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敏
細菌性痢疾是志賀菌感染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又稱菌痢,常年散發,夏秋多見。由于近年來國際間交往頻繁,志賀氏菌在旅游者中引起的旅游者腹瀉日益增加,尤其赴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地區者發病率可高達20%~60%。相比普通腹瀉,細菌性痢疾的癥狀及治療都有不同,病情嚴重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大家需要掌握這種常見傳染病的防治方法。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也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菌痢的傳播方式主要是糞-口,傳播途徑包括:經食用被痢疾桿菌污染的食品傳播,人類對痢疾桿菌普遍易感,只要吃了帶有10個以上痢疾桿菌的食物就很可能感染致病;痢疾桿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發流行;經日常生活接觸傳播,主要通過污染的手而傳播,如桌椅、玩具、門把、公共汽車扶手等;蒼蠅有糞、食兼食的習性,極易造成食物污染,是細菌性痢疾傳播的重要媒介。
痢疾桿菌進入消化道后,能被正常人的胃液迅速消滅,少量漏網者會進一步被腸道抑制或排斥。但如果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痢疾桿菌就會乘虛而入,潛伏數小時至7天,進而引起畏寒發燒、常伴頭痛乏力,短時間內出現腹痛腹瀉,每天排便可達10~30次,開始糞便呈水樣,很快轉為黏液膿便或膿血便,里急后重顯著,嚴重的可發生中毒性痢疾,危及生命。
根據癥狀,臨床將細菌性痢疾分為輕型、重型和中毒型3種,其中中毒性菌痢疾來勢兇險,在發病初24小時內變化急劇,延誤診治會致微循環衰竭、休克甚至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而有生命危險。因此凡遇有突發高燒、血壓下降、呼吸循環衰竭而找不到病因時,要及時就診排查。
診斷菌痢,醫生一般做3項檢查。一是體格檢查,醫生會觀察患者的整體狀況,包括臉色、精神狀態等,蒼白的臉色和萎靡的精神狀態可能暗示有感染或其他健康問題。腹部聽診是為了尋找異常的腸鳴音,這可能是腸道感染的一個跡象。二是化學檢驗,如果白細胞總數增高,通常意味著身體正在與某種感染作斗爭。三是糞便培養,將患者的糞便樣本放在特定的培養基上,以促使細菌生長,如果痢疾桿菌在培養物中生長,那么就可以確診為菌痢。
輕癥可以自己治療,如果癥狀較重,特別具有上述急性中毒型菌痢的特征時要盡快送醫院救治。具體的治療方法包括——
一般治療 主要是消化道隔離和飲食調整。患者要充分臥床休息,進行消化道隔離,正規治療后癥狀消失,大便培養連續3次為陰性方可解除訪視;患者的衣物等要徹底消毒;患者的糞便要用1~3%漂白粉消毒,特別是在農村非水洗廁所的情況下尤為必要。
急性患者治療期間以流質或者半流質飲食為主,不得吃生冷、油膩以及刺激性食物,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不喝涼水。慢性痢疾患者在飲食方面則要做到少油、少渣,保證高蛋白、高維生素,有助于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此外,由于患者的排便次數較多,對肛門的刺激較大,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多次排便容易出現皮膚潰破,建議每次便后用軟衛生紙輕輕按擦,然后用溫水清洗,再涂上凡士林或抗生素類油膏。
抗菌治療 病菌對抗生素耐藥性較強,所以要結合當地流行菌株的藥敏試驗,或者患者大便培養藥敏結果來選擇藥物。常用的藥物有環丙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復方磺胺甲惡唑、頭孢曲松、阿莫西林等。不過要注意復方磺胺甲惡唑有耐藥性增加問題,不建議兒童服用。此外,有腎病、肝病以及磺胺過敏的患者,也不得使用復方磺胺甲惡唑。需要注意,抗生素需要堅持按照醫囑服用7~10天,即使發熱、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得到緩解也不能停藥,否則會導致細菌出現抗藥性,之后轉為慢性痢疾。
對癥治療 如果是中毒性痢疾,還要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其一,降溫止驚,主要是使用退熱藥物、鎮靜藥物,同時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其二,糾正休克、酸中毒,醫護人員會及時為患者提供液體,進而保證其機體電解質、水以及鹽酸平衡;如果存在失水的情況,會給予口服補液;嚴重脫水或者嘔吐不能攝入者,需要采取靜脈補液的方法;痙攣性腹痛者需要考慮使用阿托品。其三,改善循環,主要是使用改善血管活性的藥物。
需要注意,急性菌痢恢復后,有再次復發的可能。這是因為第一次急性菌痢未治愈,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就又會出現癥狀。另外,如果第一次急性菌痢確已治愈,但由于菌痢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加之各菌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從而又感染了另一血清型的痢疾桿菌,也可能再次發病,此種情況稱再感染。第二次病前如有明確菌痢接觸史或不潔食物史,則以再感染可能性大;兩次發病的間隔時間較長者,以再感染可能性大;大便培養兩次培養結果菌型一致者,以復發的可能性大,不一致者以再感染的可能性大。對于復發患者,需要重新接受治療以消除病原體。為了預防再感染,則要遵循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潔食物等;同時通過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痢疾桿菌主要通過日常生活接觸、水、食物、蒼蠅媒介等傳播途徑進行傳播,對寒冷的耐受性較強,在陰暗、潮濕、冰凍情況下能生存數周至3個月,在37℃水中可存活20天,在糞便中可存活11天,在瓜果蔬菜上能生存10天,但不耐干燥、不耐熱,在100℃高溫或者60℃熱水中持續10分鐘可以滅活,通過過氧乙酸、石灰乳、苯扎溴銨都可以將其消滅。因此,為了預防細菌性痢疾的發生,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保持手部清潔,經常洗手;飲食方面要注意衛生,盡量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飲用干凈的水,避免飲用未經消毒的水;做好環境衛生工作,保持室內外環境清潔衛生;對于從事公共服務行業的人群,要加強健康管理和篩查工作,及時發現并隔離帶菌者。
此外,可接種預防細菌性痢疾的疫苗,這對于3歲以上兒童以及成人比較有效,保護率接近80%,免疫期可維持6~12個月,后續依舊存在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