度,從而解決局部網架結構薄弱、斷面受阻等問題。
2) 推動提升城市基礎供電設施設防標準。應合理選址建設重點電力設施,從源頭提升抗災能力。從政府層面加強城市重大生命線工程供電安全保障,修訂相關標準,對位于地下空間的供電設施設備,強化封閉、抗淹、遷移等安全保護措施,確保運行安全。
3) 加快城市電網建設改造。應加快城市電力網絡標準網架建設,解決網架結構不清晰、聯絡及分段不合理等問題,持續優化網架布局,提升互聯互供的能力。高質量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煤改電”配套電網、邊防部隊通大網電等工程建設,提升綜合防災能力。
4) 建立常態化協同機制。政府有關部門和供電企業可聯合開展重要生命線工程城市運行保障、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實施聯合掛牌督辦,不斷完善城市電網管理。
1) 強化客戶用電安全管理。有關電力管理部門可結合本地區實際,健全相關制度和標準,指導重要電力用戶加強按標準配置自備應急電源,滿足安保負荷正常運行,規范設置應急電源接口、多路供電電源配置。
2) 強化事件主體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重要電力用戶應加快完善相關應急預案,適時組織拉動演練,全面提升自保、自救能力以及電力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加強自備應急電源日常運行維護,對自備應急電源進行定期安全檢測、預防性試驗等,確保自備應急電源可靠運行。
3) 供電企業加強與客戶溝通聯系。應開展黨政機關、交通樞紐、高危企業、人員密集場所等重要用戶供電設施排查,細化完善重要客戶應急保障“一戶一案”,及時開展惡劣天氣、電網檢修情況下的供電風險預警,指導客戶落實預控措施,防范供電中斷風險。
1) 健全應急指揮體系。推進應急指揮的“一張圖”建設,提高指揮決策支撐保障能力。提升公眾通信網絡防災抗毀能力和應急服務能力,嚴格落實24 h執勤戰備、領導帶班和全勤指揮遂行出動機制,持續完善預警接警程序,健全運力調用調配和應急綠色通道機制,提高應急物資和救援力量快速調運能力,確保快速準確的應急響應。
2) 強化預案演練。健全預案體系,完善巨災情景應對相關內容,與政府部門的應急預案有機銜接,強化實戰演練,針對常發災害和重大風險,制定年度計劃,重點組織開展大面積、大范圍停電等實戰演練,不斷提高協同應對能力。
3) 完善應急信息共享建設。鞏固加強“省—市—縣—鄉鎮—村(居)”五級災情報送體系,確保每個村(居)有一名災害信息員,著力提高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和規范性。完善同級企業—政府橫向溝通,加強與地方氣象、水利防汛指揮機構等部門溝通聯動,暢通信息渠道,第一時間掌握災情信息,完善應急救援和跨區域協同作戰機制。
4) 發揮市場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的作用。探索建立適應實際需求的災害保險制度,突出重點領域和人群的保障。注重發揮社會力量優勢,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愛心企業等,在政府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下常態化落實防災減災救災社會責任,在現場救援、款物捐贈、物資發放、醫療救助、衛生防疫、心理撫慰、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加強極端情況下城市電力運行保障、持續完善應急體系過程中,要堅決貫徹“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思想,不斷強化城市電網管理、重要電力用戶供電管理和綜合應急能力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的電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