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培瑋
泌尿系統結構精密。當血液流經腎臟時,會將血液中的廢液(尿液)過濾出來,共同匯入腎臟里的腎盂。腎臟下端連著輸尿管,廢液隨著輸尿管向膀胱移動。當尿液積攢到一定程度之后,產生尿意。
正常情況下尿液是無菌的。所產生的尿液會按照上述步驟,在泌尿系統中依次流轉。泌尿系感染即為產尿的這些環節中發生感染。健康人尿道內常有少量細菌存在,但大部分為非致病菌。若是尿道部分發生了致病菌感染,就是尿道炎;在膀胱部位感染就是膀胱炎;同理,在腎盂部位感染就叫作腎盂腎炎。臨床上將這些感染統稱為泌尿系感染。
大多數時候是細菌經過尿道上行進入到膀胱中。對于女孩,發生泌尿系感染的概率是比較高的,原因在于女孩尿道存在著寬、短的問題,而男孩的尿道則是相對細長。不管男女,細菌都有機會進入到尿路當中。若孩子的外陰、包皮經常發炎,會增加細菌積聚概率,就會讓更多的細菌有機會進入尿道口上行。
但卻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患上泌尿系感染,還是看小兒自身抵抗力情況。少量的細菌進入到尿路中,經過排尿時尿液的沖刷,細菌會被沖出。若小兒抵抗力弱,則感染幾率高。嬰幼兒由于生理原因抵抗力差,故嬰兒發生泌尿系感染的概率會更高。
(1)尿頻:即單次尿量不多、排尿次數多;
(2)尿急:一旦有尿意,就著急上廁所;
(3)尿痛:排尿時感覺到尿道火辣辣的感覺。
其他的癥狀還包括有發熱、血尿、腰痛、小腹墜脹等。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則是以發熱為主要癥狀,如嬰幼兒,除了哭鬧,別的感受他們是描述不出來的。家長若是遇到孩子發燒的問題,除了常見的感冒、氣管炎、胃腸炎、肺炎等原因,千萬不要忘記還有一種可能為泌尿系感染。
可以做尿常規檢查,檢查尿液中是否有大量的白細胞。也可以做尿液細菌培養,將尿液加入特制的培養基中,過一段時間,如果出現大量細菌生長,就可明確感染了什么細菌以及細菌的多少。但將尿液送檢要盡快,不要在尿液排出來1個小時以后再送去檢查,因其中成分可能已經發生改變。對于懷疑有泌尿系畸形的兒童,可能還需要其他檢查來幫助確診,如泌尿系超聲、腹部CT、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等。
每個醫院的尿常規檢測項目不一致。此處重點講講反映泌尿系感染的項目。
(1)白細胞:白細胞的存在,就代表著體內有抵御細菌入侵的“戰士”。只要尿液中出現大量白細胞,就意味著機體正在與細菌戰斗.
(2)粒細胞酯酶:原本是存在于白細胞當中的,假如白細胞在戰斗時戰死沙場,那么這一物質就將“啪”一下的被釋放出來。
(3)亞硝酸鹽:該物質能夠間接反映機體中革蘭氏陰性桿菌(一類細菌),如大腸埃希菌的感染。
(4)細菌數:這一指標值能夠反映出尿路中細菌的多少。部分小兒在感染嚴重時,還能夠檢測出尿蛋白及紅細胞。這種情況就應該多加注意。
其他方面,對于小于2歲且伴有發熱癥狀的患者,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幼兒建議均要進行影像學檢查。
若想知道小兒感染的是什么細菌,需要進行尿培養,最終就能夠檢測出小兒究竟是哪一種細菌感染。然后檢驗科的醫生會做藥敏試驗,看哪一種抗生素對感染的細菌殺滅效果最強,根據結果合理選擇抗生素。
這個檢查盡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做。不過,這項檢查用時時間較長,通常為3~5天。在結果出來之前,先經驗性給藥(醫師覺得可能是什么菌感染,先按照經驗應用抗生素);當藥敏試驗結果出具之后,根據結果確定目標藥物,決定是否換藥。
若是長時間未得以有效治療,泌尿系感染將引起腎瘢痕形成(類似于皮膚上的瘢痕),這會使腎臟失去一部分排泄功能;若瘢痕面積過大,將影響腎功能。日后將會出現高血壓甚至尿毒癥的問題(腎臟不能把血液中的毒素排出所導致)。因此,家長對于小兒泌尿系感染這一疾病需要積極處理干預。
泌尿系感染的治療離不開抗生素,足量足療程應用抗生素很重要。感染時,最需要的就是抗生素,積極治療感染,防止出現腎瘢痕是最優先的,至于抗生素治療可能出現的耐藥、腸道菌群失調等問題是其次,家長們要理清其中的主次關系。對于經過尿培養,最終有藥敏結果的,還是建議參照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當治療后顯示尿常規指標正常后,還需要繼續應用抗生素鞏固后續的治療。因為有的細菌,例如綠膿桿菌(也是泌尿系感染的一種常見致病菌),是特別頑固的,需要應用抗生素鞏固治療才能夠將其完全殺滅。若用藥療程不足,很容易引起感染反復,且病情反復后的治療將更加困難。對于泌尿系畸形,如膀胱輸尿管反流的小兒,特別是嬰幼兒,可能需要預防性給予抗生素口服,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兒腎盂腎炎及腎瘢痕的發生率。若泌尿系感染反復出現,伴有泌尿系畸形,這時候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的方案。小兒家屬注意每天用流動清水清潔小兒的尿道口,維持一個清潔的環境。鼓勵患兒多飲水,對尿道起到沖刷的作用,防止細菌在某一個地方大量繁殖。
培養孩子的大小便習慣,做如廁訓練,定時排便,保持大便通暢。每日清洗,保持尿道口清潔。大便后擦屁股時要從前往后擦。多喝水,沖刷尿路。對于膀胱輸尿管反流的患兒,建議其不要憋尿,可采用“3次憋尿法”如廁,即尿完第一次,站立稍等10~20秒再尿第二次;同樣的再來第三次,這樣能夠盡可能使膀胱排空,也就減少了可能反流的尿液。
在此提醒,嬰幼兒泌尿系感染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常容易被忽視。因此,對于1歲以內嬰兒,特別是6月齡以內,出現發熱,卻無其他呼吸、消化道伴隨癥狀者;或表現為排尿哭鬧、尿流中斷、紙尿褲出現紅色痕跡、尿味異常或尿液渾濁者,建議完善尿常規的檢查,早期發現泌尿系感染,聽從專家的建議規范治療!